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浙江宣传丨冒着炮火前进的音乐家

更新时间:2024-09-17 16:05  浏览量:43

又是一年中秋。作为国人欢度佳节的常用背景乐,乐曲《彩云追月》频频出现在很多人的耳畔,在探戈的节奏中,丝竹优雅轻快、顿挫缠绵。乐曲还被改编成各种版本的器乐作品,填入歌词后传唱甚广。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今天我们就走近它的作者——音乐家任光,了解这位无产阶级音乐运动先驱的故事。

任光 图源:潮新闻客户端

1900年,任光出生于浙江嵊县。作为越剧的发源地,嵊县音乐氛围浓厚。许是环境影响,任光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二胡、铜号、风琴样样都能上手,被老师同学赞为“小音乐家”。

“五四运动”如石破天惊的呐喊,让青年任光热血沸腾。他决心以音乐为武器,团结民众、争取光明。他毅然赴法勤工俭学,在海外系统学习了西方乐理和器乐技能。1928年,回国后的任光到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担任音乐部主任。

虽主张用西洋音乐技巧来完善国乐,任光在创作中却始终坚持体现音乐的民族性。1935年夏秋期间的一个晚上,高悬的明月缭绕着烟云,散发出如梦似幻的光影。见此情景,一段轻快的旋律出现在任光脑海中,于是文首提到的《彩云追月》乐曲应运而生。他在作品中积极融入民间音乐元素,《新凤阳歌》由安徽民歌改编而成,《打回老家去》则把劳动号子与队列曲风相结合。

聂耳一直称任光为“我们的导师”。当聂耳还是一名乐队乐手时,任光在一次审听器乐合奏曲目时发现了他的才华,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任光帮助聂耳进入百代工作,还支持他组建“百代国乐队”,留下《翠湖春晓》《金蛇狂舞》《花好月圆》等名曲,在民族管弦乐发展史上标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音乐合为时而鸣。十里洋场灯红酒绿,与凋敝困顿的时局民生形成鲜明对比。胸中似有火焰,任光渴望鸣以示人。很快他被进步左翼人士吸引,在田汉、夏衍等人身上,他看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任光一直坚持“向最下层的地方观察”,去体验劳苦大众的惨痛生活,用大众最熟悉的声音去作曲。左翼导演蔡楚生十分认可任光的音乐才华和创作理念,邀请其为电影《渔光曲》创作主题曲。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哀愁婉曲的词调唱进了人们心里,音乐和大众的时代情绪完美契合,《渔光曲》大获成功,灌录的十几万张唱片被抢购一空,成为那个时期家喻户晓的歌曲。

任光(前排右一)与法国华侨合唱团人员 图源:“嵊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上海市杨浦区国歌展示馆里,陈列着一张编号为34848b的唱片,它是首次灌录《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而灌制者正是任光。

1934年,“左翼先锋”电通影片公司计划拍摄一部抗战影片《风云儿女》。次年,编剧田汉被反动当局以“宣传赤化”的罪名逮捕。聂耳冒着风险,主动请缨为田汉创作的电影主题曲谱曲。为躲避迫害,聂耳远走日本,终于完成谱曲。歌曲后被命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这注定是一场接续之旅。当时的中国社会,内有白色恐怖,外有日寇侵略。歌曲的抗日态度,让唱片公司十分担忧,恐怕发行会招来日本人的“麻烦”和“抗议”。加之词、曲作者双双缺席,唱片录制变得格外艰难。

在这紧急关头,任光站了出来。他一力主导了唱片的灌制与发行方案,并反复向百代唱片公司要求,终于得以启动录制工作。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前进!前进!前进!进!”1935年5月初,上海衡山路811号的小红楼里传出阵阵慷慨激昂的歌声。在录音室里,任光有力地挥舞着双手,在他的指挥下,袁牧之、顾梦鹤等人迸发出无尽力量,高声合唱。唱片顺利完成灌制并发行。谁也不曾想到,这首歌曲以后会随着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生命中最无可替代的乐章。

任光是把《义勇军进行曲》传播到国外的第一人。他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教唱《义勇军进行曲》,以此凝聚海外华侨抗日爱国的磅礴力量。

1938年,在一场由42个国家代表参加的反法西斯侵略大会上,任光指挥华侨合唱了《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雄浑铿锵的音乐,让在场听众感受到了“中国现代歌声蕴藏着中国无限希望”。

任光的一生,始终将音乐和爱国紧密相连。

“华北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任光以音乐为武器,创作了一批激励斗志的歌曲,其中匿名发表的《打回老家去》广为传唱,成为当时最有名的抗日歌曲之一,引起日本方面抗议和不满。

任光利用在外商唱片公司任职的有利条件,为红色音乐的制作、发行和传播提供大量帮助,灌制了《毕业歌》《大刀进行曲》《码头工人歌》《卖报歌》《救亡进行曲》等众多进步歌曲唱片。他还常把住所作为“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左翼剧联音乐小组”的活动场地,利用身份掩护地下党员脱险。

《“之江楷模”任光:民族号手,一生为人民而歌》视频截图 图源:“绍兴宣传”微信公众号

虽然承受着巨大风险,但任光始终无所畏惧。这个石匠家庭出生的孩子,一出生便遭逢“八国联军侵华”,成长阶段经历了政局动荡之下的贫瘠与不易。他童年时期就曾走上街头进行反帝斗争和宣传,早早便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义所在。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他奔赴抗日一线。1940年,经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批准,任光光荣入伍,跟随叶挺来到新四军军部。

因曾创作电影歌曲《王老五》,他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王老五”。在战斗一线,任光连续创作了《擦枪歌》《王老五反对开小差》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1941年1月,国民党悍然制造皖南事变,新四军遭遇了国民党军队伏击。

“正值激战中,教导队奉我令加入前线作战……任君即指挥唱其新歌《东进曲》,与四周机关枪及手榴弹声融成最伟大战斗交响曲。”这是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回忆,而那个在枪林弹雨中放歌鼓劲的“任君”,正是任光。这由激昂的歌声等构织成的“战斗交响曲”,也成了任光的生命离歌、战地终曲。

那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夜晚,新四军军部遭遇围堵,四面燎火漫烧,子弹如萤箭一般飞来。突然有战士高呼道:“‘王老五’受伤了!”叶挺闻声急奔近前,然而任光已腹部中弹,最终倒在了叶挺怀里。

“他是紧紧地擎住这音乐的武器,勇敢地站在革命行列的前哨,作着革命运动的号手。”当任光牺牲的消息传到重庆后,《新华日报》用“民族的号手”这样一个身份,高度评价了这位人民音乐家。

历经80余年,与任光相关的旋律仍不断萦绕。这些直抵人心的音乐从旧日光影中传来,又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我们不断读懂这些艺术作品背后的殷殷民族情和拳拳爱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