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特色诊疗 | 音乐诊疗助力精神神经疾病康复

发布时间:2025-04-30 13:02:16  浏览量:2

音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且形式丰富的艺术媒介,其身影出现在人类历史的各个角落。而从广义角度而言,从远古部落时期开始,不同地区的人们都在尝试使用音乐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和行为。例如,现有考古研究发现,非洲地区的部落巫师使用打击乐和圣歌的形式驱走妖魔鬼怪。在古希腊,长老们往往在疗愈活动中结合音乐;而在我国,更是有包括《黄帝内经》等多本医家名著尝试论述五音(即:宫商角徵羽)与人体五脏六腑间的关联,认为音乐能影响脏器功能;而现代音乐治疗技术的发展起源于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的医务人员不仅尝试用音乐的方式帮助受伤及残疾士兵进行镇痛减压,同时也在战后为因为战争所患创伤后遗症的士兵以音乐干预,并获得了缓解症状的疗效。此后,音乐用于治疗便逐渐被广泛认可。经过多年的探索,音乐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渐成熟,从单个干预成形的医疗音乐聆听,到以学科形式发展起来的音乐治疗。

01 音乐治疗助力精神神经疾病患者康复

随着我院精神神经联合病房的设立,康复中心也致力于开发相关的音乐治疗课程,帮助精神神经疾病患者进行疾病康复。音乐治疗与神经康复的融合也为精神神经疾病患者提供了创新干预路径。基于神经可塑性理论,音乐通过多感官刺激激活边缘系统、前额叶及运动皮层,促进神经网络重塑。

临床中,节奏听觉刺激(RAS)通过同步化运动节律改善帕金森病步态障碍;旋律语调疗法(MIT)利用右脑代偿机制重建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即兴音乐创作则激活默认模式网络,缓解焦虑抑郁情绪。针对精神分裂症,结构化音乐团体治疗可增强社会认知与执行功能,而神经反馈结合音乐生物反馈能优化ADHD患者的注意力调控。治疗团队整合音乐治疗师、神经科医师及康复师,通过量化脑电、fMRI监测动态调整干预方案。循证研究显示,该联合模式在改善运动协调性、情绪调节及认知灵活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精神神经康复提供了兼具科学性与人文关怀的新范式。

02 音乐治疗到底是什么?

音乐治疗师王宇翔老师说:“对于音乐治疗,目前社会对其除了不熟悉之外,也有部分人群存在一定误解,在工作中常有患者开玩笑的询问,医生,我今天头疼,你用音乐给我治治看。但实际上,音乐治疗并非是一种随便听听音乐就可以的治疗技术,其本身也经过了国内外长时间的临床研究与验证。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会使用特定工具综合的评估患者状况,根据每个个体的情况,疾病,目前所需能力等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神经疾病等复杂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

音乐治疗在精神疾病领域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两类:与心理治疗与心理康复相关的技术,包括:音乐引导想象(GIM),创伤和资源取向的音乐治疗(MER),接受式音乐治疗技术,即兴演奏等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对音乐的聆听,演奏等多方式,让治疗师与患者共同探索内心的创伤,焦虑等种种情绪,并通过积极的引导,帮助患者通过音乐与自己的力量,达成发现自我,走出创伤,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释放压力等相关目标。而在神经生理康复上,则主要使用神经音乐治疗技术(NMT),其主要原理是基于音乐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各类影响,通过大脑的可塑性,有目的性将音乐作为一种干预媒介,帮助患者在音乐中锻炼语言,认知与运动能力的一种新技术。

03 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

康复中心在我院神经精神病房开展音乐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王宇翔老师介绍说:一位卒中的患者---史阿姨,在刚开始入院时不仅情绪非常悲观低落,并且语言能力与精细运动能力也因为疾病受到损伤。随着病房的治疗配合音乐康复训练,史阿姨的状态渐渐好了起来,语言和画画能力都得到了恢复。帕金森患者李大爷,入院前步态急促并且不稳定,同时日常生活中经常容易不稳定摔倒。入院后在药物治疗配合音乐步态训练后,整体步行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

我院的治疗师在音乐治疗与神经康复的整合研发中不断深化,康复团队基于循证框架,逐步构建“评估-干预-反馈”动态路径,针对精神神经合并症状将节奏同步训练与运动康复结合,利用音乐的时间结构增强运动协调性;即兴演奏疗法通过非言语互动激活镜像神经元系统,改善社交功能缺陷,实时强化情绪调节脑区活性。

当前,这一交叉领域仍面临机制解析不足、标准化方案待完善等挑战,但我们积极、持续地进行临床数据积累、跨学科培训体系搭建及患者-家属参与式研究设计,正为精神神经康复开拓更具包容性与创造力的新维度。

本文版权归北京安定医院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作者:王宇翔 审核:李先宾)

北京安定医院康复团队

互联网医院线上门诊出诊时间

北京安定医院互联网医院

复诊取药,快递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