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自到我们” ,“音乐午茶”飘出海派音乐的百年岁月
更新时间:2024-08-28 07:08 浏览量:82
《西风的话》、《玫瑰三愿》、《花非花》......这些在中国音乐史上被广泛传唱的歌曲,都是由“伟大与传承”的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黄自先生创作。
今年适逢黄自先生诞辰120周年,日前,“百年海派音乐周:从黄自到我们”在上海音乐厅上演,据海派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艺术指导钱蕊嫣和作曲家高翔两位策划人的介绍,作为上海音乐厅8月音乐午茶的项目,该次系列演出将持续五天,通过演绎经典音乐作品,让市民体味海派音乐百年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音乐的“一代宗师”黄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对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和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自早年展现出了卓越的音乐天赋,远赴美国深造。1929年,黄自学成归国,开始投身于音乐教育事业,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现上海音乐学院)任教,并兼任教务主任。他不仅在课堂上传授作曲技术理论,还积极从事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如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等。
黄自的音乐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复调音乐、清唱剧等。他的代表作品如《长恨歌》、《怀旧》、《抗敌歌》、《旗正飘飘》等,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还展现了高超的作曲技巧。其中,《长恨歌》是他唯一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也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部清唱剧作品;《抗敌歌》和《旗正飘飘》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合唱曲,被誉为“爱国歌曲之王”。
此外,黄自还积极投身于音乐理论研究和音乐教育实践,编写了多部音乐教材和论著,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丰富的音乐遗产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代宗师”。
以“海派音乐”来推广高雅艺术2023年4月31日,上海音乐厅“音乐午茶”将92岁张伯藩创作的《飘落的音符》和41岁高翔创作的《沪情》联合在同一场演出里,以钢琴独奏的形式,由钢琴家钱蕊嫣进行演奏。两部作品都描述了作曲家对上海的印象,囊括了许多弄堂童谣的旋律元素。颇具上海风味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一经推出,大受现场观众的欢迎。
由于《沪情》的成功,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厅开始推广“海派音乐”的概念,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海派音乐”系列项目的孵化。
在今年恰逢黄自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钱蕊嫣和高翔于是就酝酿了这样一场“百年海派音乐周:从黄自到我们”的系列演出。
五天“五个主题”演绎海派音乐此次系列演出回顾海派音乐的百年发展历程,时间回溯到上世纪30年代:音乐历史舞台的大幕徐徐拉开,从1930年直至当下,音乐会将作曲家黄自为代表的流金岁月和当代作曲家的璀璨时刻串联起来,通过演绎经典作品,让市民在其中体味海派音乐百年的传承与发展。
8月26日的第一场演出主题为,“中国现代音乐的起源,中西音乐初次碰撞——1930年至1940年”,演出海派音乐的早期经典作品,曲目有黄自的《玫瑰三愿》、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陈歌辛的《夜上海》、贺绿汀的《四季歌》等经典之作;第二场8月27日是红色印迹专场,主题为“解放后激情澎湃的红色革命音乐——1950年至1969年”,主要体现新时代的新创作,曲目精选了何占豪和陈钢的《梁祝》(节选)、丁善德的《玛依拉》、吕其明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展现民族精神与时代新风貌;第三场8月28日的主题为“人文再铸专场,改革开放后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重铸——1970年至1989年”,踏入多元化时代,传统音乐在新的土壤不断进行传承与创新,音乐会上演刘德海的《天鹅》(节选)、陈钢的《金色的炉台》、王建中的《彩云追月》和《百鸟朝凤》等作品>
后面两场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海派音乐,第四场8月29日为繁花年代专场,主题为“多元化的千禧年代——1990年至2009年”,其中有陆在易的《家》和《盼》、金复载的《舒克和贝塔》、《哪里不平哪有我》、《滑雪歌》等,唤起大家对新世纪新时代的美好回忆;最后一场8月30日璀璨时刻专场,主题为“当代年轻作曲家的作品,用音乐把生活染上颜色——2010年至2024年”,这场音乐会既是对经典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曲目有高翔改编黄自的《西风的话》,还有高翔与年轻的上海作曲家张薇雯、张莹和赵亮钧的原创作品《一个音的歌(雨巷)》、《一朵红红的玫瑰》、《莺啼绿柳》、《童趣四季》和《瞬间》,传递了对经典深刻的致敬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希冀着海派音乐文化在未来继续璀璨绽放。
一群爱好音乐的人,共同助梦在这次“百年海派音乐周,从黄自到我们”系列演出中,钱蕊嫣和高翔倾注了很多的心血:整个五场的钢琴演奏都由钱蕊嫣来演出,曲目超过60多首,总演奏时长接近5个小时。高翔负责五场演出的曲目编排和导赏,工作量非常大>
来自国内、国外的很多热爱音乐的专业人士,也纷纷助力海派音乐的推广:参加第一场演出的小提琴演奏的黄晓俊,专程从德国赶来,她对记者说,当她知道有这样一个公益项目,她推掉了德国的工作,专程来沪进行演出;单簧管演奏者陈其然,在上海也是专业的单簧管老师;负责演唱的男中音柴源和次女高音严静怡,都曾在德国深造音乐,他们对记者说,当他们唱起这些大家曾经耳熟能详的曲子,感觉非常亲切和激动>
另外,还有女高音肖欣怡、男中音吴轶群两位歌唱家,琵琶演奏家李莉、青年二胡演奏家谢若瑶、青年古筝演奏家殷敬宜、青年小提琴演奏家王素行、青年作曲金晶、海派音乐文化专项基金会主任庄岩炎、青年经理人倪隽逸,以及出身音乐学专业的音乐午茶项目负责人倪婧与聂莹等都加入到了百年海派音乐周的大家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