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族音乐把关中献给世界 大型民族管弦乐《关中,关中》首演在即
发布时间:2025-05-08 15:44:20 浏览量:4
继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云横秦岭》日前成功首演后,5月9日,由陕旅集团主办的“心随陕旅 倾听秦汉”首届民族音乐季即将迎来又一扣题之作——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关中,关中》的首演。本部作品邀约著名作曲家崔炳元创作,著名指挥家孙鹏执棒,陕西民族乐团、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联合演出,将再度掀起陕西民乐创新发展的又一次高潮。
排练大厅内,作曲家崔炳元正全神贯注地盯着乐谱,他的身子略侧向指挥台,偶尔他会将头抬起来若有所思,这时候也正是指挥孙鹏对陕西民族乐团和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近百位演奏家们提出新的需求时。
琵琶、唢呐、竹笛、笙、二胡、打击乐......一件件乐器排兵布阵,一双双手灵活翻飞弹拨,一双双眼睛紧随银色的指挥棒应和节奏。乐器的共振嗡鸣声响动起来,似是关中厚土从周秦汉唐的历史遗章中舒展开来,徐徐展开的音画长卷,关中的风土山河、男人女人、稚子大儒、关中与以关中为原点无限延展的世界宇宙,烟火人间,向上向善,包罗万象,栩栩如生。
5月6日,陕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冰参观《关中,关中》排练,并与作曲家、指挥家等主创深入交流。
作为秦汉文化的核心承载地,关中平原不仅是周、秦、汉、唐等王朝的建都之所,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通过音乐语言对关中文化进行解码与演绎,既彰显了秦汉文化的厚重底蕴,又以创新形式赋予其时代生命力。作为“心随陕旅 倾听秦汉”首届民族音乐季主办单位陕旅集团的命题作文,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关中,关中》以民族音乐对关中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延续,用民族音乐表达最地道、最宏大、最朴素、最热忱的关中盛景。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将军曾表示,横渠先生所创唯物主义,比笛卡尔早了500多年,世界唯物主义之父,张横渠当之无愧。这份扎根于《周易》智慧的东方思辨,与希腊自然哲学遥相辉映,共同织就了人类文明中唯物观的思想经纬。今天,我们用音乐这一人类共通的语言向世界表达和诠释关中文化,也是对中华文明的浪漫解读。
“这是表现关中文化的乐章,你们是陕西的乐团,用揉弦把《迷胡调》的感觉融入进去。”指挥家孙鹏对《关中,关中》的理解与崔炳元不谋而合,这部策划创作近两年的作品,崔炳元将其视作个人“里程碑之作”,欢音、关中童谣、西府曲子、秦腔曲牌等元素轮番展现,作品层次丰富扎实的背后,也许得益于崔炳元年轻时便与“西北民歌之父”王洛宾长期工作得来的卓越创作功底与宏大不失细腻的艺术格局。
本部作品以关中大儒张载的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为创作灵感,构建《天地》《生民命》《往圣绝学》《万世开太平》四个篇章十五首曲目。张载虽诞生于宋代,但其思想根植于关中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对秦汉以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凝练升华。《关中,关中》将这一思想体系转化为音乐符号系统构建融合关中地区民间音乐与戏曲音乐元素,兼收具有现代音乐语汇的原创主题,依托大型民族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诉说关中豪迈。
翻阅史籍,关中地区作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孕育了秦汉“大一统”的治国理念、礼乐制度与开放包容的文明气象,而关中文化的内核——务实、刚健、重伦理、尚礼乐——正是秦汉精神的延续。《关中,关中》以关中平原的地理风貌与人文烟火为切入点,将秦汉文明的血脉融入音符:从“天地”章对自然法则的敬畏,到“生民命”章对世俗生活的观照;从“往圣绝学”章对思想传承的叩问,至“万世开太平”章对终极理想的追寻,层层递进的乐章构成一部流动的文明史诗。
终曲《万世开太平》中,崔炳元将《自新大陆》《欢乐颂》等世界经典交响乐的素材融合,制造"文明对话"的音响效果,发出祈愿世界太平之意,以普世关怀与理性精神内核的相通性, 破除了“中西对立”的二元叙事。最终乐队与人声三次重复咏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高奏如云般的结束演奏。《关中,关中》创作,本质是一场"理学的音乐启蒙",这不仅是技术性的配器创新,更是张载“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宇宙情怀与博爱和平的民众愿景。
伴随着“心随陕旅 倾听秦汉”首届民族音乐季中《云横秦岭》写意山水自然,《关中,关中》聚焦人文道统,《丝路之声》续写丝绸之路的开放篇章(6月13日首演),当海内外的听众通过音符理解陕西文化的厚重悠长,当年轻一代发现民乐正以崭新的语汇与全球对话、与时代共鸣——文化自信便在这音声相和中自然生长,文化自觉亦在这古今交响间蔚然成风。
五月的关中平原,熟了几千年麦子又在酝酿新一季的成熟,昔日已不可闻的秦汉鼓角余音,勃发新的颤音。5月9日19:30,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关中,关中》将在西安·一带一路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上演,诚邀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