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大结局,十年来最好的评委会(六)
更新时间:2024-11-04 17:27 浏览量:19
一些艺术家作品的对立面并非针对特定对象,而是通过不同元素的拼贴,传达一种非明确的政治目标。作品中使用的素材来源多样,包括来自不同拍摄者、官方机构和民间机构的影像,以及官方音乐和一些传播受限的音乐。
这些元素的拼贴让意义在观众的观察中逐渐浮现,作品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导向目标。这种创作方式也引发了对楼夜电影和拉锁部电影的讨论:如何在电影中处理创造出来的现实主义?视频影像的出现,如何改变了自新现实主义以来对拍摄现实的根本认知?这正是本届橄榄节几部电影持续探讨的核心议题。
今年的橄榄节是华语电影的丰收之年,尤其在平行单元中,涌现了多部中国电影。
然而,并非所有作品都令人满意。一部台湾导演的电影令人尤为失望。
该片技术水平低劣,审美风格过于倾向MTV和电视化。影片讲述台湾年轻人的愤怒,但剧本糟糕,未能展现政治环境对青年愤怒的直接影响,仅仅呈现年轻人打砸抢的场景,穿插一些新闻片段,显得牵强附会。
这部电影缺乏合理的立足点,其呈现的愤怒也缺乏正当性。大陆媒体对这部电影表达了强烈的厌恶,港台媒体虽然态度相对宽容,但也并不看好。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影评人周获奖的华语片——导演曾佩玉的处女作,由吴可希和李康生主演,获得了评审团大奖。曾佩玉是一位典型的ABC,父母是香港人。
一部由美国长大的华裔导演拍摄,关于纽约生活的电影,却呈现出一种“去纽约化”的感受。影片主要场景设定在一间按摩院内,大量的室内戏几乎看不到纽约的城市景观。
影片着重展现的是城市中人物的状态,而非通过按摩院体现纽约的特色。由于中国城按摩院的普遍相似性,观众很难分辨故事的发生地究竟是纽约还是其他城市。
据导演和演员称,这是导演的刻意设计,旨在淡化地域性。
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或许难以理解,但导演的意图非常明确。经验丰富的演员吴可熙和李康生出色地诠释了导演的构想。
尽管部分情节略显老套,但影片整体完成度较高,并触及了当下热门的海外华人生活主题。该片最终斩获某奖项,并在戛纳电影节上有所斩获。
另一部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电影《白云仓狗》,由曾微亮执导,讲述了一位泰国非法移民在台湾照顾残疾儿童的故事。该片获得了金摄影机奖特别提及。
然而,影片的叙事和拍摄手法略显老套,与以往的移民题材电影并无太大区别,冗长且缺乏新意。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持续存在的念经诵读声和残疾儿童发出的声音,但整体的声效运用手法较为平庸。
《白云仓狗》的主题与台湾近两年对移民的包容态度相符,这也可能是其获奖的原因之一。虽然影片本身缺乏亮点,但其切合时事的主题使其在戛纳获得了一席之地,这与台湾文化部近年来持续推送类似题材影片的策略不无关系。
2023年戛纳电影节的另一大亮点是动画电影的强势入围。主竞赛单元、一种注目单元以及导演双周单元均有动画长片入选,戛纳还特别展映了一部动画长片,并为吉卜力工作室颁发了综艺成就奖,这与去年拒绝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戛纳共有七部动画长片入选,似乎抢尽了安纳西动画电影节的风头。
在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最后一天,放映了由米歇尔·阿詹纳威希余斯执导的电影《珍奇之物》。同期,特别展映单元则呈现了法国动画片《安吉洛在奇幻森林》,该片导演此前执导过著名的《我在伊朗长大》。
双周单元放映了日本动画片《猫妖小幸》,而一众关注单元则选择了动画片《漂流》。
《珍奇之物》在竞赛单元最后一天放映,或许因为观众的疲惫以及影片本身缺乏亮点,导致反响平平。尽管如此,影片并非如一些评论所言的那样糟糕,只是略显平庸。
《猫妖小幸》的剧情略显幼稚,更适合儿童观看。尽管日本动画制作水平一直很高,但这部作品在剧情和制作方面并未展现出太多亮点。
《漂流》则令人印象深刻。导演Games Cyberlodis在动画制作方面展现了独特的构思。
影片讲述了一只独立生存的猫在洪水中与其他动物组队求生的故事,如同动物版的诺亚方舟。其叙事角度新颖有趣,并且能够引发观众对导演创作经历的联想。
此外,短片竞赛单元也放映了两部作品:《美丽的伤疤》和《Voca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