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让民歌在传承与创新中唱响!“泉”在济南——第十届济南国际合唱节山东民歌合唱专场音乐会成功举行

更新时间:2024-08-27 22:42  浏览量:46

齐鲁青末了,经典永流传。8月26日晚,“泉”在济南——第十届济南国际合唱节山东民歌合唱专场音乐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合唱团队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演绎了一首首经典的山东民歌,奉献了一场齐风鲁韵的视听盛宴。

山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山东人民通过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集体创作出来的民歌,真实地记录了山东的民风民俗和历史变革,同时也反映出了山东人民的性格特征、精神气质、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这些民歌为建构人们的精神世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齐鲁文化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在济南——第十届济南国际合唱节精心组织策划了本场山东民歌合唱专场音乐会,以合唱的艺术形式呈现灿烂的山东民歌文化,旨在展示齐鲁大地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民歌作品,推动山东民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增强齐鲁儿女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首先登场的烟台春天合唱团演绎了《踏着浪花耕海来》《打秋千》两首经典作品,以浓郁的胶东特色为整场音乐会拉开了序幕。《踏着浪花耕海来》以欢快的旋律表达了本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大海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山东渔民的劳动风采。《打秋千》由山东潍坊的民歌改编而成,描写的是农历三月初三过清明节的时候,妇女结伴出游去打秋千热火朝天、兴高采烈的情景,极富生活气息和趣味性。

东营市河之韵合唱团当晚带来的《摇着黄河走东西》《黄河口放歌》两首作品,则让现场听众深刻感受到了浓浓的黄河文化印记。《摇着黄河走东西》一曲展现了高亢激昂、荡气回肠,充分展示了东营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黄河口形象歌曲《黄河口放歌》是首次以合唱的形式改编,加入了“黄河号子”元素,该曲气势磅礴、节奏欢快、朗朗上口,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充分展示了河海交汇、野生鸟类、新生湿地等黄河入海口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东营儿女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信心和决心。

来自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的“齐风韶韵”合唱团带来的《光尘入归梦》《沂蒙山歌》两首作品让现场观众眼前一亮。《光尘入归梦》是根据“五音戏”剧目改编的合唱作品。据了解,五音戏是淄博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唱腔婉转、妩媚,素有“北方越剧“之称。而《沂蒙山歌》是在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无伴奏合唱歌曲,保留了民歌悠扬、绵长的特点,通过男女声高低音的融合与交错表现出歌曲独特的魅力。

随后登场的泰山大剧院童声合唱团现场演绎了《花蛤蟆》《四季泰山》两首作品,他们以天籁般的嗓音、娴熟的技巧和甜美的笑容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和赞美。《花蛤蟆》是一首富有浓郁方风格与儿童情趣的山东儿歌,采用了模仿、描绘与夸张的手法,表现农村儿童在认识蛤蟆的过程中感到好奇、新异、喜悦的心理活动的儿歌,语调表现十分生动。《四季泰山》则是合唱团青年指挥黄鸽的原创合唱作品,展现出“五岳之首”泰山的四季变换,用童声传递出对家乡的热爱。

山东剧院室内合唱团当晚他们以一首《爱永在》(歌剧《沂蒙山》选段),生动展现了感人至深的“沂蒙精神”。《爱永在》是中国民族歌剧《沂蒙山》的经典唱段之一,作曲家栾凯将戏曲板腔体结构融入到本段作品当中,让戏剧的张力变得更加明显,通过速度和技巧等多种方式让人物的情感变化更加富有深意,表现了主人公林生对家乡与妻子海棠的思念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使听众感受到其在抗抵日寇时的英勇与无畏,彰显了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最后登场的济南泉之韵合唱团现场演绎了《四季歌》《我的车悠悠》两首经典历城民歌。《四季歌》是一首具有典型山东民歌风格的民歌小调,主要流传于农村和山区,具有抒情性、叙述性、诙谐性的特点,曲调由较为典型的四个具有“起承转合”特点的乐句构成,四句叠加重尾,是山东民间小调中最普遍、最常见的曲体之一。《我的车悠悠》则是一首豪迈粗犷的秧歌调,秧歌是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的类称,通过合唱的展现,听众感受到了农民朋友喜迎丰收的生动场景。

斯文在兹,弦歌不辍。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在合唱形式的演绎下,让听众深刻领略到了灿烂的山东民歌文化,音乐会在一片掌声中落下帷幕。

济南国际合唱节自2014年创办以来,以其开放的姿态和创新的精神,为推动合唱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济南国际合唱节将持续打造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构建承载传承与创新使命的文化桥梁,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做出济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