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父母去世后,我的妈妈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好担心!
更新时间:2025-04-28 09:15 浏览量:4
原创插图:喵喵夏,讲述:盼盼,女
1
老妈是个70后。
55岁之前,她把自己的心血都献给了工作和家庭。
2023年和2024年,她在自己马上要退休,在单位已经没有实质性工作的半退休生活中,却迎来了人生的巨变。
首先是姥爷在睡梦中去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姥爷是他那个年纪里,为数不多的女儿奴。
即便妈妈已经是50多岁的孩子妈,但在姥爷面前,她只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如果我和我爸胆敢对妈妈有半点冲撞,姥爷从来不分青红皂白,原地跟我们翻脸。
可想而知,姥爷这样的离世,对妈妈的打击有多大。
好长好长一段时间,她都不会笑了。
从前那么开朗活泼的一个人,一天比一天阴郁。
我们只要稍稍说一句安慰的话,她马上反驳:“你们都不是我,你们不懂失去爸爸到底是什么心情。”
2
而把我妈从这份至痛中暂时解脱出来的,是姥姥。
姥爷去世后,妈妈不由分说地把姥姥接到了我们家,跟她和爸爸一起生活。
但姥姥不愿意。
她觉得自己身体硬朗,不想寄人篱下,不自在。
谁知,姥爷去世的三个月后,她下楼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左胳膊摔成了骨折。
这下,我妈是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她独居了。
于是,姥姥出院后,被我妈强行拉回了我们家。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我妈不想再经历一次。
所以,她把对姥爷未尽的爱都倾注在姥姥身上。
衣食住行,无微不至,甚至是强迫。
小到早餐必须吃鸡蛋,大到每天看多久的电视或手机,哪怕姥姥咳嗽一声,妈妈都必须带她去医院……
怕自己的心情影响到姥姥,妈妈再没在姥姥面前提起关于姥爷的任何事。
3
可是,即便在这样密不透风的爱与关注里,晚年失去老伴儿的姥姥还是日益状态不佳。
她在隐而不发的悲伤里,消极地活着。
明明有高血压,却今天心情好就吃药,明天心情不好,就偷偷停药。
为此,妈妈哭过求过哄过,但,姥姥答应得很好,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
她的心脑血管在这样忽高忽低的血压下,逐渐变得脆弱。
二次脑梗发作后,姥姥走了。
不到一年的时间,妈妈失去双亲。
那些日子,她不回家住,而是把自己关在姥姥姥爷的老宅里,说是帮他们整理遗物,但,她不吃不喝,就那样坐在客厅里,一待就是一天。
4
彼时,我在同城读研,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爸爸想请假带妈妈出去旅游散散心,她不肯。
爸爸想帮她整理姥姥姥爷的老屋,但,他连修一下破损的柜门,妈妈都不让。
她说:“一切必须维持着爸妈在时的样子,这样,我觉得他们就都还在。”
我一周回家一次,肉眼可见妈妈的憔悴和衰老,当我喊她时,她会很久很久才回应我:“你还有妈妈叫,可是,我没有妈妈了。”
5
为了让妈妈走出来,我和爸爸尽最大可能地陪她。
我们会指着姥姥家里的老物件,问她都是些啥,什么来头,有什么故事。
渐渐地,妈妈陷入对往事的无限追忆里。
在往事里,作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独生子女,她被姥姥姥爷无微不至地爱着。
所以,生活里的任何一件小事、一个细节都会让她崩溃。
早餐扒鸡蛋时,她哭:“我上小学三年级之前,一直都不会扒鸡蛋,因为每天早餐吃鸡蛋时,爸妈都替我扒好了。”
路上遇到和姥姥姥爷同年纪的老人,她哭:“如果他们还在……”
我给她买新衣服,想让她换个心情,她哭:“你还可以给你的妈妈买新衣服,可是,我再也没有机会给爸爸妈妈买新衣服了。”
我和爸爸试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想让妈妈从这种情绪里走出来。
6
但,一日日过去,她越来越忧郁。
有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不开门,我们叫她,她就说:“麻烦让我静一静。”
我们给她请心理咨询师,人都请到家里来了,但她却不肯见,她让我和爸爸给她一点时间,她会慢慢走出来的。
有一个周末,爸爸去学校接我,然后我们一起买菜回家做饭。
一进屋,就见妈妈坐在阳台上跟着音乐边唱边哭。
我和爸爸的心同时下沉。
但妈妈看见我们,罕见地笑了:“你们听这首歌,我单曲循环一天了,太好听了,好像每一句歌词都是唱给我的。”
我和爸爸陪着她又听了一遍,她再一次泪流满面,问我们:“是不是声音很特别,歌词也很感人?”
我们慌忙肯定,甚至煞有介事地指出哪一句唱得最好,哪一句歌词最打动人。
妈妈特别开心,像遇到知己了一样。
7
那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边吃饭,一边听着那首歌。
我们感觉,生活从这一刻起,回到了正常秩序和氛围中来。
但也是从那天开始,我妈生活的重心转移了。
她成了那首歌主唱L的“妈粉”,踏上了追星之路。
她在社交平台搜索一切跟L相关的话题,循环播放L的访谈和综艺节目。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L是个专业能力和个性品行都堪称完美的人。
妈妈说L很善良,特别会关照身边人的情绪,而且,特别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于养育自己的家乡有着源源不断的反哺行动……
她把所有的美好品质,都有意无意地投射在L身上,说起L,她眼角眉梢都是家人般的骄傲与欣慰。
而我和爸爸非常乐意于看到她的这份移情,并成为她追星路上的助手。
就面对像一个绝食很久的人,我们满怀感激地看着她终于动起了筷子。
8
当妈妈知道L要开演唱会时,让我和爸爸也一起守着点抢票。
很可惜,我们都没抢到。
我以为妈妈会很难过,结果她说:我发动的二十几个朋友也没抢到,看来是不好抢。这说明喜欢L的人很多,票卖得很火爆,她真棒。”
更令我吃惊的是,严谨了大半生的妈妈在追星这件事情上是认真的。
她无师自通地找黄牛,又蹲粉丝群,居然最终抢到了门票。
然后,让我帮她买机票、订酒店,然后,她一个人准时出现在飞往另一个城市的飞机上。
从前她出去旅行,一定要跟团或者找当地的朋友接应,或者爸爸全程陪同。
但现在为了见到偶像,她独自穿梭在不同的城市之间。
9
除了演唱会,妈妈还去追L的全国巡演。
她也因此认识了各个年龄的歌迷,也结交了全国各地的朋友。
家里的快递来去频繁,都是妈妈和新朋友们交换的周边。
在飞奔着去拆箱的身影里,过去那个笑声爽朗的妈妈好像又回来了。
在演唱会上,妈妈加了一些粉丝群。
回到家,她时刻盯着群聊消息,然后迫不及待跟我们分享……
10
从前,妈妈手机上的社交软件只有微信,她打字很慢,聊天基本都用语音功能。
自从加了粉丝群,妈妈下载了某博、某音和某书,天天在年轻人的指挥下发些帖子。
她还开通了微信视频号,里面全部都是L的演唱会片段。
妈妈说:“我要扩大L的知名度,啊,不对,也不需要我扩大,L已经很有名了。反正还是要发的,帮她多一点影响(力)。
L因故取消了演唱会,妈妈哭得眼睛红红的,她想到L要赔大笔的违约金,心疼得睡不着觉。
第二天,她赶紧买了15张L的数字专辑,就为了让L肩上的担子能轻那么一点点。
每晚,妈妈都会拿手机滚动播放L的歌,就为了让专辑播放量在破晓时,小小地增长个位数。
她的手机电池也因此烧坏了。
妈妈说,L经常呼吁粉丝们要理性,不要为了给她刷什么榜单花钱——可她还是忍不住充值了音乐软件的会员,前前后后买了二三十张电子唱片,还买了L签名款的音乐播放机器,只为加入L的高级粉丝群。
亲戚朋友聚会,她三句话不离L,宣讲团一样替L鼓与呼。
11
别人慢慢不耐烦,但她却看不见一般,继续热情洋溢地替L做各种各样的宣传。
亲戚朋友为此都屏蔽了她的朋友圈。
甚至有人劝解爸爸:“你媳妇现在整个人都不正常,可不能再让她追星了。有那个钱,干啥不好?”
但爸爸理解并支持妈妈。
如果演唱会比较近,他就开车送她、接她。
妈妈需要他帮助点赞、拉票、购买周边时,爸爸从来没有半句抱怨。
妈妈每次兴趣盎然地讲关于L的一切,爸爸就全程认真地听,不时地也附和着夸上几句。
有时妈妈要给L的视频收集点赞,一向严肃寡言的爸爸就拉下面子,请几十个同事帮忙。
12
我问爸爸:“老妈追星,你真的一点不反感?”
爸爸说:“70后这一代人,是几乎不怎么会为自己而活的。就像你妈妈,为孩子、为父母、为家庭活了一辈子,现在,孩子长大了,父母老去了,她的人生总得找一个继续为谁而活、为谁继续奉献的理由。所以,只要她开心,我就是支持的。”
我只能说,老爸对老妈,是真爱。
和妈妈的幸福健康相比,老爸从没把钱与面子放在眼里。
13
L好像黑暗里的星光,照亮了妈妈晦暗的世界,填补了她内心的空洞。
有时参加演唱会,摄影的镜头偶尔也会扫向观众,为此,妈妈学会了化妆,也开始往自己的衣柜里添置新衣。
我和爸爸欣喜于她这样的变化。
在她偶尔情绪低落时,我和爸爸会在我们仨的家庭群里,丢L的歌、视频或摘录L比较励志的歌词……
因为L比较推崇某项健身操,每天早晨,爸爸会准时陪着妈妈一起练。
当有亲友劝诫妈妈不要这么“疯癫”,守好自己的钱袋子,多多关心身边人时,爸爸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替妈妈解围:“她开心就好,这样东奔西走跟旅行差不多,挺好的。”
妈妈在这样的时候,会由衷地夸赞爸爸:“情商真高,跟L一样。”
14
事实上,爸爸的心一直是悬着的。
娱乐圈的变数太大了。
他生怕哪天L突然塌房,妈妈的内心世界会不会随之崩塌?
到那时,她内心的黑洞,我们将拿什么来填充?
事实上,对于像妈妈这样全身心投入的“妈粉”,我是反对的:给自己买超过200块的衣服都觉得贵得舍不得,但为爱豆花起钱来,真的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我希望她能够好好爱自己一次,从虚无的追星路里走出来,看看爸爸对她真实而动人的爱与恩慈。
可是,爸爸说,如果说追星于妈妈是一场美梦,他愿意做那个帮她拉窗帘,让这个超越现实的美梦最大限度地做下去。
万能的小念读者们,这样的“妈粉”你们见过吗?
除了让妈妈追星,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