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水乡演绎“温暖家”乐章
更新时间:2025-03-30 12:34 浏览量:7
人民网上海3月30日电 三月江南浸润着春意,青浦蟠龙天地的黛瓦白墙间流淌着千年文脉。3月29日,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暨“从春天出发·到人民中去”文化惠民青浦区蟠龙天地专场活动在此启幕。本次活动由中共青浦区委宣传部指导,青浦区文明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主办,上海市文联艺术创作和促进中心等单位承办,以水乡为幕、人文为弦,在这座“活着的古镇”展开艺术与生活的深度对话。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是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展和上海文化的金名片,承载了新中国音乐60余年的深厚历史底蕴,是上海音乐、舞蹈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江南基因 现代诠释
蟠龙镇的历史文脉可追溯至隋唐时期,香花桥、程祠故里、百年戏台等场景皆为历史文脉,每一景都散发着江南水乡的文化底蕴。
正当午时,烟雨廊桥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FDC街舞团队青春活力的舞步瞬间点燃了古镇的春日,与飞檐翘角碰撞出“古韵新声”。在粼粼波光中,上海沪剧院国家二级演员郜逸萍立于雕花舫船,一曲《上海谣》的吴侬软语随水流蜿蜒,与亲水平台上响起的萨克斯《玫瑰玫瑰我爱你》隔岸相和。家住蟠龙老街的周阿姨跟着哼唱,眼眶湿润:“我小时候跟着妈妈在河边淘米洗菜,她总唱这曲子。现在河水清了,戏还在,味道更浓了!”
当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周进华在百年戏台唱响《我的太阳》时,意大利歌剧的华彩与江南水乡的桥影奇妙交融。
最后,上海鼓鼓文化艺术团携《盛世龙腾》压轴登场,雷霆般的绛州鼓点唤醒千年非遗记忆。围观人群中,来自华新镇的“00后”游客小陈兴奋地举起手机直播:“太酷了!连绛州鼓点都踩着电音节奏,古镇还是那个古镇,就是味道更潮了!”
声景共融 城市温度
蟠龙天地通过“修旧如旧”的肌理修复与“主客共享”的业态布局,实现“公园里的新天地”蜕变:既保留了青石板路、非遗水集的历史记忆,又植入现代商业、数字艺术展等时尚元素。
本次活动通过音乐、市井、自然的三重声景编织,串联起商圈、文旅地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艺术浸润转化为可触摸的城市温度,以“声景叙事”的创新实践诠释“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的深层逻辑。
活动演出方上海市文联艺术创作和促进中心副主任姜皓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让艺术成为重构城市人文生态的催化剂,激发城市新活力。”
艺术春天 服务人民
艺术不是悬浮的云朵,而是扎根大地的种子。此次活动延续了国际音乐节“从春天出发·到人民中去”的惠民理念和“青”心有约文化惠民的公益传统,让高雅艺术走入古镇市井。
茶楼里老者随沪剧打拍,廊桥下孩童模仿鼓点演奏,国际游客用镜头记录下“歌剧伴桥影”的奇妙体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者化身“文化摆渡人”,通过现场解说、双语导览等服务,让艺术鉴赏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滋养。
家住徐泾镇的居民王阿姨牵着5岁的小孙子笑道,“孩子一路上都在哼《上海谣》,这可比专门上培训班学沪语生动多了!”这种“零距离、沉浸式”的美育实践,正是人民城市理念在江南水乡的生动诠释。
这场“春之回响”,不仅鸣奏着江南文化的时代新韵,更谱写了青浦“温暖家”的幸福乐章。后续随着“夏之绚烂”“秋之乡愁”“冬之律动”文化惠民系列活动的渐次开展,青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持续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用”与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双向赋能,在守住“最江南”文化根脉的同时,谱写“最国际”的文明对话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