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勇者”田沁鑫:为敦煌,为青年

更新时间:2024-11-12 19:56  浏览量:18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一眼千年的敦煌,常书鸿之女常沙娜曾经这样写道:我在大漠荒烟中修行着自己艺术人生第一阶段没有学历的学业,而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同样在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的创作中修行,她曾为“敦煌在中国,而敦煌学在海外”而意难平,也曾被大美而不可轻言的绝美线条折服,于是,她带领一众主创贯穿全年、为情而造文,12月7日,一场心灵深度交感的古今互动将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启。

国家院团的勇气:呵护青年演员的成长

对于这样一部整合国家话剧院院内院外资源的年度舞台剧,一人饰演两角的领衔主演张艺兴无疑是舆论焦点,田沁鑫说,“张艺兴、关晓彤、罗一舟、胡先煦这样的青年演员进入国话,在话剧舞台上感受那种对于人物逻辑性和连贯性的理解,还能发挥自己的优长,如果有一天观众发现艺兴台词说的也非常好,这恰恰是国家级院团提供的平台。能够让他们从艺术院校毕业之后,离开了学习的土壤,还能在这么好的氛围中继续探讨表演艺术,体现的正是国家院团对青年演员成长的呵护,也不辜负年轻人对剧院的期望,更展示了国家话剧院现代开放的姿态。在《抗战中的文艺》《北京法源寺》中,他们都已经参与了演出。”

同时,田沁鑫澄清了一个概念,“很多演员在来到国话之前认为表演是第一位的,不是这样的,语言和说话才是第一位的,就像芭蕾舞演员,立足尖是标识一样,话剧就是说话的艺术,首先要把话说好,之后才是表情达意的能力。”

从现代爱情故事平行穿越到1935年,再从常书鸿先生的热爱中去寻找与敦煌印象的初遇,这部音乐话剧里的角色设置对演员要求很高,田沁鑫眼中的张艺兴,唱跳节奏都好,而且非常用功,“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诗史《伟大征程》中出演的志愿军小战士给了我信心,所以让他来演这种既需要有台词和表演,又需要演唱和舞蹈节奏的角色,还是非常适合的。”

辛柏青、孙红雷、宋佳……田沁鑫为年轻的演员们请来了国家话剧院的多位实力派演员,作为表演指导的孙红雷出现在排练场的那天,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敬告各位别浪费自己的时间”。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张艺兴在内的满台青年演员,要把生活植入到自己演的每一个角色中,哪怕只有一句台词。“我记得自己演的第一个电视剧,只有60多场戏,后来制片人和导演说,这孩子虽然长得难看了点,但戏还行。作为演员要珍惜在台上的每一秒,甚至排练中的每一秒,在心里丰富自己的角色,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要还原成一个具体的人。”而这样的现身说法在田沁鑫看来同样是促成青年演员迅速成长的一个路径。

摄影/罗兵

创作团队的胆量:用戏剧解剖敦煌,让年轻人接受敦煌

面对浩瀚的敦煌文化,田沁鑫甚至在创作中还在反思,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排敦煌题材,“我怕我会以偏概全,或者在全貌的展现上,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跨越千年的点,于是就找到了现在的视角——两场交织的爱情,一个是1935年的常书鸿的视角,一个是现代年轻人张然的视角。“才华或许够不到伟大的敦煌艺术,我们就需要用胆量和勇气来创作。提起敦煌,首先就是飞天和造像,看起来是绘画艺术,却也有着一种画出来的音乐的感觉。”在田沁鑫心中,做敦煌,音乐是必要的。

今年5月剧组赴敦煌采风也是田沁鑫第一次去敦煌,之前对于敦煌的印象完全来自于从事美术的妈妈画的工笔画,“妈妈很喜欢敦煌,所以去了之后我也给妈妈打了视频电话,让她看看现在的敦煌是什么样子。当年我的母亲在敦煌也曾经看入了神,感觉凿井都动了起来,那种感觉异常玄妙。或许我没有那么强的能力把这么美妙的感受呈现出来,我只能做一个现代的故事来反衬出它的灿烂。和敦煌艺术相比,我们只有望尘莫及和无限憧憬,但我们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尊重的层面,这样就会畏手畏脚,会胆怯。”

摄影/罗兵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敦煌记忆,有的是绘画,有的是动画片,而田沁鑫则希望这部剧不仅可以让敦煌艺术年轻起来,更希望通过戏剧的解剖,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借此感受敦煌。田沁鑫介绍说,“往常剧组的多媒体设计都是一个团队在做,现在则是有4个团队在做,光现场拍摄就有两个团队,一个是外景,一个是内景,内景还会同时在现场做技术拍摄,所以这次的创作是集体的智慧,我个人只是个组织者。我一直在跟团队说,如果我们仅仅用俗世层面的平行时空来理解这件事,就可惜了。这一次和敦煌艺术的连接,要抛弃掉俗世层面的认识,感受一种从绘画中抽象出来的艺术精神。”

摄影/罗兵

传承者的力量:有责任寻找一种更高的智慧

“时代呼唤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大家也像是受到召唤一样,这不是我个人的力量,而是这个时代赋予的。”田沁鑫说如果不是做导演,她其实是一个挺安静的人,但命运选择了她在这个时候来当院长,心里也突然间就出现了“责任心”几个字。“靠自己的智力来平衡创作和行政之间的关系,确实体力支出还是比较大的。但探索敦煌艺术则需要找到一种更高的智慧,这时体力就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需要一个更大的心胸和格局。”

以前做导演,田沁鑫的工作比较纯粹,只干一件事。现在同时还有行政,“但如果把行政当成一个很累的事情,或者想起来就有一些障碍,也就辜负了这个职业,如果我总是纠结于丢掉艺术家身份去做纯粹的行政,还是丢掉行政回去做纯粹的艺术家,就会如坐针毡,而我也确实经历过这样的阶段。”自从当了院长之后,田沁鑫就一直记着前辈院长的一句话:服务艺术家。“这个传统需要一直传承。把这个想清楚了就轻松很多。作为导演,可能现在自己不用什么都去亲力亲为,而是需要有一些智慧,这次做《受到召唤·敦煌》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学习让自己再添一些智慧。”

摄影/罗兵

在剧组,田沁鑫常常会拿体育健儿来提振演员的精气神,“在国际赛场,我们的体育健儿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和表达,相比之下,我们也要有更优质的人才和作品出现,必须和时代同步伐。郑钦文说,我为我的祖国还能再战三个小时,而我们的战场就是顺应科技与艺术结合的趋势,做出代表国家艺术水准的作品,演给更多人,甚至演到世界上去。”

从CNT现场到舞台上的即时拍摄,再到引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家和青年演员,田沁鑫给未来国家话剧院的定位就是国际传播,虽然仍在探索,但她却异常笃定,“国际知名的艺术节和戏剧节,都是由本民族的语言构成的那些国家故事和人民故事,艺术是表达本国故事最重要的手段,我希望有一天,世界人民能够感受到中国语言艺术的魅力。

摄影/罗兵

田沁鑫说:“我们曾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有着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大国,如何能让这种叮当作响的像珠落玉盘一般带有韵律的诗歌性语言,让更多的人通过看字幕,感受到这个古老大国的文化精神,更通过语言传播出去,这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一件事。中国国家话剧院有这样的文化责任,希望在文艺出海的时候,我们能够有机会去传播语言的艺术魅力。之前我们的京剧、杂技、歌舞、民乐都已经做得很好,而我们希望能让国外观众感受到中国语言的厉害,同时传递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美好。因此未来《受到召唤·敦煌》或许会有剧场版以及国际巡演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