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愈心!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发布乳腺癌术后康复音乐疗愈歌单,量身定制康复旋律
发布时间:2025-04-30 14:26:50 浏览量:3
4月30日,为了助力乳腺癌患者术后身心康复,提升生活质量,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举办“声情守护,乳爱如歌——一首歌的时间关爱乳腺”主题公益患者科普活动,通过科普宣讲、患者互动、音乐体验等形式,邀请乳腺癌患者共赴“汝康家园音乐疗愈之旅”,同时正式发布《乳腺癌术后康复音乐疗愈建议歌单》,为患者量身打造了一套科学、系统的音乐疗法康复方案。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近年来在肿瘤康复领域备受关注。研究表明,音乐的声波振动可通过调节脑电波、促进内啡肽分泌等方式,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缓解疼痛感,并减轻化疗引起的恶心、失眠等不良反应。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在此基础上,将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声学技术结合,通过不同频率速率的音乐声波靶向调节患者情志,实现“以乐调心,以音养身”的协同疗效。
“乳腺癌患者术后常面临身体机能恢复与心理重建的双重挑战。音乐疗法不仅能舒缓情绪,还能通过节奏引导呼吸、放松肌肉,间接改善生命体征。”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汪成介绍。
本次发布的《乳腺癌术后康复音乐疗法歌单》涵盖四大功能类别(抗焦虑、抗抑郁类;缓解疼痛类;增强食欲类;治疗失眠类),共收录近百首中外经典曲目,每类音乐均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需求设计。
“汝康家园音乐疗愈之旅”主题患者活动上,唐益清医生深入浅出地解析音乐疗法的机制与临床数据。患者代表则以亲身经历讲述音乐如何陪伴其走出治疗阴霾。随后,全体医患共同空灵鼓互动,演奏《我要的自由》,用节奏传递希望。结合音乐律动,患者舒展肢体,提升康复参与感。
正如一位参加活动乳腺癌术后患者所言:“当旋律响起时,疼痛似乎变得遥远,而希望就在耳边。”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医院党委书记孙海燕强调:
“我们不仅治疗疾病,更关注患者的身心完整。音乐疗法是医学与人文的交融,是医院及乳腺外科‘精准治疗’与‘全人关怀’理念的延伸。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作为全国首批保乳示范中心、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一直走在乳腺疾病诊疗与康复研究的前沿。 近年来,科室牵头编撰多部乳腺肿瘤整合康复系列科普书籍及乳腺癌术后居家康复指南,并创建沪上首家“乳腺癌患者关爱小屋”,从心理支持到康复训练,全方位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此次音乐疗法歌单的发布,是科室整合康复体系的重要一环。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非药物干预手段,让患者真正实现‘愈她自由,无界人生’。”汪成主任表示,“乳腺外科是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全国首批十家保乳示范中心、区域性医疗中心重点学科、沪上首家乳腺癌患者关爱小屋、黄浦区名医工作室。以乳腺疾病精准诊断、乳腺良性疾病诊治、乳腺癌手术治疗以及乳腺癌综合治疗为医疗特色。 ”
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康复不仅是身体的修复,更是心灵的涅槃。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通过科学化、个性化的音乐疗法,为患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疗愈之窗。
按年龄与症状匹配音乐建议
年轻患者(20-40岁):
推荐类型:流行励志、电子轻音乐、治愈系影视原声(如周深《和光同尘》、久石让《人生的旋转木马》八音盒版)等。
科学依据:年轻患者对现代音乐接受度高,正向歌词与轻快节奏可缓解身体意象焦虑。
中年患者(45-65岁):
推荐类型:经典轻音乐、怀旧金曲、民乐(如邓丽君《我只在乎你》纯音乐版、《渔舟唱晚》古筝版)。
科学依据:中年患者更易因化疗副作用(如恶心、疲劳)产生情绪波动,怀旧音乐可触发积极记忆,增强治疗依从性。
老年患者(65+岁):
推荐类型:传统民乐、戏曲器乐版、自然音效(如京剧《贵妃醉酒》笛子版、《雨声白噪音+古琴》)。
科学依据:老年患者对传统文化认同度高,舒缓民乐可降低术后谵妄风险。
症状与年龄结合的场景建议
化疗期恶心管理:
年轻患者:电子轻音乐(如坂本龙一《Energy Flow》);
中老年患者:怀旧歌曲(如《茉莉花》萨克斯版)。
术后情绪重建:
年轻患者:治愈系ACG音乐(如《千与千寻》主题曲);
中老年患者:励志老歌(如《我的未来不是梦》钢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