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刀郎大错,所以音乐界漠然以对(上)

更新时间:2025-04-02 20:22  浏览量:5

当刀郎演唱会持续火爆到武汉、演唱会门票常常要被黄牛炒到天价,当演唱会现场的万人合唱与刀郎的眼泪在长江上空交汇,有趣和吊诡的是:音乐界依然沉默着,犹如一潭波澜不兴的死水,甚至没有一声叹息。这位用沙漠一样沧桑的嗓音唱哭了大江南北的光头男人,究竟做错了什么,竟让音乐界集体患上失语症而漠然以对?

许多年前,一位汪姓歌手,曾经鄙视刀郎的走红让流行音乐倒退了多少年。这种论调像极了上世纪巴黎画廊对梵高的嘲弄。当主流音乐圈将和弦复杂度、转音密度、编曲层数作为审美标尺,刀郎的《西海情歌》便成了“乐理残次品”。但是,那些在KTV或者街头嘶吼《情人》《2002年的第一场雪》《手心里的温柔》的最底层、最没有音乐话语权的普通人,却并不在意副歌有没有使用离调,他们只听见歌词里“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正驶过自己深夜加班的厂区或者自己日日走过的街头,“手心里的温柔”正温暖着他们平平淡淡的日子。或许,刀郎的“原罪”,就在于他拒绝成为工业糖精,选择用带着砂砾感的嗓音,站在大漠、站在乌鲁木齐,为所有人唱出最真实的痛与爱。这是刀郎的错吗?不,这是工业流水线上的音乐暴力美学对深入人心的音乐的漠视。

刀郎从不谄媚,对那些音乐大咖是这样,对各种握有权柄的音协组织同样;而且,还不“入圈”,不卷入任何圈子的是是非非,不对任何人指指点点,哪怕在被人斥为“没有审美观点”、让流行音乐倒退15年,更是选择“消失”。所以,音乐界尤其是音协组织的沉默情有可原。

但是,作为本应代表行业良心的中音协,其表现最耐人寻味。从20年前刀郎的横空出世,到现在刀郎火爆天南地北,这个组织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为刀郎发声,甚至连一声叹息都没有,在刀郎现象面前集体患上选择性耳聋。当《罗刹海市》在400亿次播放量中重构音乐价值坐标系时,协会的年度评选却默契地将其排除在外。或许,这种沉默不是公正的矜持,而是精致的计算:夸刀郎怕被说蹭热度,贬刀郎又怕被唾沫星子淹死,不如像鸵鸟般把头埋进流量沙堆。

这让人想起郭德纲与曲艺家协会组织的恩恩怨怨。当德云社用市场号召力将相声从濒危边缘拉回时,体制内的所谓的艺术家、专家们却忙着批郭德纲的“三俗”,耗费物力财力在非遗大会上表演“高雅艺术”。这种荒诞的双轨制,本质上是传统权威面对草根崛起的集体恐慌。就像当年欧洲古典乐界排斥爵士,好莱坞精英嘲笑摇滚乐,音乐界的守旧派总在重复同样的剧本——用“艺术纯度”的盾牌,守护既得利益的城池。

当流量偶像的“数据神话”与刀郎的“民间史诗”在榜单上形成云泥之别,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审美分歧,更是音协组织在资本面前的尴尬。某音乐公司高管曾透露:“刀郎的独立制作模式动了太多人的蛋糕。”刀郎错了吗?没有,只不过这位拒绝参加《歌手》真人秀的音乐独行者,用单枪匹马对抗着整个音乐工业的潜规则。

如果说刀郎错了,不仅仅错在拒绝成为工业糖精、远离音协组织的“一根筋”,还错在对草根身份的倔强保持、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执着坚守、让音乐界的沉默成为笑谈——接下篇《刀大“错”,所以音乐界漠然以对(下)

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2025年4月2日1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