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乡恋》,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之作,诞生和流行历经曲折
发布时间:2025-05-11 16:40:59 浏览量:5
1979年,当李谷一用气声唱出“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时,台下观众屏息凝神——这句温柔的歌词,却像一颗炸弹,炸开了中国文艺界沉寂多年的禁区。这首歌,就是后来被称作“中国流行音乐开山之作”的《乡恋》。它的诞生与流行,是一部充满争议、挣扎与突破的时代启示录。
李谷一
1979年末 ,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拍摄完毕 。就在即将上映的前一天, 编导马靖华决定将片中那首已经录制好的插曲《思乡曲 》推翻重写 ,他觉得这首歌虽然好听, 但是难度太大, 普通人根本唱不了, 会影响歌曲的传播。为此,他与曲作者张丕基产生了分歧。因为这首《思乡曲》 之前已经改过五六次了。张丕基不想再改了, 而且第二天就要播出 ,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一天。最后在马靖华的坚持和李谷一的调和下, 两人终于达成共识, 决定再写一版词曲。 因为王昭君的故乡就在三 峡,马靖华决定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背景来创作, 他将王昭君离开家乡踏上漫漫和亲路时, 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和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都写进了歌词里 ,并将歌名定为《乡恋 》。他熬了一个通宵, 直到清晨六点才将歌词写好。好在张丕基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谱好了曲。
那天是1979年的最后一天 ,12月31日 ,大雪纷飞 ,为了不耽误晚上的节目播出 ,马靖华顶着风雪将录制歌曲的工作人员一个一个请到了录音棚 。在录制歌曲时, 李谷一想到自己 ,也是一个人离开家乡, 在北京漂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让她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 。她摒弃了以往高强响应的唱法 ,采用了半声半气的轻声唱法 。李谷一轻柔甜美的创新演唱风格, 让这首《乡恋》在《三峡传说》播出后很快就风靡全国
李谷一在歌唱
。
在那个乍暖还寒的年代, 情爱美梦这些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歌词几乎没有音乐作品涉及。创新的歌词创新的演唱方法, 让《乡恋》在备受喜爱的同时也饱受争议。很多人将这首歌定为靡靡之音 ,甚至给李谷一扣上了黄色歌女的帽子 。在巨大的争议之下 ,《乡恋》仅仅流行了半年后就被封禁了 ,但是主流媒体的风景却禁止不了老百姓对这首歌的喜爱 。1983年, 央视首届春晚的现场开通了四台热线点歌电话 。从李谷一登台唱歌开始, 春晚节目组就不断接到点唱乡《乡恋》的电话。当无数点拨《乡恋》的纸条被一次又一次送到当时的广电部长吴冷西面前时 ,吴部长最后终于一跺脚 ,拍板决定让李谷一演唱《乡恋》 。已经唱了六首歌曲的李谷一接到让她继续唱项链的通知时 ,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万千感慨一下子涌上心头 。音乐响起时 ,她已是泪水满眶 。
《乡恋》的曲折经历,暗合着中国流行音乐的进化轨迹。它第一次用“个人情感”替代了集体口号,第一次让音乐回归“悦耳”而非“教化”。李谷一后来回忆:“当时挨骂时没想到,这首歌会变成改革开放的‘文化符号’。”
今天,当我们在短视频平台听到《乡恋》的翻唱版本,或许很难想象:40年前,一个女歌手因为“太温柔”差点被行业封杀。但正是这种撕裂与突破,让《乡恋》成为中国流行音乐不可绕过的一座界碑——它证明,真正的艺术从不需要自证“正确”,因为它本身就是时代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