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没人请了?《歌手2025》阵容曝光背后的华语乐坛困境

更新时间:2025-04-19 03:00  浏览量:5

"湖南卫视歌手"官方突然发布大众听审通道开启的消息,随之而来的首发阵容名单却让乐迷们大跌眼镜。曾经能请来韩磊、那英等实力唱将的《歌手》节目,这次网传的阵容却显得"低调"异常。王力宏、邓紫棋等盛传的歌手从名单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白举纲和香港未知名歌手。这不禁让人发问:华语乐坛真的没人可请了吗?让我们换个角度想想,这或许折射出的是整个华语音乐产业的深层危机。

阵容降级:从"神仙打架"到"菜鸡互啄"

回顾《歌手》节目的辉煌历史,第一季请来了林志炫、黄绮珊这样的实力唱将,第三季有韩红、孙楠这样的国家队选手坐镇,再到后来Jessie J、结石姐等国际巨星的加盟,每一季都能掀起全民热议。而如今,除张惠妹、梁静茹两位台湾天后外,其他歌手要么是"芒果系"艺人,要么是新生代尚未证明自己的歌手。这种阵容的"降级"绝非偶然。

洪啸导演曾在采访中坦言:"现在邀请歌手越来越难,很多一线歌手都婉拒了我们的邀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歌手》舞台的高压竞技性质让许多成名歌手望而却步——赢了是应该,输了可能面临口碑崩塌;另一方面,随着音乐综艺的泛滥,歌手们的选择余地更大了,不必再冒险参加这种高强度竞技节目。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是没有大牌愿意来,节目的吸引力就越低;节目影响力下降,大牌歌手就更不愿意来了。

"芒果系"艺人霸屏:平台与艺人的共生关系

目前确定会出现在《歌手2025》舞台上的陈楚生和白举纲,都是典型的"芒果系"艺人。陈楚生从2003年芒果台的全国PUB歌手大赛夺冠,到2007年《快乐男声》冠军,再到《披荆斩棘的哥哥》总冠军,与芒果台的合作历史长达20年。白举纲同样是通过芒果台的《快乐男声》出道,虽然事业发展不如同届的华晨宇和欧豪,但与芒果台保持着密切合作。

这种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近亲繁殖"——平台更愿意使用自己培养的艺人,而这些艺人也依赖平台获取曝光机会。从商业角度看,这确实能降低节目制作的风险和成本;但从节目质量来看,过度依赖"关系户"难免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当《歌手》从"音乐竞技"变成"芒果系年会",它的核心竞争力又在哪里呢?

华语乐坛的断层危机:新生代难挑大梁

新生代歌手单依纯出现在网传名单上引发争议,恰恰反映了华语乐坛青黄不接的现状。单依纯确实拥有出色的嗓音条件,19岁就获得《中国好声音》冠军,但正如网友指出的"出圈作品没有,只会翻唱"。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当下许多新生代歌手要么依靠短视频平台走红但缺乏持久创作力,要么唱功了得但作品传唱度有限。

对比韩国流行音乐产业系统化的偶像培养机制,或是欧美乐坛鼓励个性创作的环境,华语乐坛的新生代培养显得零散而功利。唱片公司更倾向于打造"快餐式"偶像,而非潜心培养全能音乐人。当老一辈歌手逐渐淡出舞台,新生代却难以扛起大旗,这种断层在《歌手》这样的专业舞台上被暴露得尤为明显。

国际化挑战:华语歌手的世界竞争力

网传名单中的两位国际歌手JVKE和Crystal Kay,虽然不如往季的Jessie J、结石姐那样大牌,但都是实力不俗的唱将。这让人不禁为张惠妹和梁静茹捏把汗——去年那英在《歌手》舞台上多次被外国歌手压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华语歌手在国际音乐竞技中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华语流行音乐在全球的影响力。

华语乐坛曾有过李玟、张学友等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歌手,但近年来能够真正"走出去"的华语歌手屈指可数。语言障碍固然是一方面,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音乐制作理念、表演方式的差异。当K-pop通过系统化运营征服全球市场时,华语流行音乐却似乎陷入了自我重复的怪圈。

《歌手2025》阵容引发的争议,实际上是华语乐坛各种问题的集中体现。从唱片业萎缩到流量至上,从创作枯竭到人才培养断层,这些问题不是一档综艺节目能够解决的。但反过来想,或许《歌手》这样的专业舞台,正是推动行业反思与变革的契机。与其一味追求大牌云集的表面繁荣,不如回归音乐本质,给真正有实力的歌手——无论知名与否——一个展示的舞台。毕竟,音乐的魅力不在于歌手的名气,而在于那些能触动人心的瞬间。

华语乐坛需要的不是对一档综艺节目阵容的冷嘲热讽,而是对整个产业生态的深刻反思。当我们抱怨"没人可请"时,是否也应该问问:我们的音乐环境,是否还能培养出下一个"值得被请"的天王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