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隐形“杀手”,很多人一发现就是中晚期,一个动作快速自查!
更新时间:2024-11-15 00:50 浏览量:17
淋巴癌夺走多位名人生命
从央视名嘴罗京到台湾歌手阿桑,从《情深深雨濛濛》女星李钰到香港实业家霍英东,淋巴癌夺走了太多鲜活的生命。这个被称为"隐形杀手"的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
当前,淋巴癌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数据表明,全球每9分钟就有一位新患者被确诊为淋巴癌。淋巴系统,作为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由淋巴组织、淋巴管道及淋巴液构成,其中富含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如同人体的健康卫士,对外抵御细菌、病毒,对内则清除衰老、坏死的细胞,维护着我们的内环境整洁有序。
然而,当细菌、病毒侵入导致感染时,淋巴结会肿大疼痛并出现炎症反应。而当淋巴细胞发生恶性病变,不受控制地增长时,淋巴瘤便发生了。
淋巴瘤:年轻化的健康威胁
淋巴瘤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名第10。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淋巴瘤正迅速成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增的淋巴瘤患者数量也在以6~8万人的速度递增。更令人担忧的是,淋巴瘤正越来越多地威胁着年轻人的健康。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和器官的恶性肿瘤,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它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可以侵犯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
淋巴瘤因其早期症状不典型而被称为“最善伪装”的肿瘤。其症状如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等,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
警惕淋巴瘤的“伪装”
若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警惕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的最常见表现,可能发生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浅表部位,也可能发生在纵隔、腹腔、盆腔等深部。
局部压迫症状:当淋巴结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引起如声音嘶哑、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结外病变:淋巴瘤可侵犯任何脏器,如中枢神经系统、乳腺、肝脏、胃肠道、骨骼、睾丸和皮肤等,引起相应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全身症状:淋巴瘤患者常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被称为B症状,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超过38℃且持续3天以上、夜间盗汗浸透衣物、体重在半年内下降超过10%等情况,应考虑合并B症状。
淋巴瘤的治疗与希望
淋巴瘤并非绝症,它是目前控制率、治愈率较高的肿瘤之一。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可达80%以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也有60~70%。
淋巴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
靶向化疗:联合使用化学药物和靶向药物,精准杀灭肿瘤细胞,控制淋巴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放射治疗:对于局限性的淋巴瘤,利用高能量射线照射肿瘤部位,杀死或缩小肿瘤。
手术治疗:虽然淋巴瘤一般不需要手术,但某些早期局限的低度恶性淋巴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对于出现消化道出血、梗阻或穿孔等并发症的胃肠道淋巴瘤,也需要手术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年轻、身体状况良好的高危患者,或常规治疗失败、缓解后复发的患者。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如CAR-T细胞治疗、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等,为淋巴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预防淋巴瘤,从五点做起
为了降低淋巴瘤的发生风险,我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加强运动,提高免疫力:通过适当运动、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和积极心态,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避免放射线照射和接触相关毒性物质,如苯类、氯乙烯、砷等化学物质,以及含有“偶氮染料”的染发剂。
有效预防感染:预防与淋巴瘤相关的感染,如EB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幽门螺旋杆菌等,一旦感染应及早治疗。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虽然肿瘤不是遗传病,但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因此,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过热、煎炸、熏烤食物的摄入。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同时,积极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慢性疾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
一个动作快速自查淋巴瘤
自查方法:如果发现颈部等位置出现肿块,可通过自查来初步识别。
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在体表触摸浅表淋巴结,包括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如果摸到难以推动的硬块,且不痛不痒、持续增长,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进一步排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