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原来音乐这么有力量!杭四中这场活动,打开了美育的更多可能

发布时间:2025-05-06 15:32:16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祝建清 记者 朱丽珍

5月5日下午,杭州市歌《梦想天堂》熟悉而温暖的旋律在杭四中下沙校区音乐厅响起,将“艺启未来,让美发生——浙江省第三届学校美育研讨会暨杭州第四中学美育成果展示活动”推向了高潮。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音乐教学分会、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联合主办,以“探索美育浸润行动路径 推进学校美育优质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精神,深化美育改革实践,全面总结浙江省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创新经验。

活动中,有学校分享美育实践的优秀案例,有专家思维碰撞探索美育的更多方式和可能。作为可能影响到孩子一辈子的“慢工程”,美育的改革和推进,需要高校、教研、学校、社会协同发力,这场活动,通过主旨演讲、经验交流、专家沙龙与合唱展演四大板块,系统呈现浙江省以音乐教育为载体推进中小学美育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研讨会现场

深耕美育三十年

这所高中做到学生“人人有舞台”

作为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杭州第四中学三十年持续深耕美育——包括创建浙江省首个高中合唱团莺之语、创建省内一流的交响管乐团、举办专场音乐会、推进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等具体行动,逐步形成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美育实施路径,为中小学美育浸润行动提供了有益范本。

杭州第四中学党委书记倪子元以“以美润心,立德树人——杭州四中美育浸润的实践与探索”为题,汇报了杭州第四中学美育浸润的实践与探索。

从“课堂浸润”到“文化滋养”,从“学生成长”到“精神传承”,倪书记分享了“美”的四中理解和四中方案。

从政策保障到资源整合,从课程创新到评价改革,四中的多项举措也指明了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努力的方向——让美育真正成为四中人一生受用的“必修课”。

倪书记认为,美育不仅是“五育融合”的关键纽带,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润心工程”。每年,四中都会常态化举办十余类相关活动,如音乐会、迎新汇演、合唱节、艺术团专场等,覆盖全体学生,确保“人人有舞台”。

学校一直重视美育,就是希望通过持续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现学生个体与校园文化的双向浸润,使学生情感更丰富、精神更明亮,文化更自信,同时也让学校成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美育文化校园。

杭四中合唱团

从城市、海岛到乡村

浙江美育呈现多元发展

杭州第四中学的美育探索,是浙江多元美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美”在融合,“育”在浸润。各地各校大力推进常态化面向人人的美育实践活动,各具特色。本次活动中,来自城市、海岛、乡村各领域的美育实践优秀代表,分别从乡村美育破局、海岛美育生态等维度,展现浙江美育多元发展图景。

温州市少年艺术学校教研处主任林扬帆在题为“校园‘具身美育’的实践探索”的报告中,分享了该校通过身体参与、戏剧链接、全过程艺术实践等方式,构建具身化审美体验空间,融入地方文化与公益行动,拓展美育边界,促进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实现全面发展。

衢州市衢江区教育局教研室艺术教研员叶琳莉,作“扎根乡土向美而行——乡村美育‘破局与共生’的实践探索”报告,介绍了衢江区通过构建“资源-文化-课程”转化链、打造“场景化·立体化”五维美育体系、革新“双维评价”模式,破解乡村美育发展瓶颈,推动美育质变,让乡土成为滋养学生审美的富矿。

舟山市普陀区教育局教研室音乐教研员应红,以“向美而行:美育浸润行动的普陀区实践”为题,阐述了普陀区通过协同驱动锚定美育方向、浸润行动锻造美育品牌、课程筑基与空间赋能相结合,打造具有生长性的海岛美育品牌,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美的浸润中追寻光芒。

成果展

杭州市余杭区中泰小学副校长王琦,在“笛领众采:乡村小学美育品牌特色化发展的创新路径”报告中,介绍了该校以竹笛文化为根,构建“一笛引领、众艺共生”美育体系,开发校本课程,激活乡土资源,通过多元艺术社团滋养学生心灵,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美育品牌矩阵。

杭州市建兰中学学生部主任张敏,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适性美育浸润的建兰路径”汇报中,分享了该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健全艺术教育机制,搭建展示平台,探索评价机制,将美育融入学校德育考评体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经验。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音乐教师潘俊作“以乐润心,向美而行——解码具有‘幸福江南’特质的美育行动路径”报告,分享了该校通过“四院共育”、课程筑基、活动生辉,推动美育融入学生生活,塑造具有“大气、担当、创新、感恩”特质的“君竹少年”,让美育成为学生幸福人生的精神底色。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工会主席姜莉,以“九年一贯 以美育人:初小一体化美育浸润实践模式”为题,介绍了该校通过合唱、管乐、古筝、舞蹈和戏剧等多分团建设,以及“青蓝师徒结对”等方式,建立专业化艺术团教师团队,形成贯通性课程美育新样态,赋能学生多元发展。

成果展

一场专家沙龙

擘画美育高质量发展蓝图

研讨会现场,著名指挥家、博导、浙江音乐学院阎宝林教授,浙江教育报社社长、总编辑薛平,浙江省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长、省中小学音乐教研员杜宏斌,浙江音乐学院教授崔学荣四位教育大咖举行了一场美育专家沙龙。杭四中副校长、音乐高级教师张冠超主持。

专家们以汇报单位的特色美育实践为例,深度探讨美育的价值与可复制性、学业压力下的美育坚守以及美育与教师的成长。

阎宝林教授强调美育需摒弃功利思维,社会应认识到美育是“慢工程”,从孩子的一生考虑,美育是能塑造让人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与情感体验的。他以戴树林老师30年深耕校园合唱的美育经历为例,指出美育浸润行动更需要一大批有爱心、有韧劲、有恒心的专业教师。

杜宏斌教研员从数据上分析,美育满意度高的学校,学生文化课成绩(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更优,且学习幸福感更强。通过音乐教育促进孩子学会尊重、信任、合作,培养责任心,提升勇气、谦逊、宽容、自律、自信等美德。

崔学荣教授指出,美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学生成长的必需品,是成长中的必修课,同时也是青春的一种减压法。切不可因短视功利动摇育人的根本。

专家论美,有高度、有深度,也有温度、有力度,总结而言,美育改革不是“单兵突进”,而是需要高校、教研、学校、社会的协同发力,构建“大美育”生态。从传统到现代,从技术到人文,专家们的思维碰撞打开了美育的更多可能。

音乐会现场

此次美育研讨会,还设置了合唱展演环节,杭四中莺之语合唱团携手浙江大学文琴合唱团、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天杭之声合唱团、杭州市余杭区中泰小学“我们”合唱团,呈现了一台大、中、小学生合唱专场音乐会,多学段全面展现浙江省学校合唱美育浸润成果,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风格独特、文化多元的音乐视听盛宴。

图片由学校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