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先生刘德华:一个有国界的艺术家

更新时间:2024-11-13 17:13  浏览量:14

先生刘德华:一个有国界的艺术家

文:林梢雁

1

民族大义无需修饰,最直白的演唱就是最高的敬意。

这句话,我想送给刘德华先生。

在中国,只有德高望重者,才能称之为先生。

我想,华仔担得起这个称呼。

11月1日,香港歌坛四大天王之首刘德华因为在台北小巨蛋演唱会连7唱《中国人》而燃爆全场。

48小时内,63岁的华仔连开4场演唱会,每场必唱《中国人》。

这不仅对于他的体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单刀赴会硬钢台独分子的阻挠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一个中国人,华仔基因里根植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他这是拿命去拼。

那一刻,音乐如水,浸润无声,熟悉的旋律像一条情感的纽带,连接起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毋庸置疑,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这场演唱会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中国人》前奏有长达数十秒的情境渲染:

中华舞狮、简体汉字、中国红、青花瓷、水墨狂草汉字龙、实体龙兽……

华仔以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对民族精神的崇高宣扬,激活了全世界中国人的血脉觉醒,凝聚起华夏儿女无穷无尽的力量。

统一,华仔开了第一腔。

2

年轻时帅气的华仔是千万少男少女的偶像。

那时候,笔记本上的小贴画、精美的钥匙扣、宿舍里墙上的大幅海报,商店里为数不多的产品代言人,全都是华仔那明媚的面孔。

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大浪淘沙,岁月冲刷,那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只有凭着歌手的人格魅力,歌曲才更加有魅力。

华仔不仅是我这个年纪人的青春记忆,而且他还几代老少通吃。

很多家里,儿子女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三代,大家全都喜欢华仔。

向阳而生者,难至迟暮。自强不息者,永远青春。

舞台上的华仔永远年轻,永远熠熠生辉,无数偶像为之倾倒。

无论什么年纪,他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永恒追求不变,他爱国爱港的底色永远不变,他无论何时何地都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信念不变,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引领不变。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国家和民族遇到困难,总有一些人将自己紧紧地与民族、国家的发展命运相契合。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说:“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刘德华对演唱会台下的台湾同胞说:“我要唱一首我和你们的歌:中国人!”

仰望中国历史的天空,最璀璨夺目的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跨越五千年时间的长河,最绵延不绝的还是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我们每一代人,包括屏幕前的你我,都从历史的画卷里匆匆走来,又向历史的画卷深处缓缓走去。

而刘德华,必将像那些先驱前辈一样,在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

《中国人》的词曲作者,都是中国台湾人。

写歌的用了脑,唱歌的用了心,听歌的人用了情。

但不出所料,肯定有人会嗤之以鼻:艺术无国界,艺术无政治,不要想太多!

说这话的人,是被严重忽悠了。

当年《泰坦尼克号》进入中国,太多中国人被电影中西方的普世价值所折服。

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已经悄悄渗透到中国人的心里,而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产生了动摇。

却没有意识到,当资本主义文艺要渗透到社会主义社会文艺中来的时候,他们就高呼文艺无国界的口号。

就像他们一遍遍高呼科学无国界,却对中国以华为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围追堵截疯狂逐杀一样的套路。

但是,当代表中国价值观的文艺作品要进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时,他们就会群起而攻之。

也只有迎合西方普世价值的中国电影、文学作品才可以获所谓国际大奖。

很多中国人总是太善良:在世界普遍存在阶级、党派、宗教等矛盾的情况下,艺术怎么可能无国界呢?

可以负责任的说,每一件艺术都带有它独有的使命。

我们每个人也都生活在国际的国内的政治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仔的《中国人》犹如解放的号角,越千年,意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