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绽过芳华,没入星尘,她是台湾音乐流行史的“活化石”

更新时间:2025-04-02 17:55  浏览量:4

台湾现代流行乐起于哪个时间段,要看乐迷对“现代”一词如何理解。

在“淡江事件”前,台湾本土以国语小调为主、闽南语次之,历史原因造成日本乐与欧美乐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原住民乐分得一小杯羹。

如果以杨弦发行《中国现代民歌集》作为台湾现代流行乐的开端,那台湾现代流行乐也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时光。

作为一名华语流行乐爱好者,笔者将台湾流行乐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国语小调时期;二是民歌时期;三是黑色摇滚时期;四是都会情歌时期;五是新音乐时期。

亲历过这五个时代的台湾歌手,数量少之又少。

亲历过这五个时代并在每个时代都有亮眼表现的台湾歌手,几乎凤毛麟角,笔者将这类歌手称为“台湾流行乐的活化石”。

即使名盛如邓丽君、刘文正,他们也只是一两个时期的佼佼者,无法做到全覆盖。

覆盖了这五个时代的知名歌手,如费玉清,风格还是相对单一;如苏芮,其实真正的当红期并不长;如甄妮,资历有,但是缺失的东西太多。

如校园民歌时代走出来的那一批歌手,特别是齐豫、蔡琴、潘越云这样成名已久的天后,从成为歌手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没有办法成为国语小调时代的一部分了。

这样的歌手,笔者能想到的,有且仅有两个名字,一个是今年已74岁的“新音乐女王”黄莺莺,另一个就是淡出乐坛27载的“传奇”陈淑桦。

有人会反驳,说这两位都是“小嗓”歌手,怎么会在黑色摇滚时代有亮眼表现呢。

解释一点,在摇滚时代有亮眼表现不一定非要人家精于摇滚这种音乐风格吧。

黄莺莺在这个时间段被香港宝丽金以优渥条件从新加坡EMI挖走,在进入飞碟唱片前留下《只有分离》《天使之恋》《紫色的水晶》这几张叫好又卖座的专辑,还差点成为金钟奖歌后。

成名早但年龄小黄莺莺7岁的陈淑桦,8岁时就成为“天才童星”,以唱闽南语歌曲出道的她,在1982年以《夕阳伴我归》跻身超一线歌手行列,1985年成为金钟奖歌后,是邓丽君、甄妮、凤飞飞和萧丽珠之后的第五人,摇滚时代她的表现一点也不差于其他头部歌手。

在60年代末从美军俱乐部唱出了的黄莺莺,历经几个时代,从台湾唱到新加坡,再从新加坡唱到香港,最后返回台湾成为飞碟唱片的“天后宫”成员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还在求新求变,其90年代后期的作品还在被王菲、侯湘婷这种辈分低了好几代的歌手翻唱,唱了40多年直到2012年才发行个人目前为止最后一张新专辑《摇篮曲》的翠禧,当得起“活化石”之名。

笔者对翠禧姐的歌手生涯肃然起敬,但更想聊聊另一位让个人顶礼膜拜的“活化石”——陈淑桦。

其实,这两位传奇歌手真的有不少相似之处,论演唱风格,二人都属于中低音歌手那一类型,但二人都把个人风格修炼到了至臻至纯的境界,Tracy质地柔软、娇媚而不糜俗,Sarah质地清新、淡雅而不油腻,都是那种难以被模仿的独特音色。

论多样性和全面性,二人国语、闽南语、粤语、英语歌曲都有涉猎,从小调到新情歌、从古典到民谣、从爵士到乡村都有建树,都用自己的嗓子赋予了不同种类歌曲个人的风格。

二人从上世纪70年代到世纪末,都在追求音乐事业上新的突破,不断转换新的唱片公司,不断合作新的音乐人,不断走出舒适区去探索、去冒险,这种永不止步的音乐态度值得太多的后辈去歌颂、去学习、去靠近。

所不同的是,Tracy事业线走得更稳、更长,一生发行50张新专辑的产量也是比下去了乐坛大辈小辈的绝大部分歌手,但在每一个时代,她都是超一流的女歌手,却不是领袖时代的歌手。

基于Tracy长久以来对台湾流行乐的用情用力,台湾金曲奖也在她封麦后的第5个年头将“特别贡献奖”颁给这位歌坛的大前辈,让这位没有金钟奖与金曲奖歌后桂冠入账的乐坛宿将功德圆满。

而Sarah在自己尚处巅峰时决绝退圈,却留下了台湾流行乐50余载上最漂亮的那几份成绩单。她的新专辑数量不足30张,在都会情歌时代她领袖江湖时也堪堪保持一年一专的发片频率,爱惜自己羽毛的她从不过分透支“陈淑桦”这个品牌。

在1998年淡出乐坛时,陈淑桦称霸女子歌坛十余年,虽遇张惠妹、许茹芸、李玟等后辈冲击,但依旧是天后中的“顶流”。她是唯一一位金钟、金曲双料歌后,也是第一位两夺金曲奖歌后的传奇歌手(特别是1996年,她战胜蔡琴、张清芳、叶倩文三位金曲奖歌后和已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香港天后王菲,成为“天后中的天后”),还是台湾唱片工业史上首位实体专辑销量破百万的歌手,这样的成绩,虽不能说超越了“永远的天后”邓丽君,但也是Teresa之下的第一人了。

国语小调时代,陈淑桦留下《爱的太阳》《再会吧,心上人》《自由女神哭泣了》《宁静海》《美丽与哀愁》(翁清溪版)这样好听的歌曲,虽不是最红的小调歌曲,但也有着不俗的传唱度。

民歌时代的来临以及陈淑桦的学成入行,让非“小调嗓”的Sarah展现了自己音色的魅力,加上叶佳修、谭健常二位音乐大师的栽培,80年代中期的Sarah已经是当时乐坛排名前几位的红歌手了。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秋意上心头》《夕阳伴我归》《又见春天》《七里香》《红楼梦》《海洋之歌》《浪迹天涯》《黑发变白发》等,喜欢民歌那一卦的歌迷,自然知道这些歌曲的迷人之处。

一般的歌手,在歌坛发展个几年、十几年,该红就红过了、不红就隐退或者转行了,而陈淑桦却在经历三个时代后,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都会情歌的新时代,自己则成为这个时代王座上的“后”。

说到国语小调,人们会说这是属于邓丽君的,但Teresa在民歌与摇滚时代,是转移了发展方向并逐渐淡出了歌坛。

说到民歌时代,人们会说这是齐豫、蔡琴、潘越云、郑怡等人的时代,但不会特指某一位歌手,她们就像《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谁都没有绝对的实力成为“中神通”。

说到黑色摇滚时代,人们会说这是属于苏芮的时代,但Julie也只是短暂统治了这个时代,比邓丽君还大一岁的她无论在小调时代还是都会情歌时代都不出彩,国语小调时代的Julie甚至可以用“挣扎”一词来形容。

而都会情歌时代,即使将男歌手也列进去,陈淑桦也领先其他人,不管是疗伤系的辛晓琪、潇洒派的叶倩文、百变派的林忆莲还是玉女派的孟庭苇、空灵派的王菲、颓废派的许美静,所以90年代天后辈出,只有Sarah成了周华健口中的“天后中的天后”。

你以为这就完了,没有,Sarah不愿躺在自己的舒适区。引领这个时代的她决定开创另一个时代来颠覆辉煌无限的“旧时代”。

90年代开始可谓国语歌第一女歌手的陈淑桦,因为误食减肥药导致身体一直抱恙,所以自91年开始产量锐减,除去一张翻唱专辑和一张精选集,Sarah平均两年才会发行一张新专辑,佛系的她从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头牌”,她只想时时刻刻做不一样的自己。

1993年开始大半时间在美国养病的Sarah,拥抱了最前沿的国际音乐浪潮,也在1995年发行了华语乐坛第一张纯R&B专辑——《淑桦盛开FOREVER》。

超前的音乐元素并没有被当时的乐坛所接受,哪怕她是“陈淑桦”,因为身体的拖累,虽然大家看到1998年的《失乐园》是她隐退前的最后一张专辑,实际上这张专辑在1996年就已基本完成,加上98年陈妈妈的意外离世,身心俱疲的Sarah就短暂离开了这个圈子。

只是,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一“再见”居然成了“再也不见”。

1995年,做R&B可能只有杜德伟和陈淑桦,而2000年开始,周王陶林等扎堆做R&B,也让这种音乐最终成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主流。

所谓时也命也,不是陈淑桦的R&B不好,只是1995年没有给陈淑桦的R&B提供成长的沃土。

如今,27年过去了,再未公开露面的陈淑桦已经67岁了,想看到Sarah再出来唱歌给大家听几乎是奢望了。

不管怎样,她毕竟走过了那么多个时代,她的音乐作品陪伴了那么多人成长,虽然在新兴歌迷眼中,陈淑桦已经是“乐坛失踪人口”,但真正喜欢都会情歌、喜欢台湾流行乐的歌迷,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忽略和看轻这位“活化石”的。

淑桦姐,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