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乐章:姜丽娟的音乐之路
更新时间:2025-04-18 11:37 浏览量:2
本刊记者 陈艺之
在音乐的浩瀚星空中,姜丽娟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芒。近日,我们有幸通过长途语音专访,深入探寻她的音乐旅程,聆听那些背后的动人故事。
梦想启航:年少的音乐火种
姜丽娟对音乐的热爱自幼萌发。初中毕业前夕,她凭借内心的灵感与对旋律的感知,创作了多首曲子,其中《即将别离》在校内风靡,成为毕业班典礼上的经典告别之歌。音乐老师将其整理成乐谱,使之在一届又一届学生中传唱,这份最初的认可如同星火,点燃了她的音乐梦想,高中时期的她持续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
然而,成长之路布满荆棘,生活的琐碎逐渐堆积,升学压力、家庭事务等让音乐创作无奈被搁置一旁。那些年,音乐似乎成了遥不可及的旧梦,但姜丽娟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爱从未熄灭,只是静静等待着重燃的契机。
网络逆袭:机遇的大门开启
当生活逐渐安稳,电脑与网络的普及为姜丽娟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偶然间进入音乐创作网站,凭借此前向纸媒投稿积累的文笔功底——她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党的生活》等刊物发表作品,稿费丰厚——她迅速在网络上崭露头角。一首因自身经历而创作的《宝贝好害怕》,讲述留守儿童的故事,饱含深情,引起了 18 集电视连续剧《大山深处的梦想》总导演的关注,被买下作为主题曲,为她带来了音乐道路上的第一桶金。此后,在网络老师的帮助下,她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斩获众多奖项,逐渐在音乐领域站稳脚跟。
专业进阶:知识的沉淀积累
2015 年,姜丽娟创作的电影插曲和片尾曲《梨花恋》得到认可,一家山东公司向她抛出担任总经理的橄榄枝。虽因家庭原因放弃线下职位,但成为线上总经理的经历,让她接触到音乐版权、音乐官司等领域,同时也获得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在公司董事长的支持下,她先后进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的音乐大学以及中央民族大学进修,系统学习音乐创作、声乐、编曲、戏剧影视导演和影视编导等知识,为她的音乐创作注入了更专业的素养。
创作心路:灵感与坚持的交织
在创作过程中,姜丽娟通常先作词后作曲,她认为词是骨架,曲是灵魂。灵感大多源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个人情感经历,像看到留守儿童为了能与父母通话而去采野菜遇险,触发了《我的心里话》的创作;亲身见证北大荒的发展变迁,孕育出成名作《好一个北大荒》。
当陷入创作瓶颈时,她会从影视作品、小说中汲取灵感,被动人情节打动后,便能突破困境。她的作品虽多为客户定制,但粉丝评价其有灵魂、情感饱满,这也是她作品的独特标识。
行业洞察:挑战与应对的智慧
作为原创音乐人,姜丽娟深感行业挑战重重。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以适应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面对网络上以次充好的低价劣质音乐竞争,她所在团队选择打价格战,以保障优质作品的市场份额。
在与歌手、制作人等合作中,既有顺利时的开心,也有遇到分歧的无力。但她始终坚持沟通,从对方角度出发讲道理,大多能推动作品顺利完成。例如,曾帮一位 87 岁词作家和他危在旦夕的 89 岁曲作者朋友上线歌曲,让曲作者在生命尽头听到作品,这件事令她印象深刻。
作品回响:情感与听众的共鸣
姜丽娟众多作品背后都有感人故事,如电影主题歌《爱到极致》,源自电影《挡牌男友》中男女主为爱成全的爱情观,让她深受触动而创作;《我在故乡等你》先是为河南杞县春晚定制,后在北大荒演出时改名为《我在密山等你》,凭借走心歌词、动人旋律走红。
看到听众评论,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她都视之为成长助力,赞扬是鼓励,批评是鞭策。粉丝的支持故事数不胜数,常有人分享经历、邀她创作,这些都坚定了她做音乐的信念。她希望通过音乐传达积极、正能量、能愉悦生活的情感,让听众感受用心。
未来展望:梦想与传承的延续
在创作上,姜丽娟计划继续按客户需求创作,同时更专注走心作品,不断尝试新风格、主题,与新艺人合作。提升行业地位方面,她心态随缘,只想用心做音乐,帮助音乐小白少走弯路。
技能突破上,她渴望在舞台剧、大型音乐领域有所建树,为此每天学习音乐理论、掌握新软件。最后,她寄语怀揣音乐梦想的新人:有梦想就去追,多向先辈取经,坚持就能胜利,真诚待人做事,必能收获美好。姜丽娟用自己的音乐人生,诠释着梦想的力量与坚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