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演唱会:让“行走的GDP”赋能城市经济

发布时间:2025-05-13 18:06:29  浏览量:2

“我3岁时就离开了南京,南京话都不会说,现在岁数大了,回到家乡,感受到了家乡的安全感和安宁的感觉。”5月11日晚,《有你真好·母亲节温暖演唱会》在南京奥体中心开唱,歌手朴树对南京的一番告白引来现场的热情回应。虽然是周日晚上,现场仍然坐满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乐迷。

才告别“五一”假期的演唱会密集“轰炸”,5月9日至11日,南京又被张学友、莫文蔚、李克勤等歌手奉上的多场演唱会席卷。不只南京,常州、苏州、无锡……如今,演唱会经济正在全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门票收入,更化身为激活消费市场的节奏引擎,激活、重塑着城市消费的方方面面。演出如何为城市经济赋能?“行走的GDP”又应如何转化为城市的“固有”资产?

数量井喷的流量密码

2025年,江苏演出市场似乎就没有离开过旺季,即使在这个已被演唱会扎堆“上半场”的五月,下半月仍有苏州2025周传雄《念念不忘·再遇见》巡回演唱会、无锡胡彦斌2025《是一场烟火·刹那》巡回演唱会、南京范玮琪《我们之间的事》巡回演唱会等多场演唱会。记者关注到,近年来,我省演唱会经济发展迅速。以南京为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灯塔专业版共同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南京上榜全国大型演唱会票房TOP10,且是连续两年进入TOP10,去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01场,平均约3天就有1 场。如果放宽到所有的演出,那么去年全年南京的演出场次达到了12890场,平均每天演出高达35.3场。

演出成了城市“行走的GDP”。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管理处处长楼钱良表示,今年在南京举办的咪豆音乐节,3天合计售出6.5万张票,票房收入为3000万元;张学友演唱会共5天,售出门票3.75万张,票房收入为4200万元;任贤齐演唱会3天票房1950万元。今年1—5月份,全市累计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活动35场次,同比增长25%。

即使演出频繁,歌迷们也没有因此产生审美疲劳,演出门票和周边产品仍然是供不应求,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上,几乎每场演唱会的话题下,都能找到针对抢不到票、无奈找黄牛买票的吐槽。“这已经是我今年第五次来南京了,喜欢的歌手太多,他们又都愿意来南京唱歌。”歌迷小李说道。同时,密集的演唱会安排,让游客来南京的时间连成了片,在采访中,不少人表示因为5月南京演唱会较多,他们纷纷通过请假、休年假等途径延长了假期,在南京待上十几天才会回去。

大受追捧的消费引擎

美妆编发、冰箱贴等周边售卖、品牌展台、美食集市……走进常州太湖湾音乐节现场,让人仿佛置身动感十足的商业综合体。近年来,这里的音乐节早已经从单一的门票餐饮消费延伸至场景化消费,除了现场的多样化业态,附近的居民、村民也抓住了机遇,由于每年五月、十月正值多种水果的采摘季,与一年两届的太湖湾音乐节时间重合,附近部分村民将自家闲田打造成采摘果园,吸引歌迷在演唱会前后游玩消费,音乐节的流量为周边小镇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演唱会流量裂变带来的乘数效应,是城市热衷于举办演唱会的深层次原因。演出场所周边乃至城市整体的即时消费,都会受益于响起的歌声与伴奏。调研数据显示,每1元的演出门票收入可以带动4.8元的周边消费,二、三线城市的这一比例甚至达到1∶6.3。“这是我第一次来南京,这里给我太多惊喜了。”5月10日刚听完张学友演唱会的于兰说道。作为歌迷,她几乎全年都跟着演唱会到处走,5月来南京,此前的4月到福州听周华健唱《雨人》,1月份则在广州见杨千嬅。这次来宁前,她和许多人一样休了年假,把假期延长到了5月12日,就为了留在南京多听几场演唱会,其间也打卡了南京城墙、老门东等多个景区。据她计算,从5月1日起,每天在南京的消费几乎都在千元以上,这还不包括演出门票。

明星自带的话题效应,让城市消费品牌得到了自带流量的展示窗口。茶南安家桂花汤圆、陈家鸭子、卓记皮肚面馆……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一批又一批来到南京的歌迷不仅热衷于听歌,还盯上了南京的诸多美食。5月在南京举办《齐迹》演唱会的歌手任贤齐,曾在今年2月到南京多个餐饮门店“打卡”,让这些店铺迅速走红。“五一”演唱会期间,歌迷们纷纷“追星觅食”,从山东来宁的歌迷何女士表示,她为了此次演唱会,提前一个月就订好了酒店,并为能吃到偶像“美食地图”上的每一家店早早做好了行程攻略。

随着“票根经济”变成城市营销的重要工具,演唱会结束后“黄金48小时”的大门也为城市打开。为了让观众留下来、最大程度地利用好演唱会带来的机遇,我省各地频频出招。如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公布“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乐享‘1+3’优惠活动”,从今年5月9日开始,凡购买南京市域内举办的大型演出和重大体育赛事的观众,凭观演(观赛)票据即可享受南京市域内景区景点、住宿餐饮、商场购物三重优惠活动;常州太湖湾音乐节期间,当地推出的“演出马拉松”双票联动模式,令参与者不仅能享受视听盛宴,还能获得运动装备的折扣,等等。

解锁“留量”的青春产业

“当前,国内文旅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演唱会经济是文旅融合的产物,是解锁城市流量和留量的关键,也是文旅促消费的热点,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有数据表明,城市举办演唱会,除了产生票房收入,还会促进酒店、交通、景区、餐饮等旅游相关业态的显著增长,有力撬动了消费内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程俊杰说。

演唱会这一“行走的GDP”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争抢这条新赛道。记者了解到,常州近年来积极打造“青春乐都”,力压多个一线城市成为全国大型音乐节票房“顶流”;苏州聚焦演唱会、剧场演出等消费热点,予以真金白银的奖励,旨在吸引更多知名艺人和歌手来苏州演出;无锡则在培育二胡、口琴、手风琴、竖琴为代表的“民乐+西洋乐”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音乐之都”城市新名片。但在演唱会数量井喷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城市在砸钱办演出后,演出期间以及演出后的硬软件服务不到位,出租车和酒店宰客、高价“柱子票”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有城市因音乐节后发生大范围盗窃事件引发舆情,演唱会反而成了游客对城市的批判会。

对此,程俊杰认为,城市要想将演唱会流量化“留量”,让歌声带来的热闹不再“昙花一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创新文旅产品供给。针对目标群体,持续推出优化“演唱会+旅游”的产品线路。二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围绕文化演出产业链进行提前布局。三是优化环境服务,让消费者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在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方面能够获得更好体验。四是强化宣传推广,以举办大型演唱会为契机,创新融入地方文化,不断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江苏经济报记者 孙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