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六秩!中国音乐学院用音乐说话
更新时间:2024-09-24 06:43 浏览量:38
文 | 张听雨
灯光转赤,演奏家登场。没有连篇累牍的领导讲话,中国音乐学院建院60周年的“甲子回眸·风华正茂”音乐会用音乐说话。他们有太多的音乐遗产与演奏名家可以展示给听众,整场音乐会在高潮迭起的演绎与雷动不息的掌声中到晚10时方才结束。
音乐会以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施万春创作、副教授罗麦朔编配的《节日序曲》拉开帷幕。这部庆典性质的作品开宗明义地点明了音乐会的节庆气氛,罗麦朔的版本在配器上更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在声部层次上有着更为细腻的处理,在音乐厅中演奏恰切得宜。许知俊手上的指挥技术在这部作品中简约却富有激情,他的身体动势则与民族乐团的演奏的节奏明快相辅相成,将节日气氛散发到音乐厅中。
当走进中国音乐学院,教学楼草坪前两尊音乐家雕像映入眼帘,其中一位便是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安波。《兄妹开荒》由安波创作于1943年2月,这部作品深受一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影响,而安波也在中国音乐学院建院初期便强调贯彻这一精神。这部秧歌剧作品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与乐观主义精神。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副教授李琳与校友马小明的演绎,将歌曲中的劳动之美与朴实情感传达给了现场观众。《兄妹开荒》以兄妹关系取代了旧秧歌一男一女表演时惯用的夫妻关系,而两位歌唱家演唱的最大优点便是清新脱俗。气息的连贯、来回衬词之流利,体现出他们扎实的功底。
紧接着,两位国乐系教授、胡琴演奏家沈诚与张尊连联袂展现了姜莹改编的《夜深沉》。这个版本继承了李民雄版本的特点,强调了大堂鼓的鼓点,两位演奏家快弓流利、并驾齐驱,让《夜深沉》多了几分竞奏之欢欣,两位演奏家与乐队配合得相得益彰。
国乐系主任、古筝演奏家王中山一身红衫登场,他手下的《满江红》气势如虹般喷薄而出。华彩后于无声处,轮指轻起,王中山的加速中有起伏,模进中的音色变化透露着情感的变化。右手摇指如泣如诉时,演绎出这部原名《临安遗恨》作品的如泣如诉。激情的段落,古筝在他手上仿佛变得火热。最后一个音一结束,王中山的身体一下子弹起,他的演奏中有“不疯魔不成活”般的人琴合一。
接下来是音乐会的抒情时刻。作为民族新歌剧创始人之一,中国音乐学院首任副院长马可曾亲自兼任新增的歌剧系主任,目标便是“培养新歌剧和新戏曲的表演及导演人才”,而吴碧霞正是中国音乐学院培养出的一位杰出人才。她民美兼擅,贯通中西。在马可创作的《小二黑结婚》选段《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中,她的声音当真如曲中唱的水一般清澈,无论是散板的荡漾织体,还是板腔体中那些民间特性的节奏,她都有着教科书般的演绎。
之后,国乐系教授、竹笛演奏家张维良带来竹笛独奏《行云流水》,这是他与作曲系教授高为杰于1991年共同创作的作品。张维良气息悠长、音色细腻的演绎为这场音乐会增添了中国音乐的另一面——飘逸的文人气质。
中国音乐学院不仅有名师大家,还为各地音乐学院输送了一众管理人才,上半场的沈诚、宋飞教授皆于其他音乐学院担任院长。上半场以巾帼演奏家演绎王云飞的《巾帼》作结。这部作品本就由宋飞首演,在她独具特色的站立演奏中,那些清晰凌厉的双音技巧如万马奔腾,刚柔并济的音色刻画出音乐中充满戏剧性的两种形象,和乐队的合作则可用一句成语——巾帼不让须眉来譬喻,独奏与乐队此起彼伏之势令听者心潮澎湃。
上半场的作品演奏不可谓不精彩。下半场,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带来一系列有意义的作品,由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携手金野指挥和李心草指挥精彩呈现。开场曲目《红旗颂》,以其雄浑壮阔、恢宏磅礴的旋律,深情讴歌了新中国的伟大成就。这首曲目犹如历史的号角,引领着观众穿越岁月的长河,共同见证新中国的辉煌历程。在金野的奋激引领下,乐团将《红旗颂》中的浓烈爱国情感和对祖国的崇高敬意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个版本有很多独特之处,例如转速到快板时,铜管有一些从未听过的渐弱处理。
《中国故事》第一乐章(作为一首管弦乐队与民族乐器的二重协奏曲),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元素与精湛的音乐表现,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誉。本乐章由作曲家张小夫匠心打造,唢呐演奏家张倩渊、板胡演奏家晏璐婷与管弦乐队共同演绎。乐章伊始,管弦乐队宏大的音响背景缓缓铺陈,奠定下了深厚的情感基调。随后,唢呐声起,张倩渊将唢呐的激昂与温婉的两面巧妙融合,其独特的音色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引领听众走进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她的演奏,既保留了传统唢呐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得旋律在激昂中不失细腻,在温婉中蕴含力量。紧接着,板胡声起,晏璐婷以其精湛的技艺,将板胡的清脆与穿透力发挥到极致。她的演奏,与唢呐的旋律形成了巧妙的对比与呼应,两者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共同演绎出一段段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篇章。板胡与唢呐的交织,碰撞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与现代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和谐相融。
管弦系副主任、小提琴演奏家黎雨荷带来《金色的炉台》,她的音准与音色非比寻常,我们仿佛听到的不是小提琴,而是民族乐器的声音,这显然是她近年来不懈在中国小提琴作品演绎的领域中耕耘研究的成果展示。我们需要这样热衷于投身中国音乐演奏的西方器乐演奏家。
作曲家刘青《南音随想》的创作构思强调以不同乐器组在织体间的多种对位关系来塑造音乐形象。开篇之际,福建南音《走马》古朴的曲调悠然响起,如同晨曦初照,木管声部轻灵模仿,宛如林间鸟鸣,清脆而温婉。随即,弦乐缓缓加入,其歌唱性的旋律与木管声部形成鲜明对比,紧打慢唱之间,织体层次丰富多变,恰似枯木逢春,生机盎然。进入第二部分,长笛与大提琴展开深情对话,浪漫性的主题旋律在音响的前景中不断盘旋升温,逐渐炙热。这部作品与她的民族管弦乐《偶戏》的主题设计基本一致,体现出作曲家在中西合璧理念方面的探索。金野的指挥也充分表现了作品中“偶”的那种活泼而直接的一面。
中国音乐学院的建立得益于周恩来总理的关心支持。声乐歌剧系教授丁毅深情演绎了作曲家施万春的力作《送上我心头的思念》。这首作品朴素的主题中蕴含着无尽的深情,是对周恩来总理无限思念的悠长抒怀。丁毅的演唱更是朴素至极,许多地方处理得平白如话。他的歌声中,既有对周恩来总理的崇敬与怀念,也有对历史岁月的深情回望。这份情感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国音师生与周恩来总理紧密相连,共同诉说着对总理之倡导的感恩。施万春于去年仙逝,这场音乐会演出两首他的作品也表达了对他的追思。
《祖国颂》中,院长李心草身披红袍“上阵”,坐了一晚的合唱团此时终于耸立。这首作品由声乐歌剧系教师薛皓垠与2023届博士毕业生王一凤担纲领唱,声乐歌剧系副主任容世杰倾情领诵。这首作品中,独唱家与之前(包括上半场)一直稳坐管风琴前的中国音乐学院合唱团雄浑的歌声,共同构筑了一场庄重颂歌。薛皓垠与王一凤的领唱,情感饱满,声线圆润而富有穿透力,他们艺术生涯中最擅长的皆是中国作品的诠释。
音乐会的壮丽篇章,在全场合唱《领航》那激昂而高亢的旋律中攀至高点。在李心草的引领下,合唱团与激情满怀的观众心意相通,共同构筑起一股震撼人心的音乐洪流。李心草对这首歌曲有着独到且精妙的处理,笔者曾聆听过他对这首歌曲句法处理的分析讲座,这种句法构建让这首歌曲展现出奇崛的戏剧性,让音乐的高潮处更为挺拔,让抒情之处更为柔美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心草的精妙指挥下,全体观众齐声高歌:“中国音乐学院,祝你生日快乐!”这一别出心裁的惊喜,不仅为中国音乐学院六十华诞的辉煌庆典献上了最诚挚的祝福,更将全场演员与观众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共同期盼紧密相连。节目单上,《领航》的词、曲由院长李心草与书记王旭东手抄,这份和谐也体现出中国音乐学院的欣欣向荣。
全场音乐会皆为中国作品,那些经典是对学校初心的继承与回顾,那些新作品又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展望。六十岁华,又从今起新花甲,期待中国音乐学院下一个甲子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