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唱红《洪湖水浪打浪》的王玉珍 丈夫离世20年后 88岁的她现在如何?

更新时间:2024-11-20 19:25  浏览量:14

还记得那首传唱了62年的《洪湖水浪打浪》吗?2024年新年第一天,一段88岁的王玉珍清唱这首经典歌曲的视频让不少网友都红了眼眶。

岁月带走了她曾经嘹亮的歌喉,却带不走那份打动人心的真情实感。

说起《洪湖赤卫队》这部经典老电影,为啥62年过去了还能让那么多观众念念不忘?编剧写得好,歌曲传得久,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王玉珍饰演的韩英。

不过你们可能不知道,当年这个角色差点就与王玉珍失之交臂。1961年,当电影版《洪湖赤卫队》开拍时,北影厂想让当红花旦谢芳来演韩英。

理由也很充分:一是谢芳因《青春之歌》走红,有明星效应;二是人家也是湖北武汉歌舞剧院出身,演过《白毛女》《小二黑结婚》;三是长得更符合"银幕美人"的标准。

这事闹得挺大。武影厂坚持要用原班人马,说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原汁原味"。王玉珍当时特别懂事,表示自己可以像郭兰英、王昆那样做配音就行。

但最后是周总理一句"演韩英是演英雄,又不是演美人",才让这件事尘埃落定。

就这样,王玉珍登上了大银幕。电影一经上映,立马引起轰动。《洪湖水浪打浪》《手拿碟儿敲起来》《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些歌曲传遍大江南北。

而王玉珍那朴实无华又充满力量的表演,也让她一跃成为与谢芳齐名的电影明星。

说到这里,不少人可能会问:演员的颜值到底重不重要?说实在的,谁不喜欢看漂亮的演员啊。但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从来都不是外表,而是那份发自内心的真诚。

就像王玉珍,她把自己的人生经历都融入到了韩英这个角色中,让观众看到的不只是一个银幕形象,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革命女性。

时光飞逝,当年那个在舞台上激情演唱的姑娘,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但每当有人提起《洪湖水浪打浪》,提起王玉珍,大家想到的不只是那些动人的旋律,更是她用真心演绎的艺术人生。

这不禁让人好奇,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88岁的她现在过得怎么样?且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玉珍的故事,看看这位老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看过《洪湖赤卫队》的人,可能很难想象,那个在银幕上光彩照人的韩英扮演者,曾经是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孩子。

1935年,王玉珍出生在湖北沔阳的一个贫困农家。要说她的童年记忆是什么?就是一碗豆瓣酱拌糙米饭,家里连张像样的凳子都买不起。

这哪是什么童年啊,简直就是她后来在《洪湖赤卫队》里唱的"没有钱,泪汪汪,撕块破布做衣裳"的真实写照。

1940年,老天爷给这个家又是一记重锤。王玉珍的父母在老家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带着才5岁的她逃到大武汉讨生活。

可谁知道,到了大城市的日子也不好过。小小年纪的王玉珍,天天要跑到附近的工厂捡煤渣,卖几个零散的小钱补贴家用。

有人说,时代的巨轮总会给努力的人一个机会。1949年5月,武汉解放了,14岁的王玉珍终于等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她被安排到武汉硚口区文化馆学习缝纫技能,本来以为这辈子就是个做衣裳的命。

可谁能想到,命运之神偏偏跟她开了个玩笑。技能培训班的隔壁开了个歌唱培训班,天生爱唱歌的王玉珍忍不住去报了名。

这一唱不要紧,直接把在场的老师和学生都震惊了。那嗓音,又清脆又明亮,就像百灵鸟一样,当场就被歌唱班收下了。

在那个年代,只要你有才华,就不愁没有发展机会。没过多久,王玉珍在小歌剧《小放牛》里演了个牧童,就被湖北省文化艺术团看中了。

虽然开始也是跑跑龙套,演演配角,但她学啥像啥,汉剧、楚剧、京剧、花鼓戏,样样都能拿得起来。就这样,20岁的她就成了团里的台柱子。

想想看,一个穷苦的农家姑娘,短短几年就实现了人生的"三级跳",这在过去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所以每当有人问起王玉珍为什么能把韩英演得那么真实,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她就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她懂得老百姓的苦,更懂得新中国带给人民的希望。

这段看似不经意的偶遇,却彻底改变了王玉珍的人生轨迹。从此,那个捡煤渣的穷苦女孩,踏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但没人知道,这条路上还藏着更多的惊喜和挑战,等待着她去发现和征服。

说起王玉珍的演艺生涯,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她在《洪湖赤卫队》里的表现。1959年,为了给建国十周年献礼,湖北省歌剧团准备排演这部大型原创民族歌剧。

当时团里可是采用了"公平竞争"的方式选角,24岁的王玉珍凭啥能从众多"韩英"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就凭她那副好嗓子和朴实的表演。

说实话,她可能不是所有演员中最漂亮的,但绝对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获得角色后的王玉珍可没闲着。要演好韩英这个角色,光有好嗓子可不够。她跑到洪湖边的农村,和当地老乡同吃同住,听老赤卫队员讲那些战斗的故事。

不仅如此,她还真去学了射击,连枪支的拆卸组装都练得有模有样。

为了唱好《洪湖水浪打浪》,她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研究湖北民歌特点,揣摩"洪湖的爱"和"家乡的情",把地方民歌和革命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再说《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段难度极高的唱段,她一遍又一遍地练,从"娘的眼泪似水淌"的柔情,到"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的豪情,每一句都练得情真意切。

你们知道最厉害的是什么吗?从1959年到1966年,王玉珍作为《洪湖赤卫队》的"韩英"A角,一共演了800多场,而且一次失误都没有出过!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她都得保持最佳状态登台演出。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王玉珍那股子"接地气"的劲儿。那会儿的艺术家可不像现在这么"娇贵"。下乡演出没有汽车?没关系,打上绑腿,背上行囊就出发。

演完戏还要给老乡们理发、打扫院子,帮房东挑水砍柴。远远望去,跟当地妇女没啥两样。

但正是这种"泥巴地里摸爬滚打"的经历,让她的表演更加真实可信。有人说,王玉珍不是一个典型的"明星",但她绝对是一个让人敬佩的艺术家。

因为她知道,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创造出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

这一路走来,王玉珍用实力证明了一个道理: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800多场无差错演出的背后,是无数个刻苦练习的日日夜夜,是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更是对观众的满满诚意。

说起王玉珍的爱情故事,还真是来得有点晚。当年她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演艺事业中,连恋爱的事都给耽搁了。直到1966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在某勘测设计院工作的工程师沈崇刚,这段迟到的爱情才终于开始。

沈崇刚是个江苏人,比王玉珍大9岁,1951年去苏联留过学,还混了个博士学位回来。这么个知识分子,你说跟一个从农村出来的演员能有什么共同语言?没想到这俩人一处就处出了火花。

特别是沈崇刚,比王玉珍年长几岁,生活中特别会照顾人,这可把王玉珍给暖坏了。

可是好景不长,特殊年代里,明星身份成了王玉珍的"原罪"。有人因为妒忌她演《洪湖赤卫队》获得的荣誉,给她扣上了各种莫须有的罪名。

批斗的时候,一个人冲上来照着她的腰就是一脚,直接把人给踹晕了。

王玉珍心想,自己这日子都这么难过了,可不能连累人家沈崇刚,就主动提出分手。结果这时候沈崇刚反而表现得更坚定了。

他自己日子也不好过,可就是认定了王玉珍,非但没退缩,还跟她求了婚。

1970年,35岁的王玉珍总算尝到了婚姻的甜蜜。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天,她就被叫回单位,还被派去湖北当阳接受劳动改造。

就这样,新婚夫妻一别就是三年。你说这是什么事啊?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连个见面的机会都没有。

但那个年代的爱情特别纯粹,就算是天各一方,两个人的心始终连在一起。直到1973年,王玉珍才获准回北京团聚。

第二年,他们的儿子沈峰出生了,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无限欢乐。

1981年,王玉珍调到中国音乐学院任教,终于和丈夫在北京安定下来。接下来的20多年,可以说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光。

沈崇刚在外头是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可回到家就变身居家好男人,主动承担家务,连做饭都包了。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11月,77岁的沈崇刚因病去世了。这个打击差点把68岁的王玉珍给击垮。幸好有儿子沈峰在身边陪伴,才让她慢慢走出阴霾。

回望这段姗姗来迟的爱情,33年的相守,温暖了王玉珍的后半生。有人说,来得晚的爱情未必不是好事,至少他们懂得珍惜,也更懂得如何去爱。

对王玉珍来说,这段婚姻虽然来得迟,但却是最温暖的港湾,给了她面对人生风雨的勇气。

说到王玉珍现在的生活,不少老戏迷总会问:为啥她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就不再登台了呢?

其实这事儿挺让人心疼的。那副曾经引以为傲的好嗓子突然受到了损伤,再也无法给观众呈现完美的演出了。王玉珍是个倔脾气,她说:"咱们不能靠假唱来糊弄观众啊。

"就这样,她毅然选择退出了舞台。

但王玉珍可不是那种会被困难打倒的人。唱不了歌,她就转型去搜集和改编民歌。这些年,她跑遍了湖北的山山水水,把一首首动听的湖北民歌整理出来,为湖北文化打造了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2003年丈夫离世后,她靠着这份对艺术的热爱,慢慢走出了失去爱人的伤痛。现在的王玉珍和儿子沈峰住在北京,虽然已经88岁高龄了,但从近照看,老人家精神矍铄,笑容慈祥。

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现在清唱《洪湖水浪打浪》时,虽然声音不复当年,但那份韵味和情感依然在。

问起长寿的秘诀,王玉珍笑着说:"我现在的任务就是颐养天年,不会去想那么多的烦心事。没心没肺、能吃能睡,反而会有一个更好的身体。

丈夫离世已经20年了,但王玉珍没有沉浸在悲伤里无法自拔。她说得对,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该学会放下。日子总得过啊,保持豁达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王玉珍,虽然不再像当年那样活跃在舞台上,但她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着自己的艺术生涯。从舞台到幕后,从演唱到传承,她用一生诠释着对艺术的热爱。

64年前,她用嘹亮的歌声唱响了《洪湖水浪打浪》,如今,这首歌依然在她的生命中回荡。这不正是艺术最动人的地方吗?它陪伴着我们经历人生的起起落落,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传承。

看着这位88岁的老艺术家,我们由衷地祝福她:愿她继续保持这份乐观豁达的心态,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因为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心中有爱,生命就会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