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新课标首课思政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5-05-13 15:54:55  浏览量:3

教育部于2022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各地各校要把提高中小学思政课质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主动谋划、大力推进,切实把好思政课建设政治方向,由此可见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新课标首课思政是当下一个新型教育模式,其旨在借助精妙科学的教学活动助力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政理念,切实推动思政教育发展。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新课标首课思政背景下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积极探索十分必要。

一、新课标首课思政概念概述

“首课思政”是泰安市教育创新的标志性举措,在当前教育发展中,不少学校对“首课思政”进行了有效探索与应用。首课思政强调每天担任第一节课以及每周本科目第一节课的教师,要利用好课堂前5分钟的时间,将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将思政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新闻事件紧密结合,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将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同步呈现,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力唤醒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深入思考。借由这样的教学活动,构建起“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的浸润式教育模式,打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格局。

二、新课标首课思政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首课思政这一教育理念,着重强调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深度融合与实践应用。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在每天的第一节课以及每周各科目的首节课中,合理利用课堂开端的5分钟时间进行思政教育[1]。这种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来说,具有非凡且深远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情感艺术,能够穿透外界的喧嚣,直接触动人的内心深处,引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音乐课堂之中,可以充分利用音乐那独特的感染力,使学生在享受美妙旋律、创作音乐之美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受到正能量的熏陶,进而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向上、健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新课标首课思政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对策探索

(一)深挖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

于新课标首课思政的背景之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深挖思政元素以及优化教学内容,此二者是关键所在。初中音乐教师理当承担起这一至关重要的使命,需精心拣选音乐素材,且要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就以鲁教版九年级音乐《歌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来讲,2025年恰好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这是一个极为绝佳的思政教育契机。教师在课前可充分地收集与国家重点新闻以及时事热点相关的资料。譬如,知晓军队在抢险救灾、国际维和等方面的显著表现,这些事迹充分展现出了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服务人民的高尚品质。与此同时,结合山东本土的实际情况,讲述有关山东军人的英勇故事,抑或解放军在山东地区参与的重大救援行动等等。譬如在2019年,台风利奇登陆青岛时,驻鲁部队迅速做出响应,全力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以及奉献精神。在课堂前5分钟的首课思政环节里,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新闻视频片段,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2]。紧接着详尽地讲解建军95周年的重大意义,还有人民解放军在国家发展进程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引领学生对歌曲所蕴含的力量与精神进行思考。在正式教授歌曲之时,要着重于音乐技巧的传授,更要使学生领会每一句歌词背后的深刻含义。譬如“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句歌词,体现出了人民解放军勇往直前、坚定无畏的精神风貌。借由对歌曲的深入剖析,让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新课标首课思政虽然强调首课以及课前5分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其不仅仅是将目光聚焦于此,其还关注首课中的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入传授过程。音乐教师作为音乐教学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此背景下,应当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育以及教学效果。以鲁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来讲,教师可运用情境教学法。于课堂开始之时,教师凭借多媒体将世界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战争苦难的画面予以展示,营造出一种沉重且令人动容的氛围。紧接着,《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旋律被播放,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当中。在聆听的过程之中,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歌曲所传递出来的温暖与关怀。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适时提出问题:“当看到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你们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呢?我们又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借由这般情境设置,学生能更为良好的理解歌曲当中蕴含着的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思政理念,进而激发他们在生活当中践行爱的行动。再如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友谊地久天长》的教学,教师可积极运用小组讨论法。教师可把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提出讨论的话题:“在你们的心中,真正的友谊到底是怎样的呢?当朋友遇到困难时,从思政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呢?”各个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与朋友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经历,而有的则探讨了友谊中诚信、互助的重要性[3]。在小组代表发言完毕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加以引导,强调友谊中的真诚、善良、担当等思政元素,让学生明白在人际交往当中要践行正确的价值观,珍视友谊,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朋友。借由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思政教育与音乐教学得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地将新课标首课思政的要求予以落实。

(三)教学实践引领,情感价值并重

教师还应当注重教学实践的应用,将学生思政情感与实际行动相结合。诸如山东教育基地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富社会实践基地,教师应予以充分利用。譬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借由实地观摩历史文物以及了解历史事件的方式,使学生于直观感受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在博物馆里,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类艺术珍品,通过从古代乐器的展示当中,探寻音乐发展的脉络,进而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劳动基地,教师可安排学生参与诸如种植、手工制作等劳动实践活动。比方说,让学生亲手制作简易乐器,在动手的过程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还能够让其深入领会音乐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同时接受劳动教育。以教学《唱歌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作为例子,教师可紧扣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主题。在课堂之上讲述中秋节的由来、习俗等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令学生理解古人在诗词当中所寄托的团圆情感。引导学生从苏轼的词里体会其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将这种情感和思政教育当中的亲情、情感价值观相互融合。教师还应当积极地和其他课程相互融合,从跨学科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好比与语文课程相结合,在赏析诗词歌曲时借鉴语文对诗词内涵的解读办法,加深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与历史课程联动起来,讲述音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情况,让学生明白音乐和时代的关联之处,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全方位地引领思政教育在初中音乐课堂当中深入地开展下去。

(四)注重教育评价,多元评价方式

教师理应积极践行自主教育与评价激励相融合的模式,深度贯彻陶行知“德育注重自治”的理念。于音乐课堂之上,推动“一班一品”的自主管理以及自主教育,引领学生主动投身至课堂的组织与学习当中。譬如,当进行小组合唱排练时,使学生自行分配角色并安排排练时间,在这一过程里,教师借由表彰优秀学生、设立星级评价等形式,针对学生于音乐学习中的表现,像音准的把握、节奏的感知、团队的协作以及在音乐中所呈现出的思政元素的理解运用等方面予以检验,以此助推学生阳光且健康地成长。教师还可进一步强化家校合作,家校融合作为开展首课思政教育的有效补充而存在[4]。构建家校定期沟通的机制,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周、家访、家长智慧讲堂,还有家长志工进校园、家长意见进管理、家长助教进课堂、家长开放进实践的“四进”工作,充分发挥家长作为“教育同盟军”的作用,令家校实现同频共振,达成协同育人的目标。最后,教师可采用评价量表来积极反馈课堂教学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