古天乐彻底揭开港娱体面!难怪谢霆锋重开演唱会,李若彤转战短剧
更新时间:2025-03-27 09:53 浏览量:4
文|钱宝
编辑|黄毅来了
古天乐在春茗晚宴上披露“自降片酬仍无人投资”的行业真相。
谢霆锋演唱会门票被炒至17万人民币的天价。
李若彤以4分钟短剧碾压传统长剧收视。
三位港娱标志性人物的选择,恰似三棱镜般折射出香港娱乐圈如今的时代困局。
2025年3月22日,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春茗晚宴现场。
古天乐身着剪裁得体的黑色西装,与田启文、谢安琪等新老影人举杯时,眼神中却流露出难以掩盖的疲惫。
这场聚会被媒体称为“港影生死会”。
当被问及《不赦之罪》与《恶人当道》的上映前景时,古天乐握紧了手中的话筒,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二十年前的红馆颁奖典礼上,古天乐曾以《寻秦记》项少龙一角创下最年轻双料视帝纪录。
那时的他皮肤黝黑,笑起来时眼角有细碎的纹路,在《黑社会》《门徒》等作品中塑造的反派角色,连杜琪峰都说他“眼里有火”。
2018年凭借《杀破狼・贪狼》首夺金像奖影帝时,他在致谢词中说:“香港电影人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再难也要走出绿洲。”
巅峰时期的古天乐堪称“港片发动机”。
2022年《明日战记》以8.12亿港元票房登顶本土影史,2024年《九龙城寨之围城》6.8 亿人民币票房至今仍是港片内地天花板。
他创立的天下一ONE COOL公司投资制作了《杀破狼2》《扫毒3》等27部作品,其中《反贪风暴》系列五部曲累计票房突破20亿。
如今站在行业十字路口的古天乐,正经历着职业生涯最严峻的挑战。
2024年香港本土电影票房仅13.4亿港元,较2019年暴跌42%,九间老牌影院相继结业。
他主演的《恶行之外》香港票房仅446万港元,《临时决斗》更是创下其主演作品最低开画纪录。
更残酷的是人才断层:灯光师转行卖保险,场务白天送外卖,连TVB资深绿叶戴耀明都在茶餐厅端盘子。
原定投资8000万的《不赦之罪》最终缩水至3000万,拍摄周期从三个月压缩到22天。
“现在不是演员愿不愿意降价的问题,”他在采访中难掩伤感,“是整个产业链都在崩塌。”
古天乐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新人入行需要机会,但现在连基本的拍摄计划都难以落实。”
他的呼吁在空旷的宴会厅回荡,恰似港影黄金时代最后的回响。
2025年3月24日,谢霆锋在社交平台宣布“Evolution Nic Live”演唱会加场至四场的消息,瞬间点燃全网港乐粉丝。
这位久违歌坛二十年的传奇歌手,正以一种近乎魔幻的方式搅动着港乐死水。
演唱会海报中那把镌刻“锋”字的电吉他,与2000年红馆舞台上被他摔碎的同款乐器形成时空呼应,让无数70后、80后歌迷陷入集体怀旧。
这场被定义为“音乐进化实验”的演出,筹备过程堪称现象级。
早在1月15日,谢霆锋发布的弹唱短视频便引发128万次互动,大麦网首轮放票三分钟售罄,46万歌迷同时在线抢票导致服务器扩容。
尽管票价分为1380/1180/980/680港元四档,但黄牛票溢价高达380%,17万人民币的天价票仍一票难求。
没能抢到票的网友遗憾地说道:“估计谢霆锋自己都抢不到票。”
演唱会选址香港启德体育园这一细节耐人寻味。
作为香港最大的综合娱乐地标,该场馆启用首秀由酷玩乐队完成,谢霆锋则成为首位在此开唱的华语歌手。
四场演出横跨4月24日至27日,每晚容纳数万名观众的主场馆内,《因为爱所以爱》《玉蝴蝶》等经典曲目将与新创作的摇滚元素碰撞。
但这场看似风光的回归,实则是港乐市场二十年停滞的缩影。
2024年香港乐坛新歌传唱度再创新低,Mirror男团等新生代偶像的崛起依赖的还是资本的堆砌。
谢霆锋的“进化”宣言背后,是对港乐黄金时代的深情回望。
“这次不是普通演唱会,是想证明香港音乐文化仍有生命力。”
但数据显示,演唱会周边商品破千万的预售额中,近七成来自情怀消费,00后购票群体不多,大多是因为《锋味》IP而来。
这种“用情怀续命”的模式,恰如香港乐坛最后的狂欢。
在启德体育园的穹顶下,将怀旧情绪变化成商业神话,却难以掩盖行业创新力枯竭的本质。
2025年3月,当李若彤在社交平台晒出《午后玫瑰》卫视收视率截图时,配文“59 岁正是闯的年纪”迅速登上热搜。
这位曾以“小龙女”形象封神的影坛传奇,正以一种近乎破釜沉舟的姿态,在短视频赛道书写新的职业篇章。
《午后玫瑰》中,李若彤饰演的陈琳,是一位经历十年全职太太生活后,重返职场的中年女性。
这个角色的设定极具现实穿透力:丈夫突遭裁员、家庭经济崩塌、职场环境剧变,每一个困境都精准戳中当代中年女性的痛点。
这部单集4分钟的作品,上线首月即斩获1.7亿播放量、800万招商额,卫视黄金档收视率破0.3%,成为2024年短剧市场现象级爆款。
但数据背后,我们看到的是TVB连续五年亏损、自制剧产量腰斩的残酷现实。
当71岁的曾志伟为网红公司站台,当老牌艺人集体北上直播带货,李若彤的成功更像是在行业变革中主动探索新赛道。
她在采访中直言:“年龄增长会让赛道变窄,但拓宽赛道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
李若彤的转型之路,为港剧从业者提供了新的范式。
从文旅博主到探索多元化创作角色,再到短剧监制,她始终在探索内容创作的边界。
《午后玫瑰》的成功证明,传统艺人只要突破思维定式,完全可以在新兴领域开辟出不同道路。
这种转型不仅是个人职业的突围,更是对香港影视行业固守粤语思维、拒绝技术革新的一记警示。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中,港娱的突围之路充满挑战。
《亚洲周刊》评论一针见血:“拒绝改变的TVB困局,正是香港发展的缩影。”
港娱的黄昏既是危机,也是重生的契机。
三位巨星的选择,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更是行业转型的风向标。
在黄昏之后,终会有新的黎明。
部分参考资料来源:
新浪新闻:古天乐曝自砍片酬还是无人投资,网友唏嘘辉煌不再
中华网:我是谢霆锋 我同意加场 演唱会话题冲上热搜
光明网:59岁李若彤官宣喜讯!未来或许有新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