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可以改变世界,从庙堂祭祀到江湖市井,从士人修养到万民教化
更新时间:2025-04-03 07:58 浏览量:5
很多人都说听beyond的音乐,内心很有共鸣,给人力量。听许巍的音乐,很多抑郁症患者都走了出来,从死亡的边缘活了下来。
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们的音乐,属于这两种音乐。而我眼中的摇滚音乐,也只分这两种:
江湖市井
1、不屈的战曲
这一种摇滚音乐,真实地反映内心世界、心路历程,对生活、人生的如实记录,对丑恶、黑暗的揭露与批判,对光明、自由的抗争追求,是挑战命运不公的战曲。
代表:beyond
2、感叹的安神曲
这一种摇滚音乐,是经历黑暗与光明之后,从低谷走向巅峰,又从巅峰回归平淡的人生感叹。从现实回归自我,从关注世界,到关注内心,从被束缚垂死挣扎的灵魂,到无拘无束放飞的灵魂,是感叹人生的安神曲。
代表:朴树、许巍。
朴树的《平凡之路》。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许巍的《蓝莲花》、《曾经的你》。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
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地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
如今你四海为家
音乐,一般都具有这三种基本功能:
1、情感宣泄。欢乐的音乐表达开心,悲伤的音乐表达痛苦。
2、情绪管理:舒缓放松的音乐可以减轻心里压力,快节奏的动感音乐令人精神,提升动力。
例如,武王伐纣有《武乐》。击鼓进军,鸣金收兵。近代有激励百姓的红色音乐。
3、心理疗愈:音乐治疗。
《黄帝内经》将五音(宫商角徵羽)对应五脏(脾肺肝心肾),提出“音乐疗疾”理论。“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听其声,知其病。”
《养生论》中反映的魏晋士人音乐养生观,主张“绥以五弦”(通过琴乐调节身心)。
音乐的力量是无限的,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记载。
《乐记》是《礼记》49篇中的第19篇,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有5000字左右,包括了《乐本篇》、《魏文侯篇》等11篇。西汉刘向的《别录》记载,《乐记》共23篇,但12篇已失传。
《乐本篇》:“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什么叫音乐?这就是。
万民教化
《乐记》提出,音乐是治国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是故先王之政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
它也认为音乐在引导世俗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庙堂祭祀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而《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魏文侯篇》举了郑国、宋国、卫国、齐国四国不同的音乐对百姓的影响:“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解释:郑国的音乐很复杂,使人意志放纵。宋国的音乐很妩媚,使人意志消沉。卫国的音乐很急促,使人的意志烦乱。齐国的音乐很古怪,使人意志傲慢。以上四种音乐,都是以声色丧志而损害品德的。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祭祀时当然不能用这些音乐。
士人修养
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可以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舜作《韶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老子》认为“大音希声”,最高境界的音乐是无声的,强调自然之道。
《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主张音乐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至乐无乐”。
庄子的音乐思想强调音乐的自然性和无为之道。他认为音乐的最高境界是“天籁”,这种自然之声不是人为制造的,而是顺应自然的声音。
在《齐物论》中,他将“天籁”,与“人籁”、“地籁”进行对比,指出“天籁”是自然之声,而“人籁”是通过人为乐器发出的声音,“地籁”则是自然洞穴中的风声。
《淮南子》将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行(土金木火水)、四季相配,构建天人感应体系。
东方:属于木,其音为“角”。
南方:属于火,其音为“徵”。
中央:属于土,其音为“宫”。
西方:属于金,其音为“商”。
北方:属于水,其音为“羽”。
结语:
戴上耳机,世界就变了。音乐响起,身体、灵魂都在历练。从出生到死亡,音乐贯穿了我们的一生。
所有伟大的音乐最终都通向同一种沉默——不是没有声音,而是听完后整个世界突然变得陌生,仿佛刚刚从一场幻觉中独自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