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演唱会尖叫、抢购跟风!群体扎堆为什么这么容易失控?

更新时间:2025-04-05 09:52  浏览量:5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

比如挤在演唱会里,平时挺冷静的一个人,嗓子喊哑了不说,还跟着人群蹦跶得像个疯子;或者刷手机,看到一条没头没尾的消息,底下评论已经炸了锅,自己也忍不住想掺和两句;再不然就是商场打折,大家抢得跟不要命似的,明明不缺那玩意儿,手还是伸了过去。

这些事儿,乍一看挺“离谱”,但背后其实有门道。今天我想跟你聊聊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那本有名的《乌合之众》,看看一群人聚在一起,怎么就变得“盲目”又“冲动”了。

编辑:叶子

“乌合之众”到底是什么?

先别误会,这“乌合之众”不是骂人,也不是说随便一群人就乌七八糟。勒庞的意思是,当一群人凑到一块儿,某些情况下,他们的行为和脑子会变得跟平时单打独斗时完全不一样。怎么回事呢?他总结了几个特点:

l隐身的感觉:人一扎进人群,就觉得自己“没名没姓”了,责任感稀里糊涂就没了。就像演唱会现场,黑灯瞎火,大家都嗷嗷叫,你也跟着吼,反正没人盯着你看。

l情绪会传染:群里有人激动,旁边的人也跟着high,像是情绪感冒,一传十十传百,最后整群人都疯了。

l容易被忽悠:一群人在一块儿,脑子好像集体放假,什么都信,尤其是那些煽风点火的话。网上那些没影儿的谣言能传开,不就是因为大家懒得想,直接跟着喊吗?

l冲动得不行:群体这东西,情绪一上来,理智就靠边站,干什么都不过脑子。商场抢货打架、街头闹事儿,哪次不是这样?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我有时候也在想,人单独待着时挺正常,怎么一扎堆就变了样?勒庞说了几个原因,我觉得还挺有道理:

l“我”不见了:人一融入群体,感觉自己不是自己了,像戴了个面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没人知道是我干的。

l责任谁扛?:一群人一块儿闹,谁也不觉得自己得负责。网上喷人最明显,躲在屏幕后头,键盘敲得飞起,反正“法不责众”。

l随大流的心态:人嘛,天生就想跟别人一样,看到大家都干什么,自己也跟着来,哪怕心里嘀咕“有什么意思”。

l听大V的话:群体里要是有个“头儿”喊两嗓子,大家就跟中了邪似的听话。传销、邪教不都这套路吗?

聊这个有什么用?

知道这些,不是为了显得自己多聪明,而是真能用得上:

l别瞎跟风:网上舆论炸了,或者街头有人闹腾,先冷静一下,想想这事儿靠谱不,别稀里糊涂就上了头。

l管住自己:扎堆的时候,别让自己太“放飞”,想想平时什么样,别干了后悔的事儿。

l别乱传话:刷手机时,看到什么都别急着转发,先问问真假,别当了谣言的“帮凶”。

l小心被利用:有些人就爱拿群体这毛病搞乱子,煽两句就跑,你可别傻乎乎当了炮灰。

说到底,“乌合之众”不是什么宿命,知道它怎么回事儿,就是为了让自己清醒点。别总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多想想、多问问,才能不稀里糊涂地混在人群里,活得明白点。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