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大型演出创收超12亿,27场大型户外,摇滚和流行占比最高,电音涨潮,古偶顶流杀入音乐节|五一档回顾

发布时间:2025-05-07 03:14:01  浏览量:2

五一黄金周过去了,今年你去了哪一场音乐节?被堵在路上了吗?在现场玩得开心吗?

今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了五一的数据,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票房收入21.59亿元,同比增长3.60%。其中,全国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到12.12亿元,同比增长5.12%

回顾过去三年,2023至202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根据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的观察,2023年为行业恢复期的“高光时刻”,大型户外音乐节共落地47场音乐节,覆盖一线至新一线城市及部分文旅热点地区,头部IP与地方新品牌同步扩张;2024年,大型户外音乐节的落地场次回落到23场,同比缩减51%,同期延期项目激增至8档;2025年回升至27场,延期数量压缩至4档,区域分布更趋均衡,二三线城市承办占比提升。

三年间来,中国的音乐节市场经历了从粗放狂飙转向精细化运营的阶段,逐步形成“头部IP屡创票房奇迹、中小IP走小而美路线”的市场格局。

今年五一最大的特点是影视演员、网红、相声演员等跨界艺人扎堆登台,看似以“破圈”之名拓宽受众,实则将音乐节舞台异化为“跨界综艺”的廉价复刻版。由于跨圈层粉丝之间的追星需求不同,导致冲突不断,罗云熙粉丝和周深粉丝之间的冲突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平息。(回顾:落日飞车迟到,罗云熙超时,赵露思张晚意圈粉,音乐节沦为“走穴”后的专业底线是什么?|五一档观察)

与此同时,“尴尬互动”取代了专业演出、说学逗唱被硬塞进音乐舞台,跨界艺人划水的过程中,音乐节的音乐性也被稀释。今年,似乎音乐只是节日游戏中的调味剂之一,那些真正以音乐为职业的独立乐队、音乐人和实力唱将,反而在这场“流量大战”中沦为陪衬。(回顾:赌爆款激众怒,“拉垮”赌客们的音乐节淘金之旅)

事实果真如此吗?以下是我们对今年五一档音乐节市场的回顾。

落地37场音乐节,27场大型户外

2025年五一期间,一共落地37档音乐节,不含延期取消的音乐节场次。

其中,这37场音乐节的统计包含了10档中小规模的户外音乐节和室内音乐节,如Fjaka音乐生活节、小燥海岛艺术节、新乐府世界音乐节、溢泉湖音乐生活节、江岛海棠音乐嘉年华、乐堡天长地久音乐节、云上草海音乐节、FREEINSIDE室内音乐节、春风十里*鹿过墨江音乐节和台湖爵士音乐节。

从音乐风格来看,27场大型户外音乐节为多元流行,摇滚民谣说唱混搭。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五一竟然有4个电子音乐节,电音涨潮,说唱赛道反而退潮,只剩下1个说唱潮流音乐节。去年同期却有YOLO音乐节和满堂FULL HOUSE音乐节这样完全扎根在说唱赛道的IP。

从数量来看,今年五一落地的27档大型户外音乐节,音乐节的黄金假日热度在上涨。从音乐节落地的城市规模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落地16个音乐节。

从省份来看,上海、云南、广东和江苏在五一期间分别落地了3个音乐节,其中,广东落地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以及广州的HITC云思妙想音乐节。江苏落地了咪豆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和龙舞极风汽车机车音乐节。

从今年五一延期的情况来看,票房压力是主要因素。

例如,今年在北京有超级草莓音乐节和元气森林音乐节,前者突出音乐性和节日属性,后者突出大流量,无限音乐节的阵容不上不下,其中一天还是在走下坡路的说唱,很难有票房竞争力;虽然柳叶湖沙滩音乐节邀请到了罗云熙,但整体阵容并不出彩,奇妙青年嘉年华音乐节则一连三天都无大牌,都属卖不动票无奈取消的情况;大话三国音乐嘉年华本来是连续三天的活动,因为票房不好直接取消了2号的活动;DELIGHT电子音乐节因极端天气,不得不临时发布取消5月2日演出的公告,这一次也是损失惨重。

显然,今年的音乐节依然不好干,既需要邀请到新一波可以真正带票的艺人,也需要面对突发天气情况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回顾:华北罕见的极端大风:梦龙上海演唱会取消引争议,阜阳“工地慰问”音乐节意外破圈)

小而美音乐节增多:“垂直深耕、多元共生”

从落地的天数来看,22个音乐节选择了2天,8个大型户外音乐节落地了3天,4个音乐节落地4天。

其中,五一双城超级草莓音乐节北京、东莞双城三天贡献124个演出时段,吸引17万人次观众。

5月2日北京超级草莓音乐节开幕当天,世园公园周边酒店入住率达100%。作为拉动消费的强劲引擎,本届北京草莓音乐节预计带动直接和衍生消费达6000万元,持续释放文旅融合的强大活力。

东莞超级草莓音乐节三天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约8万乐迷入场观看,畅享“潮流东莞 五一进莞来”假期狂欢,初步统计拉动东莞文旅、餐饮、住宿、交通、商超等相关行业消费约2.8亿元

今年摩登天空在提升音乐节的多元化阵容上,下足了功夫,即便是在全行业卷流量的背景下,摩登天空依然坚持音乐性,这在当下的环境实在难能可贵。从体验上来看,今年的北京草莓和东莞草莓同样是业内第一,专业化流程和规范性是行业标杆。

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3天演出入场人数累计突破10万人次,音乐节现场的95后观众达78%,近八成为跨城客流,其中京津冀以外地区用户占比超四成,同时今年的音乐节也创下其在东疆举办以来的人数新高,带动周边住宿、交通、餐饮等综合消费超6000万元

据了解,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由创娱无界公司出品,已连续三年落地天津,投资额达1.2亿元。从今年五一期间社交媒体对音乐节的口碑反馈来看,这支团队在改进现场体验方面进步很大

今年是第十届太湖湾音乐节,主办方用四天四夜的超强阵容,吸引超过95%的市外乐迷、超七成的省外乐迷,带动超过6.5亿元的周边消费。

“2025Head In The Clouds(云思妙想)音乐艺术节·大湾区站”在南沙音乐秀场举行,两天共吸引近3万名观众。其中,来自省外的观众占比超49%,30岁以下观众占比超过85%。阵容主打说唱潮流,但也有电子和流行摇滚内容。

五一期间,据音乐财经不完全统计,一共有超340组音乐人奔波在大型户外音乐节的演出路上,其中,薛之谦行程最忙,一共接了5场音乐节,包括咪豆音乐节、太湖湾音乐节、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和新蜂音乐节。

12组音乐人在今年五一大型户外的演出场次为4场,基本上属于能抗票房且性价比较高的当红音乐人和乐队,包括老狼、万能青年旅店、赵雷、二手玫瑰、郭顶、颜人中、黄子弘凡等。

五一期间,46组音乐人演了2场大型音乐节,包括许巍、郑钧、椿乐队、达达乐队、马赛克、海龟先生、房东的猫、蛙池、声音碎片、后海大鲨鱼、周柏豪和当代电影大师等。此外,219组音乐人出演了1场大型音乐节。

相声演员岳云鹏五一出演了3个音乐节,分别是太湖湾音乐节、佛山银河左岸音乐节和银杏音乐节,但他的主业不是音乐,Talking的互动性强,且现场舞台“划水”严重,但依然贡献了不少高热传播的《五环之歌》LIVE短视频。

从整个五一的艺人阵容大盘来看,音乐节市场依然还是正常运转,舞台以“摇滚乐队”和“流行歌手”这两大类别为主力。今年说唱艺人在音乐节的舞台大幅削减,只有万妮达和沙一汀EL接了3个音乐节。

今年五一的海外阵容大幅下滑,有30左右的海外音乐人出现在五一的舞台,大多数是北京和东莞超级草莓带来的,音乐风格最为多元化,包括triple S、幸田未来、短巴黎、Otyken、I Don't like Mondays、childspot、NON、Black Petrol等;HITC云思妙想音乐节主打说唱,邀请了 Jake Miller、Creepy Nuts、 Jake Miller、Rich The Kid和MAJIKO等海外艺人出演;泡泡岛音乐与艺术节的海外阵容大幅削减,今年邀请了ぬか wanuka、Anson Seabra和SIENA。

据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观察,今年五一期间,国内音乐演出市场呈现出“垂直深耕、多元共生”的蓬勃态势,多场小而美的主题音乐节落地,值得关注。

例如,北京檀谷慢闪公园的新乐府世界音乐节将侗族大歌、昆曲、电子民乐等传统与现代元素熔铸于山谷舞台,观众既能在《黑神话·悟空》配乐创作者的演绎中感受国潮张力,亦可通过“声音实验室”“民歌脱口秀”等非遗工坊亲手触摸民族乐器基因密码,单日69元的亲民票价与“山谷音乐流水席”的沉浸式场景,让民乐突破年龄圈层成为年轻群体的文化新宠。

青岛金沙滩啤酒城后山营地的小燥海岛艺术节则以摇滚、金属乐为纽带,40余支乐队与40组艺术家在5天时间里持续输出硬核音浪,从老牌金属劲旅到先锋电子核新锐的阵容配置,搭配海浪与啤酒节的狂欢氛围,构建起北方沿海城市独有的音乐节文化符号。

河北磁县溢泉湖畔的民谣四季歌音乐生活节则以“自然+人文”为底色,万晓利、钟立风等民谣音乐人用诗性歌词与吉他叙事勾勒冀南风土人情,观众可以在19.6公里环湖绿廊间搭帐篷露营,在磁州窑火与北朝文化的千年回响中,感受民谣音乐与在地文化交融的治愈力量。

这些垂直化音乐节不仅以差异化定位满足细分受众需求,深度融合“音乐+非遗”、“音乐+自然”、“音乐+在地文化”,属于投资成本小、风险低但风格化明显、有较强的音乐性,同时也能丰富地方文旅活动。

今年五一的音乐节格外混乱,火力基本上集中在“北京元气森林音乐节”上,是专业性和现场体验最差的一届音乐节。

这一次,北京元气森林音乐节压缩艺人演出时长与舞台搭建投入,暴露出主办方重流量变现,将流量凌驾于专业质量上的短视逻辑,再加上现场种种不专业,也引发了乐迷对“音乐节资本化”的集体焦虑。

“虽然起因是迟到,但核心原因是主办方的专业性太差,反应迟钝,本来有音乐人在落日飞车迟到后去跟导演组沟通先演,但他们推说再等一下,所以大概延迟了40分钟左右”。据音乐财经(ID:musicbusiness) 向一位演出嘉宾求证得到的信息,之所以每一场长达20分钟的换场,是因为音响团队及其不专业,每次换场只给音乐人10分钟,但干过音乐节的团队都知道,这需要两套完整的演出系统迅速切换才能达成。所以直接导致元气森林这一次音乐团队换场时间大多数都在20分钟以上,才不得不一直播放广告。

音乐节本身是自由而包容的场域,但今年太湖湾音乐节因罗云熙与周深粉丝之间的激烈冲突成为舆论焦点,这场看似偶发的“饭圈摩擦”,却可能是音乐节历史上音乐圈追星人和古偶圈粉丝的第一次大缠斗。从三方的联合声明来看,很明显周深工作室让了一步。

在音乐圈,周深本人的形象非常正面,粉丝也没有闹出过什么出格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接下来“深深的”演唱会要在各大城市举办,5月17日-18日在上海有两场,5月31日-6月1日在南京有两场,5到10月都在演唱会上,个人行程安排得特别满,根本没有必要精力浪费在这些跟音乐没有任何关系的流量纠缠中。今天下午,北京青年报主持的#流量化的音乐节不该让专业歌手托底#在微博话题量1.3亿,讨论量24.9万。

此外,今年新蜂音乐节银杏音乐节分别都出现了将名字打错的乌龙,前者把单依纯写成了单一纯,后者把秃子写成了秀子,引发粉丝吐槽,此类“小学生级”失误暴露出主办方在流程审核、艺人对接等基础环节的失职,但也都属于“细节”上的问题。

其实此类错误并非孤例,很多音乐节都出现过歌词字幕错漏、舞台动线设计不合理、安检流程混乱等问题,或许是过度依赖“临时工”与外包团队,导致“细节决定成败”的演出行业铁律被屡屡打破,这些都值得演出主办方警惕。

不管怎么说,从今年五一的乱象来看,音乐节真的是有门槛的,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以专业立身。从艺人统筹到应急预案、从内容品控到现场体验,环环相扣,每一环都暗藏着专业能力的硬性门槛。

盘点:安然一 / 撰文: 董露茜

制表:刘蒙蒙 / 排版:河清 / 审核:容容

阅读往期热文

【音乐版权】版权估值暴跌;索尼音乐收购迈克尔·杰克逊曲库50%的股份;曲库生意降温;从22倍到30倍的NPS,战略性曲库依然值钱;Spotify版税支付模式;2023年,Spotify付给独立厂牌和版权代理商45亿美元;增长焦虑和零和游戏;IMPF报告:独立音乐公司占全球音乐版权市场的27.1%;霉霉为什么会回归TikTok?TikTok与环球音乐的“宿命对决”;华纳音乐正式提交对Believe的竞购;曲库买卖中的私募浪潮

【音乐平台】TME转型的关键之年;让音乐成为情绪价值核心驱动力;2023年网易云音乐终于盈利了;套现1.188亿美元股票后,Spotify的裁员比预期更具破坏性;独立音乐在Spotify上创造了近45亿美元的收入;平台播放量为0的歌曲量十年涨了11倍

【现场音乐】“老钱之城”利好演出经济;大IP竞争从城市升级到国家层面;五一档期23个音乐节观察:谁接住了这“泼天富贵”?延期与火热并行,斑马音乐节的IP之争;票房竞争最残酷的一年;小鹿角智库《2020-2024年中国音乐节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浙江、山东、广东,谁是年度TOP十大音乐节之省?《揭秘全世界最赚钱的音乐节IP:科切拉案例研究》;秋冬演唱会流量观察:港台歌手疯狂下沉、内地顶流崛起、流量爱豆走向衰落

【音乐营销】音乐传播不靠刷量,而应追求真实的影响力;抛弃泛流量,品牌主涌入音乐行业造场景寻求“长效卡位”;品牌型音乐节如何打造“在场营销”?疗愈消费快速增长:音乐疗愈与音乐治疗主题观察;回归线下,释放营销新增量;音乐氛围感和心智种草;小鹿角智库《中国音乐营销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音乐科技】从物理学到AIGC,Suno出现后做音乐还有前途吗?从临时权利到AIGC衍生权利,音乐行业正临近转折点;大语言模型成本高昂,技术“共情力”如何改善平台收入和用户体验?这份可能是迄今最全的AI研究报告揭示了什么?谷歌发布音乐生成式AI模型MusicLM既令人印象深刻,又令人恐惧;超过200名艺术家联名敦促科技平台:停止贬低音乐价值

【音乐财经】 入驻第三方平台

腾讯新闻丨网易财经|36Kr|新浪财经

知乎 | 虎嗅网 | 文旅中国|界面

《音乐周报》-《音乐财经》专版

微博(4.7万订阅) | 抖音(18万订阅)|小红书(2000订阅)

官网网站:www.livemusichina.com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