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假日“扎堆”开唱,音乐节要“圈粉”更要“留人”

发布时间:2025-05-02 18:27:51  浏览量:6

你去看音乐节了吗?太湖湾音乐节、咪豆音乐节、江岛海棠音乐嘉年华……“五一”假期,全国二十多场音乐节轮番开唱,地点从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延伸到三、四线城市,堪称“井喷”。

第十三届咪豆音乐节在南京溧水天生桥景区开唱。

众所周知,年轻乐迷是音乐节的消费主力。他们不仅为喜爱的歌手和音乐买单,也追求“草地撒野”的解压感、“全场合唱”的情感共鸣,乃至妆容穿搭的社交属性。在多元需求驱动下,音乐节正逐渐突破传统娱乐的边界,演变为激活消费活力、重塑文旅产业、撬动城市经济的强引擎。

相较于早期的单纯音乐表演,音乐节已转型为“移动商业综合体”。音乐节消费已从单一的门票、餐饮延伸至场景化创新。通过融合属地特色推出美食市集、非遗展演、乐器体验等项目吸引乐迷打卡;打造文创IP开发“可穿戴、可互动、可收藏”的创意周边,构建长效文化价值链。此外,音乐节还带动了防晒、美妆、服饰等相关消费品的销量增长,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五一”前夕,“音乐节应援妆”搜索量上涨179%。

对举办地而言,音乐节也是带动全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契机。为把音乐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各举办地使出“十八般武艺”。以太湖湾音乐节为例,常州以音乐节为契机,推出“一张票玩转一座城”计划,不少景区、酒店、餐饮商户纷纷提供面向乐迷的优惠活动,打造“票务—景区—住宿—餐饮”的消费闭环。全域联动的商业设计,通过多方合力,形成精准营销手段,将乐迷流量导入城市消费场景。

“因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乐迷点燃了举办地的消费热情,音乐节也成为检验地方服务能力的“试金石”。纵观当下国内音乐节的市场,活力澎湃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部分音乐节票价过高,被诟病为“音乐节刺客”;部分地方因场地规划不合理导致交通瘫痪,应急疏散预案缺失引发安全隐患;一些演出阵容同质化严重,“流量艺人”扎堆,“垫音”开唱、跑调等现象让“音乐属性”大打折扣;票务系统漏洞频现,黄牛加价乱象屡禁不止;部分地方为追求短期效益,盲目复制音乐节模式,忽视在地文化基因挖掘等。

音乐节如何“圈粉”的同时,让更多乐迷愿意留下来旅行和消费?其根本路径无外乎“用心”二字。主办方要诚心,培育专业运营团队,明确差异化定位,完善音响、灯光、安保等配套建设;举办地要暖心,打造更贴心的管理和服务,为乐迷提供更丰富、更友好的配套服务。期待未来,更多城市能够以音乐节为契机,打造真正叫得响的“文化名片”,让音符真正留住游客,推动文旅产业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