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豁达的心态支撑着曲折的人生——记音乐制谱师胡涂
更新时间:2025-03-30 21:05 浏览量:5
1964年出生的胡涂是一位患有重度小儿麻痹症的残友。
他的家乡是湖北红安县,红安县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14万优秀儿女的生命、走出了200多位将军,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烈士县”。
坐落在大别山南麓的红安县,当时它的贫穷和落后也出了名。穷到什么程度呢?胡涂所在的村子,1983年以前就没有通电。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普通农民家庭出身的胡涂,尽管拖着两条残疾的腿,但他心疼辛苦的父母,家里一年四季捆扎柴草把子、田边地头放牛、稻场照看鸡猪等,凡是力所能及的活他都包了……
胡涂从小喜欢音乐,那时候农村没有电,晚上用的是煤油灯。也买不起收音机,听音乐只能从有线广播里听到。在农村有线广播也只有干部家里才有,一般农民家里很少有安装的。
为了听音乐,他把锈铁丝一点点接起来,把有线广播接到家里,连上破纸喇叭,尽管伴随着刺啦刺啦的杂音,但这小小的成功也让胡涂高兴得手舞足蹈。
后来家里条件稍微好一些,家里花15块钱在邻近的新洲方杨供销社买了一台收音机。
为了听更多的电台音乐,他把收音机接根天线出来,用铁丝架到屋上面去,到了晚上能收到好多电台。胡涂最喜欢听台湾广播的“邓丽君时间”,邓丽君的歌声让胡涂痴迷,港台流行音乐的独特魅力像春风吹开胡涂青春的心扉。
收音机要用的是干电池供电,家里不富裕,经常遇到“买得起马配不起鞍”的窘境,没电了,他就在电池上用钉子打几个眼,灌盐水或肥皂水,使电池又有了电,又能继续使用半个月。
1983年以后,胡涂所在的村子终于用上了电,也成立了广播站,由于胡涂既喜欢文艺又熟悉电子技术,被村里安排到广播站去放广播和接听电话(过去农村普遍使用的那种摇柄电话),干了四年,随着集体经济的瓦解,广播站办不下去,胡涂也失业了。广播站有两台大功率电子管增音机和一些设备,小毛病都是胡涂自己动手修理。
尽管初中没有毕业,但胡涂在追求音乐的道路上没有停歇,人民音乐出版社1976年版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知识》是他的音乐启蒙教材。十七八岁时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当时称湖北艺术学院)因身体残疾而未能如愿。八十年代后比较系统地自学了《音乐理论》(斯波索宾著)、《音乐理论习题》(斯波索宾著)、《和声知识》(英国柏西著)、《复调音乐》(德国)、《和声学教程》等中外音乐专著,1985年参加南京作曲家李慧明教授作曲函授学习,创作了一批音乐作品,受到了老师的好评。
26岁的时候,胡涂家遭遇重大变故。先是父亲病逝,而后母亲为了三个未成年的弟弟上学而改嫁他乡。为了生计,他在红安县残联的帮助下来到湖北省残疾人职业学校学习家电维修技术。
学成结业后,由于村子偏僻离集镇远,行动不便,更是没有启动资金,家电维修店没有办成。
为了生活,胡涂第二年又自费到武汉的湖北省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学习电脑打字(本来是去学习家电提升班的,修理彩电录像机之类等,但那年职业培训中心不开办中级班,首开电脑打字班,当时是非常稀缺,为武汉市九通文印社培训打字员的,只招女残疾人,不收男的。胡涂想电脑是发展的主方向与趋势,先学着再说吧,后经反复与省残联、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商量,才被收为首期电脑打字员学员)。胡涂在两期的学习期间生活费用没有着落,全靠人们的资助,如红安县人民政府驻武汉办事处干部职工捐赠了几十元、红安县残联干部职工捐赠了几十元、亲朋好友资助了几十元。胡涂省吃俭用,每天吃两顿米饭,每顿只能打二两饭、一份酱萝卜来维持学习期间的基本生活,也常得到一起学习同学们的接济,靠着这些资助他终于完成了两个学期的学业。
结业后来到武汉九通文印社当打字员,专为武汉大学哲学系打印论文。在武汉期间,胡涂积极参加武汉残疾人艺术团的各种展演活动,因为他是全省第一个把自己作词作曲的作品送上艺术展演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省民政厅的领导在后台会见残艺员时问他是哪个地方人,他回答是红安人。当得知他从事的工作时,立马跟他说:民政厅最近下发了一批康柏386电脑(当时算是先进的),各地民政局都缺乏电脑操作员,你赶快回当地民政部门联系,看能不能留在民政部门工作。
胡涂写好自荐材料,亲自回到红安县民政局,可县民政局不同意他的请求,没有办法他只好来到黄冈地区民政局试试,地区民政局也正缺这样的人,当场让胡涂操作,没有想到他凭过硬的技术和熟练工作能力,终于得到了地区民政局干部职工的认可,办公室主任把材料和实际情况给局长汇报,局长回答:一要生活能自理,二要没有传染病,三要能吃苦耐劳,过三天来上班。因此,胡涂自荐来到黄冈市民政局(当时称黄冈地区民政局)当了八年的电脑打字员(临时的)。后来和同为残疾人的妻子在黄州城区开了一个文印社(黄冈市残疾人文印社),靠打字复印维持生计。尽管终日忙碌到很晚,但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他始终没有放弃。
胡涂回忆,来黄冈之后,住在民政局一楼的一间房子,有天丢垃圾,在行署院内垃圾房里发现一个破音响,记得是梅花牌的,包括一只破音箱,捡回来认真擦洗,通电试一下,收音和功放部分是好的,其他的都不能用。他就用电脑的旧光驱作CD放音器,音频信号从梅花音响的唱头处接入,在木板墙上挖一个碗大的洞,安装一只旧喇叭,解决了差一只音箱的问题。每天都放一些好的CD音乐,邻居们很受用,说胡涂放的音乐还蛮好听的。
胡涂还坚持创作,在全省残联系统音乐作品比赛中,其作品《希望之歌》获创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家乡的杜鹃花》《陪读歌》在多家杂志上刊出,受到广泛好评。
凭着对音乐艺术的痴迷,1992年胡涂加入黄冈市音乐家协会,继续学习,并与自身工作结合,成 为既能熟练操作各种电脑排版软件又懂音乐理论和制谱的难得人才。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来黄冈演出,央视传来的节目单乐谱是五线谱,基层能识五线谱的人不多,需要用简谱打印出来。非常复杂的线谱合唱曲,成串的和弦难度非常大,合作方找到胡涂,胡涂不负众望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得到艺术团的高度赞扬。
胡涂给国内很多音乐艺术家打过曲谱,如著名作曲家孟文豪、东方歌舞团作曲家苑飞雪、青年歌唱家何鹏等艺术家打过曲谱,国外很多音乐家的曲谱都是出自胡涂之手。自创的古琴减字谱电脑排版法,曾以一首五线谱、简谱、减字谱混排的曲谱,惊艳众多艺术家,谱样在网上点击率高达大几万。
胡涂夫妻二人都是重度残疾,小小的文印店是他们安身立命的舞台。孩子从出生至大学毕业,他们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的艰难困苦,都是勇敢面对,独自承担。
他热心公益,始终记挂着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残友们,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帮他们找工作、开店、成家、小孩上学、为患危重病的残友捐款等等(每个捐款平台都有胡涂捐赠记录,还不包括在残疾人QQ群和微信群内捐的,这些多数捐给残疾人兄弟姐妹去了)……多年来资助了多名困难残疾人,让他们走上了小康的道路。
2003年,胡涂被评为黄冈市自强模范,2012年被评为黄冈市残疾人创业之星。目前是湖北省音乐家协会新兴音乐委员会委员、黄冈市肢体残疾人协会副秘书长、黄冈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黄冈市黄州区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
近年来,胡涂在音乐(歌词)创作上获得大丰收。
一是胡涂作词、中国东方歌舞团国家一级作曲家苑飞雪作曲的歌曲《娘的爱》获得“2023年共和国旋律征歌比赛金奖”,并被邀请到北京现场颁奖,由原总政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乔鹏菲在北京颁奖文艺晚会上现场演唱,中央民族乐团著名歌唱家霍勇老师现场给胡涂颁奖。
二是2024年歌曲《千古赤壁风流》自出世以来受到很多人的称赞,在胡涂自己的微信和抖音等有限的空间投放,得到了包括一些历史学家、文学家、音乐艺术家及文艺爱好者的好评。如甲老师:一部好作品必须做到4个方面:1、歌词好;2。谱曲好;3.歌唱得好;4.mtv做得好。有时有一两点好看起来就不错了,能有四点都好,很不容易滴。乙老师黄冈糊涂 老师。美词美曲美唱美制作,气势磅礴,古韵豪情,诗词风采,韵律流畅,唱腔浩荡,聆听学习,感悟精彩!点赞支持,加油,分享精彩!丙老师:是一部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有跨度的好音乐作品。这一成绩的取得,得感谢孟文豪老师作曲,胡涂作词,由北京亚洲爱乐乐团演奏。歌唱家霍赞臣演唱,社会反响很好。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授赵华演唱参加第九届鄂东民歌大赛,《千古赤壁风流》决赛以9.850的好成绩,荣获二等奖!
三是参加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词刊》总编王晓岭老师主讲的歌词创作培训讲座学习、参加由著名作曲家孟文豪老师主讲的歌曲创作培训讲座学习,获得两项学习结业证书。
四是歌曲《人民军队,你真了不起》,被二炮文工团男高音歌唱家乔军演唱并收录其专辑《心中的颂歌》在全国正式出版发行,获得“心中的颂歌第二届全国知名词曲作家原创代表作品征集活动——新创功勋奖”奖牌,此歌在腾讯视频、QQ音乐得到推广,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播出、央视频平台推出。
五是近期到陈策楼镇走访革命烈士、中共第一个红色金融家吕华山的故居,听取革命故事,准备为红军长征90周年写首歌曲。
六是春节期间受到中共黄州区委员会、人民政府的慰问和奖励。
胡涂虽名为胡涂,但人不糊涂,他热爱生活、追求艺术、拖着残疾身躯,凭着不懈努力,终于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作者:徐春梅
责编:博雅 胡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