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歌手韩红出书了!首部文学作品《我与蒙面诗人》今日上市

发布时间:2025-05-08 10:07:02  浏览量:2

提起韩红,大家最熟悉的是她的歌手身份,她的歌声陪伴了无数人,《天路》《青藏高原》《九儿》《美丽的神话》等歌曲早已成为华语乐坛的经典。而这一次,她放下话筒,拿起笔,以“蒙面诗人”的身份,用文字和大家对话。

《我与蒙面诗人》是韩红的首部散文诗集,藏着她未曾公开的童年记忆、军旅岁月、公益路上的孤独,也藏着一个艺术家对生命的真实感受。那些以往通过歌声承载的情感,以更细腻的姿态,在文字里静静流淌。

歌唱家、作曲家、公益人、电影配乐师。韩红的多样人生格外精彩,二十余年行走于乐坛,发行过不少专辑,揽获众多奖项,还为《满江红》等电影创作配乐,和钢琴家陈萨合作推出过钢琴套曲。作为慈善家,她成立 “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多年来奔赴灾区做公益。而这次,她以全新身份,带着沉淀半生的故事与思考,从舞台上的歌者,转身成为执笔的写作者,褪去明星光环,用文字进行自我剖白,展现她不为人知的诗人一面。

4月30日,韩红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宣布了自己的第一本诗歌散文集即将面世的消息。

《我与蒙面诗人》

韩红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5年4月

这本散文诗集记录了韩红数十年来灵感之思以及独特而真实的心路,这一篇篇或长或短的散文及诗,均是她饱含深情的热烈表达。

九岁时一个人踏上了人生中的第一趟列车,从成都开往北京,三天三夜的旅程中的心慌与颠簸;二十七年的军旅生涯、日常的浪漫与温暖、人生的孤独与遗憾、梦想的旷野与坦途、信仰的炽爱与坚定、爱情的神秘与离奇、青春的晚风与星河等。

书中每一张照片都是她亲自拍摄:西藏的雪山、胡同里的晨光、异国街头的烟火气,和文字搭配在一起,就像一部用镜头和文字共同写成的“自传”。

双雪涛说她是“矛盾的诗人”,许知远说她“忠诚于自我”,这些评价,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

《我与蒙面诗人》今日正式上市,如果你听过她的歌,不妨看看她的文字,那里有歌声里没说完的故事。

精彩赏析

《皇冠》

《甘愿老去的时光》

壁炉闪着火光

摇椅上懒猫打着呼噜

我抬眼望见窗外的落叶

你手上捧着杯咖啡

热烈地冒出雾气

秋天究竟有多好呢

连时光都甘愿老去

你到底有多好呢

连生命都愿意为你

终结于此地

谁说的生活一言难尽

它不就应该是眼前的景

俗气的,婆妈的,你死我活的

《烟火与人间》

我看见了梦里的姑娘,

也看见了姑娘划的小船。

我听见小桥流水水潺潺,

也听见了吴侬软语声声慢。

烟火与雾岚、

繁华与恬淡、

短暂与久远,

都付此刻,

人世间。

《不畏将来》

不受人间俗世俗身而左右

不为现世荒唐无知,厚颜贪婪而悲悯

不言看穿之人,看破之事

不畏将来道路崎岖或平坦

闭目不语,浩然养素

修自我,探开示智慧之果

《提着月亮,牵着故乡》

我的灵魂遗失在南方的烟雨中

我的躯干流放至北方的飘雪里

我的狂野收紧于夏日的山阴道

我的羞涩悬挂在陌生的小镇上

我只是孤独的麦芒

不必有光去照亮

我可以左手提着月亮右手牵着故乡

南迦巴瓦峰的积雪

融化在我冰冷的心上

我可以左手提着希望右手牵着目光

走向幽深的剧场

去写一曲委婉的绝唱

《球鞋》

许多白色球鞋在我眼前飞。它们踩在这街上,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显得很匆忙。细小而坚硬的碎石铺成的路贯穿了整条街,歪歪斜斜、曲折不直,走在这条路上,你会觉得自己像是一个醉汉,因为你的身体一直在歪歪地摇晃着,倾斜的身体像绵延细软的雨丝,飘飘洒洒地滑入泥土。冬天的时候,这样走着,嘴巴里的热呵气吹到空中可能很快就冻结凝固。街道边卖冰糖葫芦的小贩,缩手缩脚地给顾客找零钱,头顶上的破棉帽子上满是油腻,根本看不清它本身的颜色,帽檐破了一块儿,风一吹就会掀起来,风吹起的破帽檐像是小贩又多了一只耳朵,正在通过它聆听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也许在另一个星球上,此刻有一个相貌、身高跟他酷似的男人,可是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也许那个他穿着体面的西装、锃亮的皮鞋,身旁有一位“鲜艳欲滴”的摩登女人,有着高贵的气质和一双魅力十足的眼睛,他们是另外世界的人,他们不会穿有破洞的鞋,他们的呵气也不会在寒冬中变成蝙蝠,肆意乱撞。

这条街位于北京的北城。江湖中过去有句俗语来形容北京这座“四九城”的生存状态和发达程度:南贫、北贱、东富、西贵。我就生活在“北贱”的中心位置——前门大栅栏鲜鱼口大街长巷三条22号,也就是防空洞旁边儿的那间小平房里。岁岁年年,一年四季,我们全家人就在这里生活,我家的窗户没有玻璃,是用一层层厚厚的牛皮纸和一沓沓的旧报纸交替糊成的,这户人家的户主是我奶奶,我还有两个叔叔,再就是我。

北京的冬天是难熬的,我和两个叔叔都穿着厚厚的僵硬的棉袄睡觉,三个人横着并排睡,那时候我9岁。我们家住在鲜鱼口大街,听起来这里似乎有很多售卖新鲜活鱼的市场,但真不是这样,我那些年从来没有吃过鱼肉,也不知道鱼肉的味道会是怎样的,我最熟悉的食物是大白菜、西葫芦、南瓜。我家的房子紧挨着防空洞,冬天的北京刺骨地寒冷,储藏大白菜是我们这样的家庭必须要做的事情。有一年,奶奶在菜市场买来了50斤大白菜,她求人说好话,好不容易借了个平板三轮车骑着,我坐在白菜的旁边,用小手围住那仅仅能围得过来的几颗大白菜,回到家把它们全部搬进防空洞,于是这一年冬天,我们全靠它们糊口了。仿佛有了这些白菜,冬天也不会太冷了;仿佛吃完这些大白菜,冬天就会过去了。于是我们一边吃大白菜,一边等街上的白雪被暖暖的阳光融化,等树上的鸟儿多起来……

初审:唐姝菲

复审:张中江

终审:张维特、宋强

排版|小棠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