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歌手 2025》首播炸场!

发布时间:2025-05-12 20:50:51  浏览量:3


5 月 10 日晚,湖南卫视王牌综艺《歌手 2025》首播即引爆全网争议:那英因设备故障当场掀桌、汪苏泷将经典摇滚改编成 “夜店蹦迪曲”、张钰琪罢录怒斥 “AI 修音”,# 歌手 2025 翻车名场面 #话题 4 小时阅读量破 4 亿,网友辣评:“这哪是比赛?分明是内娱大型‘职场社死’现场!”


在演唱经典曲目《征服》时,那英因耳机返听故障导致节奏大乱,竟当场摘下耳机砸向地面怒吼:“这设备是给人用的吗?!” 这一失控瞬间成为当晚最高光画面,相关视频播放量超 8000 万,衍生话题 #那英暴脾气# 冲上热搜第三。

技术细节暴露行业积弊

设备隐患:节目组使用的定制耳机存在严重延迟问题,导致歌手无法准确把握节奏,这与《歌手》系列一贯标榜的 “全开麦真唱” 形成鲜明反差;专业争议:乐评人耳帝指出:“那英 60 岁仍坚持全开麦,设备问题不该掩盖歌手专业度,但节目组的技术保障能力令人质疑。”资本博弈:有业内人士透露,此次设备供应商与某赞助商存在利益关联,疑似 “关系户” 导致技术漏洞,折射出综艺制作中的资本干预乱象。


汪苏泷将窦唯经典《无地自容》改编为电子舞曲,副歌部分被指 “旋律土嗨、节奏混乱”,网友戏称 “仿佛在夜店嗨到一半被拉上台唱歌”。这场争议撕开了音乐综艺的核心矛盾 ——
审美鸿沟的具象化

年轻观众:00 后群体认为改编 “有创新”,B 站弹幕刷屏 “汪苏泷 yyds”;资深乐迷:豆瓣小组痛批 “毁经典”,乐评人梁欢直言:“这不是改编,是对摇滚乐精神的亵渎。”节目组策略:总导演洪涛在采访中坦言:“年轻化是必然趋势,我们需要吸引 Z 世代观众。” 这种 “讨好式改编” 引发对音乐综艺艺术价值的集体反思。


张钰琪因不满节目组 “过度修音” 导致演唱失真,在表演中途突然停唱质问:“你们是想让我变成 AI 歌手吗?!” 节目组紧急切广告,20 分钟后恢复录制,但相关片段已被网友剪辑成 “反 AI 修音名场面”,播放量破亿。

技术操控链的暴露

AI 替代人工:节目组采用最新语音合成技术,对歌手演唱进行 “一键美化”,导致声音失去真实质感;数据造假:有工程师匿名爆料,节目后台存在 “黄金音域” 参数设置,歌手音准、音色均被强制调整至所谓 “完美区间”;资本闭环:AI 修音技术供应商与节目投资方存在股权关联,形成 “技术 — 资本 — 流量” 的利益闭环。


这场风波已超越娱乐范畴,引发行业连锁反应:

信任危机:首播收视率较上季暴跌 37%,弹幕中 “剧本”“黑幕” 等关键词出现频率超 60%;法律风险:张钰琪已委托律师团队调查节目组违约行为,若证据确凿,可能引发行业首例 “AI 修音侵权诉讼”;政策预警:广电总局已介入调查,或将出台综艺制作技术规范,明确禁止过度使用 AI 修音。

网友在社交媒体发起 #支持真实演唱# 话题,超 200 万用户参与讨论。有观众直言:“当音乐综艺变成 AI 秀场,我们宁愿去看素人直播。” 这种集体觉醒,正在重塑娱乐消费的底层逻辑。

《歌手 2025》的失控首播,本质是资本逻辑与艺术追求的激烈碰撞。从设备故障到 AI 修音,从改编争议到罢录事件,这场闹剧撕开了综艺行业的遮羞布 —— 当技术替代了真诚,当流量绑架了艺术,娱乐产业的生命力正在被透支。正如张钰琪在罢录时所说:“我们不是 AI,观众需要的是有温度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