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看演唱会,买到“柱子票”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5-04-02 10:37  浏览量:2

记者 陈凤 本报通讯员 陈淋清 陈逸韵

“整整三个小时,我都被柱子遮挡,连歌星本人都看不到!你说这算看的什么演唱会?你们就是欺诈!”

“柱子是为了承重,本就是常规舞台设计。况且你也体验了现场氛围,我们的合同已经履行完毕了。”

法庭内,原、被告正在激烈交锋。这场源于演唱会买到“柱子票”的纠纷,早在2023年5月就开始了。

“四根柱子”引发的纠纷

2023年4月至5月间,王女士等三人通过售票平台分别支付699元、999元、1299元,购买了某歌星演唱会不同档次的门票。演唱会开场后,王女士等人发现观看视线被舞台承重柱遮挡,严重影响到演唱会的观感。

演唱会结束后,王女士等人向上海市徐汇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要求演唱会主办方M演艺公司全额退款。主办方拒绝,只同意给付200元“诚意金”。

王女士等人无法接受,起诉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认为主办方未提前告知视线严重遮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构成欺诈,应全额退款并三倍赔偿。

M演艺公司认为,舞台临时增加承重柱是为了安全需要,承重柱属于舞台的一部分,消费者主张其观看视线被遮挡证据不足。即使视线被遮挡,也达不到严重影响合同履行的程度,且现场两万余名观众,主办方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不通过大屏幕直接看清偶像,主办方从未承诺观看视线无遮挡,宣传的材料均真实,不存在欺诈的故意。

是“欺诈”还是“瑕疵履行”?

该案受理之初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承办法官沈会川感到压力倍增。仔细梳理了案卷材料后,两个待证明的问题摆在了沈会川的面前:观众视线是否被遮挡?主办方是否构成欺诈?

对于视线被遮挡,消费者提供的现场照片和视频等证据已经达到了高度盖然性。但对于欺诈,沈会川认为,消费者在购票时,只是购买了相应区域的预售门票,并未被分配到具体的座位号,再加上当时现场的舞台搭建尚未完成,主办方不可能在消费者购票时就知晓座位被遮挡,所以消费者购票和主办方过错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无法认定构成欺诈。

“欺诈是严重的不诚信行为,也应承担较高的证明标准,消费者举证有不足之处。”“出售门票时还未确定具体座位号,举办方不可能对消费者实施欺诈。”“商事主体在经营活动中,难免存在经验不足、考虑不周等情况,应当允许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不断完善和提高服务水平。”……

经过专业法官会议的讨论,沈会川得出了结论:鉴于遮挡程度超出可预见范围,导致观看效果未能达到一般观众的心理预期,主办方既未能提前告知,又不能及时在现场调换座位,提供的服务明显不符合双方约定,相比于欺诈,主办方的行为构成瑕疵履行更符合实际。

“梯度退款”的妙招

那么,主办方的行为定性后,应当如何承担违约责任呢?

一般而言,观众对于演唱会的体验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看,还在于听、在于感受、在于互动等。王女士等人已经完整观看完整场演唱会,显然,全额退款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审理过程中,沈会川向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去一份协助调查函,希望能了解相关情况,开拓办案思路。

“文旅局作为我市文旅行业的主管部门,有着丰富的执法经验,他们的意见对于我们办理案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经过充分沟通,法官对整个事件的全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判断:主办方应当退款,退款比例可采用阶梯制。

根据主办方瑕疵履行对消费者造成的影响程度,法院针对五档票价确定了梯度退款比例,最大退款比例为75%,其他档次票价分别为70%、65%、60%、55%等,即主办方需分别退还王女士等人420元、650元、910元票款。

本案裁判生效后,同一演唱会的近百件票务纠纷也陆续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一纸判决,若能成为行业‘戒尺’,才算真正‘落槌’。”沈会川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