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难怪上海大学惹众怒,看了与河南歌手的比较,差距一目了然

更新时间:2024-08-16 22:05  浏览量:85

文|老鸽OLDGE

编辑|老鸽OLDGE

“看你们争先恐后 像农民工讨要工资”

近日,来自上海大学说唱社团的cypher歌词,点燃了人们的怒火!

我们普罗大众谁又不是“农民工”?

享受着农民工的成果,又反过来看不起农民工,这些人姓什么如此高高在上?

在数字时代,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迅速传播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当言论自由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我们如何确保在表达自我时,不侵犯他人,不伤害社会的敏感神经?

上海大学cypher事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校园音乐创作,却意外地成为了这一问题的缩影。

01

说唱本身出身于底层,用于底层发声,说唱音乐常常涉及对社会问题的直接评论,

为了表达力量和真实性,一些说唱作品可能包含攻击性或粗俗的语言。

但这并非是可以歧视农民工的理由。

在上海大学说唱社团组织的一场校园说唱活动中,一段Cypher表演的歌词因被认为暗讽“农民工”而引起争议。

上海大学说唱社团的cypher,本意是展现学生个性。

但显然歌手们不仅仅想展现自己,还想暗讽别人,只是没想到有那么多人为农民工发声。

随着事件的发酵,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歌手发表了道歉声明,但是这声明有几分诚恳呢?

前后不一的两幅面孔,说明并不是真心道歉,只是迫于舆论压力,不得已才道歉。

“前据而后恭,思之令人发笑”。

之前的态度不可谓不嚣张,随后的道歉声明更是显得自己多委屈,

网友也是看出来他们的道歉根本没有诚意。

更有网友评论:农民让他们吃太饱了,撑的。

他们的行为,甚至影响了网友对上海大学甚至对上海的看法

虽然上海大学说唱社团将这位歌手开除社团,但是他们的说做所为已经影响了网友们对对上海的看法。

郭敬明其实早就说过上海大学的情况,只是当时人们觉得有些夸张。

如今再回头看,或许他说的是真的。

02

上海大学学生和其他人是两个群体,那个歌手他或许不是嘲讽农民工,只是他根本就没在意过农民工,因为两个人完全是两种人生。

在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关键点:

上海大学说唱社团的成员通过Cypher表演,展现了他们对社会现象的个人看法和批判精神,这是言论自由的直接体现。

大学校园是思想碰撞和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学生团体通过Cypher这样的活动,展现了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但言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在表达个人观点时,需要考虑到社会责任,尊重不同群体,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冒犯的言辞。

上海大学Cypher事件中,涉事的歌词讽刺了了“农民工”群体,这恰恰违反了言论自由。

道歉不仅仅是对错误的承认,更是一种责任和尊重的体现。

上海大学cypher事件中的道歉声明,因为缺乏对受害群体的深刻理解和真诚的反省,而显得空洞。

公众期待的道歉,是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的反省,是对错误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行为的明确承诺。

在这样的期待下,任何表面化的道歉都难以被接受,所以公众才会对上海说唱社团的道歉声明不满。

03

在事件发生后,上海大学Cypher事件中的争议歌词不仅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讨论,而且也激发了众多说唱歌手的反应。

一些说唱艺术家通过创作并发布自己的作品(通常称为“diss track”),对事件中的争议内容进行了批评和回应。

这些diss track通常包含对原歌词的直接回应,以及对事件涉及的道德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

绝大多数说唱歌手认为争议歌词对特定群体的不尊重,或者认为它代表了说唱文化中的不良趋势,因此选择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这些diss track的发布,进一步引发了公众对于言论自由、社会责任以及艺术表达的边界等问题的讨论。

即使在追求个性表达的自由中,也必须负起社会责任,尊重每一个群体,避免无意中造成伤害。

一些人可能支持这些说唱歌手的立场,认为他们是在维护说唱文化和社会正义;

而另一些人可能认为这是对原事件的过度反应,或是对艺术表达自由的限制。

我只能说对于这件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04

同样是作为说唱歌曲,同样的是有特定人群,为何《工厂》的可以引起共鸣?

上海大学的cypher歌词就引起众怒,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工厂》是河南的一位说唱歌手张方钊于2023所做,其歌词,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和工人阶级的生活。

歌词中充满了对童年、故土、被时间改变的村庄的回忆,以及对留守和离开的人们的同情。张方钊用歌词把河南故乡堆叠为一个舞台,让来自各地的听众在舞台上寻找自己的位置。

歌词中特别有张力的一句是:

“我没有热爱这里/我只是出生在这个地方”。

这句歌词,体现了张方钊对故乡的“拧巴”心态。

他虽然没有热爱这里,但因为出生在这里,所以只能用心去呵护这里的一切。

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是歌曲创作的重要背景。

歌曲发布后,迅速在互联网上引起广泛关注。

MV发布当晚就在互联网上刷屏,没几日B站上就出现大量二创。

无数人涌入评论区,写下自己有关河南的种种,也让这首《工厂》成为2024年人们注定将记住的旋律之一。

歌曲通过描绘工业化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提升了公众对农村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城乡差异等问题的意识。

它促使人们关注那些在快速现代化中可能被边缘化的群体和区域。

有趣的是张方钊自称“河南说唱之神”,这个名号之前有网友还称之狂妄自大,

在《工厂》出现以后,全网几乎都认同了这个称号,只能说实至名归。

结语

人们为何独宠《工厂》,而厌恶《SDSJ》(上海大学cypher歌曲名称)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

《工厂》以一种更加深刻和细腻的方式,探讨了特定人群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变迁。

其歌词和旋律更贴近社会现实,反映了普遍的社会问题和公众关切,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思考。

而《SDSJ》对特定群体只有冒犯,嘲讽“农民工”,能引起的只有公众的反感,让人充满厌恶之心。

这两首歌曲,虽然同为说唱,却在公众心中激起了截然不同的反响。

它们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社会的镜像,映照出我们对于文化、责任与人性的深刻反思。

这两首歌曲,如同两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社会的复杂交织。

在反思与赞美之间,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艺术,不仅在于表达的自由,更在于表达的责任。

歌曲的成功,不仅在于它的艺术性,更在于它所传递的社会价值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让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不忘思考如何在尊重与表达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自由与责任之间架起桥梁,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包容和进步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