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全盲女孩”圆梦大学!在音乐中感受多彩世界!
更新时间:2024-08-20 00:30 浏览量:90
(张宛桐收到了北京联合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来,宛桐,拿着录取通知书,妈妈给你拍张照!”近日,18岁的郑州女孩张宛桐拿着刚刚收到的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专业录取通知书,心潮澎湃。一旁,她的妈妈王庆华忙着用手机记录下幸福又难忘的时刻,第一时间跟老师和亲友分享好消息。
由于先天性失明,这位“全盲女孩”看不见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长啥模样,也看不见妈妈激动的眼角泛起泪花,她轻轻触摸着那张纸,嘴角上扬,觉得整个世界都被“音乐之光”照亮。
经过多年勤学苦练,张宛桐会弹六七种乐器,尤其擅长古筝。她说,音乐让自己感受多彩的世界,更对未来满怀憧憬。
(张宛桐在弹奏古筝)
第一次听到那美妙的琴声 她不走了张宛桐两三个月大时,被妈妈带去体检,结果却如晴天霹雳——
“医生拿一个红色毛线团在她眼前晃,可她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听医生说孩子视力有问题,王庆华难以置信,又带着孩子四处求医,诊断结果都一样:孩子先天性失明,全盲。
啥也看不见,以后可咋办?王庆华一度很崩溃,甚至“想死的心都有了”。当妈的终究舍不得孩子,她擦干眼泪,坚强面对,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长大后靠自己能有口饭吃。
王庆华辞去工作,专心带娃,平日里教育孩子时特别注重两方面:一是听,一是摸。
为了让宛桐感知多彩的世界,她买了很多光盘,每天播放儿歌等给宛桐听,算是最初的音乐启蒙。她还经常带宛桐出门,一路上讲个不停,街道、大树、菜市场里的蔬菜等,见啥说啥。
“妈妈,我能摸摸吗?”有一次,宛桐听妈妈介绍蔬菜时,好奇地伸出小手。王庆华赶忙跟卖菜的人说明情况,拉着孩子的手轻轻触摸起来,边摸边说:这是萝卜,这是茄子……新奇的经历让宛桐很开心。
那次回去,王庆华特意给宛桐买了蔬菜、水果之类的塑料模型,让她触摸、感知,当时也没想到,这些积淀为宛桐后来学音乐打下了基础。
那是一个夏日傍晚,5岁多的宛桐跟着妈妈到隔壁小区遛弯,经过一家培训机构的琴房时,听见有人弹古筝,这是她第一次听到如此美妙的琴声,特别好奇,站那儿不走了。
“妞,你喜欢这个?”
“喜欢。”
“想学不想?”
“想。”
王庆华猜中了女儿的心思,牵着她的小手循声走进琴房,看到一位女老师在弹古筝,对方姓魏。魏老师清楚母女俩的来意后,热情接待,又弹奏了一段古筝,还拉着宛桐的手触摸古筝——这,是宛桐与古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此结缘。
(弹奏古筝前,张宛桐戴上贝壳做的指甲)
全盲孩子学音乐 谈何容易“妈妈,我想学弹古筝。”那天回到家后,宛桐跟妈妈说出心愿。王庆华也想让女儿掌握一技之长,当即答应。不料,报名时遇到了麻烦。
全盲的孩子学弹古筝,谈何容易?培训机构的负责人面露难色,说没接收过盲人学生,又问了几位老师愿不愿意教,对方都摇头。
“我来试试吧。”或许是缘分,或许是不愿看到母女俩失望,那天她们偶遇的魏老师答应教宛桐古筝,成为她音乐路上的启蒙老师。
魏老师很热心,也很有耐心,拉着宛桐的手指头,从熟悉Do、re、mi等基础知识到古筝有几个音区、哪根弦对应哪个音,一点一点地教,用一年时间打好基础,才开始教宛桐学习弹简单的曲子……
宛桐开始学古筝后,全天候陪伴她的妈妈又多了新任务:全程陪学。她上课时,妈妈在旁边认真听讲,记笔记;她回到家,妈妈又成了“辅导老师”,帮宛桐巩固所学知识。
(妈妈王庆华全天候照顾全盲的女儿)
宛桐到郑州市盲聋哑学校上学后,王庆华更忙,每天早上送孩子,下午接孩子,回到家陪孩子练古筝,周末陪孩子上古筝课,整天都围着孩子转。
张宛桐乖巧懂事,听老师和妈妈的话,勤学苦练,有时手指磨起了泡,忍痛继续练……即便如此,也有被妈妈“教训”的时候。“我对孩子要求严,有时间见她弹几遍还是错,急了会上手打。”王庆华说,看到孩子有进步,她也特别高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女俩相互激励着,走过了那段艰苦又有光亮的日子。
结缘盲童慈善救助项目 走上更大的舞台转眼间到了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宛桐遇到了郑州市音乐之光志愿服务中心的发起人李朝毅老师。这位酷爱音乐又心怀大爱的长者,不仅免费教她和其他视障孩子学二胡等乐器,而且,带领孩子们走上更大的舞台。
曲学礼也在该服务中心参与志愿服务。他说,为了帮助视障孩子学习音乐,掌握一技之长,他和李朝毅老师等自带乐器,到郑州市盲聋哑学校给孩子们上门授课,学员中,张宛桐是非常优秀的佼佼者。
(曲学礼老师指导张宛桐拉二胡)
“视障孩子学习乐器的困难和挑战,一般人难以想象,需要孩子、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曲学礼说,比如拉二胡,由于视障孩子看不见乐谱,老师教的时候,内弦、外弦、拉弓、垂弓、用第几个指头,等等,都要讲清楚,“老师拉一句,他们学一句,学会后再自己拉几遍,反复练,慢慢就记住了。”他感慨道,学习过程中,视障孩子更加刻苦努力,别人学一个小时,他们可能需要学五六个小时,甚至更久。
视障孩子怎样记谱子?老师们也在不断摸索好方法。
郑州市音乐之光志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李月玲介绍,老师教视障学生新曲子时,通常会教大家“唱谱”,先带着孩子们慢慢顺下来,也鼓励学生自己多动脑筋,想方设法记牢。当然,跟正常学生比起来,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2016年,郑州慈善总会与郑州市音乐之光志愿服务中心联合启动“聆听世界·触摸光明”盲童救助慈善项目。郑州慈善总会累计投入善款近200万元,帮助更多视障儿童得到免费的、专业的音乐教育。
(张宛桐参加演出)
在“聆听世界·触摸光明”盲童救助慈善项目的扶持下,张宛桐等多名盲童不仅学会了演奏二胡、钢琴、小提琴等多种乐器,而且,专业技能突飞猛进,从简单的儿歌到复杂的民歌,再到曲谱偏长的经典曲目,演奏起来愈发娴熟,还走上了央视少儿春晚、星光大道等大型舞台,参加“敦煌杯·上海”二胡大赛时也成绩斐然,分别获得非职业儿童组金、银、铜奖等多项荣誉,信心大增。
“音乐之光”照亮前程付出总有回报。今年,张宛桐凭借着优异的专业课成绩和文化课成绩,顺利通过单招考试,被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专业录取。
“参加音乐技能考试的时候,宛桐出现意外情况,弹古筝的‘指甲’掉了,琴弦也断了,影响了发挥,孩子出考场哭得稀里哗啦。好在前面的表现很出色,满分150分,音乐技能考了145分。”说到孩子的考试,王庆华言语中透着自豪。
张宛桐领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全家人都很开心,“俺妞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值得!”王庆华让宛桐拿着录取通知书拍照,第一时间发给老师和亲友,分享好消息,也感谢大家的关心。
(王庆华聆听女儿弹古筝,孩子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她最开心)
8月16日下午,张宛桐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郑州市音乐之光志愿服务中心,感谢老师们和志愿者的帮助。现场,她自己动手调琴,弹奏了《柳京之舞》《彝族舞曲》《定风波》等多种古筝曲,勾、挑、抹、扫摇、大撮等各种指法娴熟运用,琴声悠悠,跌宕起伏……
记者了解到,“聆听世界·触摸光明”盲童救助慈善项目启动以来,已有三名受助盲人学生考入大学深造:2023年,该项目帮扶的李玉晗作为河南首位全盲高考考生,通过全国普通高招,成功被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表演(器乐方向)专业录取;2024年,该项目帮扶的张宛桐、刘海宁通过单招考试,均被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专业录取。
(郑州慈善总会领导为张宛桐和另一位盲人大学生李玉晗发放助学金)
“这些盲人能进入大学深造,特别不容易,由衷替他们高兴,也希望‘音乐之光’能照亮更多盲人孩子的前程。”李月玲说,该慈善项目还将继续开展,帮助更多盲人学生,结出更加喜人的慈善硕果。
“我喜欢音乐,音乐让我感受到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张宛桐告诉记者,她已经做好准备,迎接崭新的大学生活。这些天,除了在家练琴,她已经开始自学大学英语。这位从未出过远门、离开过家人的全盲女孩,希望大学期间能够更加独立,好好学习,多交朋友,“我准备考研,希望在音乐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也希望以后有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