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音乐:一场心灵的共鸣之旅
发布时间:2025-05-05 15:31:57 浏览量:2
在音乐的浩瀚世界中,严肃音乐常常被误解为一种高不可攀、板着面孔的艺术形式。然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它的世界,会发现它所蕴含的深度与魅力远不止于此。严肃音乐的核心并不在于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在于创作者、演奏者和欣赏者之间一场严肃、真诚的心灵对话。
严肃音乐的“严肃”,并非指其演奏和欣赏的氛围必须庄重到令人窒息,而是体现在创作、演奏和欣赏的每一个环节中。作曲家在创作时,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理想融入音符之中,每一个旋律、每一个节奏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物态化表达。他们用音乐讲述故事,传递情感,就像一位画家用画笔描绘心中的世界。演奏家们在排练过程中,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地呈现作曲家的意图。他们在舞台上全神贯注,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通过乐器传递给观众。而观众,作为这场音乐之旅的参与者,也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与创作者和演奏者共同完成这场艺术的传递。
我曾有幸近距离欣赏过郑晓瑛女士率领的“中国爱乐女子室内乐团”的演出。那是一场令人难忘的音乐会。为了使乐曲的原貌和乐器的原声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整场音乐会不用电声、不用音响。当优美的旋律从演奏家们的手指间流出,一种溢于言表的亲切感和真实感瞬间感染了全场观众。郑晓瑛女士在解说中不用话筒,让真实的声音在剧场内回荡,这种对音乐的尊重和对自然的追求,让每一个观众都为之动容。
然而,这场音乐会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整场演出中,始终有人影晃动、镁光频闪。这不仅干扰了演奏者的发挥,也破坏了其他观众的欣赏体验。音乐是一种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艺术,任何外界的干扰都会打断欣赏者的思绪,转移他们的情感。文艺欣赏是一种审美的活动形态,欣赏者通过自己的感官对音乐进行感受、体验、理解、想象,进而领会其思想内容,获得美感享受。如果在欣赏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时,时常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或干扰的杂物、杂事,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令人烦躁不安。
欣赏严肃音乐,良好的氛围固然重要,但必要的解说和引导同样不可或缺。音乐家在创作乐曲时,往往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主观感受和情感寄托。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尤其是对异国音乐,由于缺乏了解,常常会感到困惑,耐着性子听完却不知所云,甚至还会出现乐曲中间鼓掌的尴尬局面。而当我们欣赏熟悉的中国音乐时,情况则大不相同。熟悉的旋律能够迅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联想。比如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东方红”旋律一奏出,观众就会立刻被带入到那个民族解放的幸福岁月之中,情感在熟悉的旋律中得到升华。
人们欣赏音乐的习惯往往是越熟悉的越喜欢,这种聆听的期待和情绪的需求是人类情感的本能。正如毛主席所说:“感觉到的东西不可能深刻领会,而领会到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要让严肃音乐真正走进观众的心中,音乐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他们不仅要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还要通过解说和引导,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培养观众的欣赏能力,培育音乐市场。
严肃音乐并非高不可攀的艺术,它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灵深处的艺术形式。它需要创作者、演奏者和欣赏者共同参与,共同完成这场心灵的共鸣之旅。当我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音乐,用心去感受、体验和理解音乐时,我们不仅能获得身心的愉悦,更能从中感受到“两个”文明建设的美好乐章。让我们共同为严肃音乐的传播与发展贡献力量,让它成为更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