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上城韵味社科:音浪来袭,热度不减,演唱会魅力何在?

更新时间:2024-10-12 11:38  浏览量:1

潮新闻客户端 陈琳

编者按: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共杭州市上城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联合浙江省钱塘江文化研究会打造“韵味社科直播间”,通过整合社科学术界资源力量,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每期一个主题,为您解读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意涵与影响。

近年来,演唱会门票秒空的现象屡见不鲜。周杰伦7场演唱会14万张门票一秒售空、五月天6场近30万张门票5秒售罄、薛之谦成都演唱会不到40秒售完……周杰伦、蔡依林、林俊杰到梁静茹、五月天、张信哲、伍佰等歌手相继举办巡回演唱会,且几乎场场爆满,歌迷们跨越地域限制,奔赴各大城市,只为亲眼目睹心中偶像的风采。这股演唱会热潮,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魔力?

本期上城韵味社科,邀请到了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系主任、副教授何苗,与我们共同探讨演唱会热潮背后的动因和现象。

演唱会市场的井喷式增长

有人凭借超凡手速,秒杀门票;有人不惜重金,溢价购票;更有甚者,即便无票在手,也要到场外感受那份独特的氛围,伴随着场内“漏音”,一首接着一首大合唱……

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演唱会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与2023上半年(269.9万人次)相比增长了333%;全国演唱会票房总收入达101.4亿元,与2023上半年(17.1亿元)相比增长了83.7亿元。

过去三年,许多明星举办过线上演唱会,无论唱得再好、转场再妙、舞美再绝,都难以完全替代线下现场带给人们的震撼与感动。作为体验式消费,一场live所能传递的音乐感染力与视听震撼无可取代,叠加过去三年被压抑的线下娱乐需求,线下演唱会市场如同久旱逢甘霖,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

何苗表示,这一爆发不仅得益于疫情期间线上演唱会的预热,更在于演艺市场的全面复苏和歌迷与歌手之间的双向奔赴。社交媒体上对演唱会片段的循环传播,更是进一步提升了这一热潮的热度。同时,随着体验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高质量的娱乐体验买单,这也为演唱会市场的火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演唱会为何如此迷人?

演唱会为何如此迷人?大家热衷于看演唱会的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心理需求呢?

答案在于其主打的“仪式感”、“参与感”、“互动感”。观众不再满足于当看客,而是沉浸其中,把自己当作演出的一部分。在万人K歌中,歌手和观众形成了真诚、自然的情感互动。“成为合唱的万分之一”让观众们找到集体归属感,体验到与歌手“双向奔赴”的快乐。像在今年周杰伦杭州演唱会上,虽然现场下起瓢泼大雨,但是全场齐唱“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让观众与演出融为一体。

对于年轻人来说,去演唱会不仅仅是听歌,更是去释放压力。沉浸式的体验搭配符号化的意象表达,让职场KPI和学分绩点带来的焦虑在两个小时的狂欢中尽情释放。尤其是在经历了三年疫情的封闭和压抑后,人们更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迷笛摇滚音乐节的火爆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何苗表示,演唱会有一种群体性的狂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振,通过现场氛围的每一个细节被无限放大。偶像崇拜、记忆链接和身份认同,让歌迷们找到了一种归属感和共鸣。而这种共鸣,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消费仪式和景观,吸引着更多的人投身于这一场视听盛宴之中。

演唱会经济大繁荣下的隐忧

在歌迷们为明星偶像欢呼时,一系列引发争议的现象也频频出现。有的演唱会门票因黄牛价炒上天;有的演唱会因“不可抗力”而临时取消;有的演唱会因上座率低、柱子票等问题登上热搜,甚至有的则因为现场体验感差,而被全场观众喊退票……在争议和讨论的背后,实则是大众对于音乐演出更高的期待,也是对演出市场向着更良性方向发展的追求。

何苗认为,要提升演唱会市场的整体质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设计、销售、技术、艺人表现到商业运作等多个维度入手,精心筹备每一场演唱会,力求使之成为歌迷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歌手涌入中国市场,演唱会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这已成为2024年显而易见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主办方与平台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演出市场才会走向更健康、更长线的发展道路。 要让演唱会经济“持续高歌”,归根结底还是要拿出更高品质的演出,唯有如此,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与认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演唱会 音浪 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