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可&大阵象《月与歌》:融法语童声,粤语歌之美跨越国界
更新时间:2024-12-19 11:51 浏览量:1
年度大型原创音乐项目《岭南新民谣·粤语季》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方都市报、N视频、南都娱乐策划主办,联动文化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音乐厂牌、音乐平台等各方力量共同打造。
2024年正值粤语歌50年,在去年岭南新民谣第一季成功举办的基础上,今年《岭南新民谣·粤语季》聚焦粤语方言,邀请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有代表性的歌手、乐队、音乐人,全新打造11首优质原创粤语歌曲,写岭南四季流转,录湾区江海壮阔,唱时代社会发展,颂文化深邃广博。岁粤如歌,致敬闪闪发光的粤语歌黄金年代,更送给无限可能的音乐未来。
岭南新民谣·粤语季发布的最后一首原创歌曲《月与歌》,凝结了一次具有多重意义的珍贵合作:2024年不仅是粤语歌50年,还是中法建交60周年、广州与里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36周年。值此特别节点,来自法国里昂、享誉国际的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与来自广州的大阵象粤语合唱团,首次联袂演唱本土原创粤语歌。
《月与歌》歌名与“粤语歌”同音,由广州新锐创作者九时用茶作曲及填词,法国国宝级指挥家、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艺术总监及指挥尼古拉斯·博特(Nicolas Porte)亲自改译了贴合粤语原词的法语歌词。歌曲通过描写时代洪流中的变与不变,表达了粤语歌对数代湾区人的影响。两个合唱团以粤语和法语演绎,共谱中法文化交融的时代金曲。
合作缘起
一首歌,承载多重意义与情感
20年前,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上映,温暖的剧情和动人的童声合唱打动全球观众,成为影史经典。当中的主角皮埃尔由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以下简称“圣马可”)当时的领唱让·巴蒂斯特·莫尼耶出演,圣马可指挥尼古拉斯·博特担任音乐顾问,圣马可录制并演唱了电影中的音乐。电影的成功,也让合唱团获得了国际性声誉,成为法国里昂最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多年来,合唱团沿袭影片中“前辈”们唱演俱佳的传统,常受当地政府邀请为到访的各国政要演出,并在中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多次展开巡演,通过一场场演出在世界各大舞台绽放光彩。
邀请圣马可演唱粤语歌的想法,萌芽于月与歌厂牌主理人晴朗和寰乐文化总经理李国华的一次聚会闲聊。晴朗创立的月与歌厂牌和大阵象粤语合唱团(以下简称“大阵象”),多年来深耕广州,致力于传承和推广粤语音乐文化。李国华经营的公司专注于国际演出经纪业务,自2010年起便与圣马可保持着长达十余年的紧密合作关系,圣马可每年的中国巡演皆由其主办。
两人是认识多年的好友,在聊到今年圣马可的中国巡演可以做些什么时,双方的想法一拍即合:邀请圣马可演唱一首广州本土原创的粤语歌曲,以此纪念中法建交60周年、广州与里昂缔结国际友好城市关系36周年,并致敬粤语歌50年。一首歌,承载多重意义与情感。“从整个想法的提出,到确定具体歌曲,再到最后拍板,我们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李国华回忆。
合作的想法迅速成型,但落实的过程充满挑战。
首先,粤语发音对法国小朋友来说是最大难关。尽管过往在中国巡演时,圣马可已演出过几首中文歌曲,但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粤语。“对我们来说,中文已经很困难,粤语就更难了。”尼古拉斯·博特说。为了准确地掌握发音,法国小朋友根据大阵象标注的音标,逐字练习与记忆,足足学了一个多月,才能够相对准确地掌握发音。
其次,两个合唱团没有机会合练,只能通过线上沟通想法,再根据曲谱各自排练。“至于效果,全凭想象”,但底气是双方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经验。直到今年10月20日,圣马可中国巡演广州站演出当天,两个合唱团才在广州大剧院第一次见面,真正实现合排。
演出当晚,当大阵象作为特别嘉宾登场,与圣马可共唱《月与歌》时,现场观众都为之动容,沉醉于粤语与法语的歌声交融。一曲唱毕,现场掌声雷动。李国华感慨道,“最终的演出效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成为了这场音乐会留给羊城观众的美好回忆之一。”
演出翌日,在南都娱乐的邀请下,两个合唱团为岭南新民谣·粤语季录制了录音室版本的《月与歌》,经过超30版的制作迭代,此次发布的版本中可以听见相当多的细节。
创作理念
唱时代,粤语歌之美跨越国界
《月与歌》不仅展现粤语歌曲的独特韵味,更融入广州本土的文化元素,通过描写时代洪流中的变与不变,表达了粤语歌对数代湾区人的影响。
词曲作者九时用茶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近年来不少本土粤语歌佳作皆出自他的手笔。这首歌的创作源自朋友的启发,九时用茶先是确定以“粤语歌”的同音字“月与歌”为题,写一首新歌。
其后,他从“月”联想到家喻户晓的《彩云追月》和童谣《月光光照地堂》,因此将两首歌的音乐动机融入到《月与歌》的旋律当中。此外,月亮还象征着对往日美好的追忆,九时用茶联想到曾经粤语歌繁盛的年代,如今也寄托了许多人的情怀。
“歌”自然指的是粤语歌,它是大湾区人共同的记忆与情结,甚至是人生道理的启蒙。“对于很多70后到90后的大湾区人来说,很多关于人生的道理都是从粤语歌里学到的。粤语歌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观,支撑我们走过一段人生路。”于是,他以饱含情感的真挚字句写下,“从前老歌里涌起的热泪感,盖上过的风尘,支撑起我人生路前行。”
编曲则由大阵象音乐总监超哥操刀,他为这首歌编写了四个声部,并在中段加入了一小段《一生所爱》的唱词和旋律,以致敬粤语歌经典。
进入排练阶段,尼古拉斯·博特更主动提出要将粤语歌词改译为法语版本。他在了解粤语歌词的原意后,亲自填上符合意境的法语歌词,一首粤语和法语优美交融的《月与歌》便由此诞生。
尼古拉斯·博特是圣马可的创立者,在过去20年里,他带着合唱团已来过中国高达30余次,每次来都能收获不同的惊喜,他也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中国和中国文化”。尼古拉斯·博特视此次合作为一次接触广州文化的契机,“《月与歌》是一首很美丽的歌曲,传达了中国以及广东的特色,小朋友们也非常喜欢。”
此次借由《月与歌》牵线两个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合唱团合作,参与其中的各方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
晴朗分享,尽管两个合唱团真正接触的时间非常短,但彼此都产生了深厚的情谊。法国小朋友和中国的年轻音乐人们,在演出后台拥抱、欢笑、唱歌、互换礼物和联系方式,分别之际,有人还流下了不舍的泪水。那一刻,音乐跨越国界、连接人心的意义具象化了。
李国华表示,这次合作体现了中法民间音乐交流的力量,“中法合唱团的年轻音乐人因演出交流产生的友情,成为了难忘的回忆。”
尼古拉斯·博特则认为,“因为我们居住在法国里昂,没有很多机会和中国产生联系。通过此次合作,小朋友们能够感受到中法文化交流的融洽,对以后的中法文化合作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
文化传承
一道桥,照见两端热爱与坚守
《月与歌》犹如一道桥梁,是中法文化交流合作的体现。“桥梁”的两端,地理相隔万里,语言、文化也各自不同,但相同的是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各自文化、艺术理念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传承。
“桥梁”的那端,圣马可由尼古拉斯·博特创立于1986年,对挑选成员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入选者除了合唱技术过硬之外,还必须拥有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尼古拉斯·博特告诉南都娱乐,创立圣马可的想法源自他小时候参加合唱团的经历,“我希望组织更多小朋友,让他们能拥有一个更为专业的合唱团,带他们到全世界巡演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2004年,圣马可凭借《放牛班的春天》在国际上声名鹊起,此后演出足迹遍布全球许多国家,一代代成员演唱和传承原汁原味的电影歌曲,传播法国文化。回忆起电影拍摄的往事,最令尼古拉斯·博特印象深刻的是,电影里大部分的小演员一开始都不会唱歌,“但是在我们创作这部电影时,两个半月之内,通过我们的训练,他们真正学会了唱歌,成为了真正的合唱团成员。”
李国华和尼古拉斯·博特合作十多年,双方对音乐教育、艺术传播都有着共同的理念与坚持。每次圣马可来到中国巡演,他们都会共同发起如“弱势群体关怀计划”等有意义的策划,邀请残障人士或心理障碍人士免费观演,通过音乐传播爱,唤起更多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正如尼古拉斯·博特先生所说,创建和经营合唱团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更多人带来正能量。”李国华说。
“桥梁”的这端,是一群热爱粤语文化的音乐人,常年坚持创作与推广具有本土特色的粤语歌曲,在当前这轮粤语歌回潮之前,就一直在这块小众领域认真栽种、深耕,直至如今开花、结果,尽管果实尚有许多生长空间。
九时用茶从小深受香港流行歌曲的影响,上初中时有一天“突然开窍”,随口哼出了一段旋律,由此开始尝试创作粤语歌。但直到等待和摸索了十余年之久,他才终于有机会发表自己的首张粤语歌专辑《我们这一伙》。他不擅长演唱,于是找来不同歌手唱自己写的歌,专辑制作费用也全由他一人承担。“这件事当初听起来是很滑稽的,一个不会唱歌又不懂乐器的人,想出一张自己的粤语专辑,但我就是很希望自己的创作能被听到。”
这张专辑发行后,九时用茶才算入了行,真正开启他的粤语歌创作事业,陆续推出了“广州三部曲”等作品。“只要可以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东西,饿不死,就很好了。”九时用茶如是说。
粤语歌创作巨匠黄霑在其博士论文中,将1974年视为粤语流行歌的分水岭。当出生于1974年、向来喜欢粤语歌的晴朗读到这里时,竟也感受到了一份“冥冥之中的使命感”。此后,这份使命感与他的个人事业紧密相连。
2017年,大阵象由晴朗在广州成立,包含歌曲、音乐剧、脱口秀、讲座等一系列推广粤语文化的内容。合唱团则从2022年正式开始活动,成员皆为专业音乐人,秉持“用本土的语言唱本土的故事”,两年间已举办超过60场活动。
晴朗观察到,近几年广州乃至整个广东都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粤语歌创作者,原创粤语歌曲正在喷薄而出,而且是“写本土的故事、用本土的元素、体现本土的思潮”,这正是本土文化自信的体现。“经过多年厚积薄发的过程,我相信广东的粤语歌创作会走向更多元、更多创作者涌现的时代。”
《月与歌》(法语粤语版)
出品:南都娱乐
作曲:九时用茶
粤语填词:九时用茶
法语填词:Nicolas·Porte 尼古拉斯·博特
编曲:超哥@大阵象粤语合唱团
指挥:Nicolas·Porte 尼古拉斯·博特
策划/监制:晴朗 李国华
演唱:
(法国)圣马可童声合唱团 (Maîtrise Saint-Marc)
(广州)大阵象粤语合唱团
大阵象粤语合唱团
女高音:Flora、罗诗、Tinky 、嘉倩、佩儿、kiki、舒淇,vivi、黄伊琳
男高音:邓志舜、昌少、Yip、潘志钊、刘铧庆 、刘韵格(特邀出演)
男中音:超哥、劳伦斯、甘勇仪、Joy、罗嘉烨、钟锐
小提琴:白白
钢琴:佩儿、刘艾超(Karie Lau)
录音/混音:孙正
发行:月与歌音乐工作室
Le berceau se balance
(床前摇篮在转晃)
La langue maternelle est comme un vent doux
(妈妈母语似暖风滑睡床)
Le sitar joue doucement
(秦琴徐徐的扫荡)
Telles des gouttelettes annonçant le printemps
(奏起几抹春雨吹送入我房)
Discrèt’ment la tendresse se dépose
(柔情已不经意被安放)
Et la lueur de la lune nous illumine
(月光映衬歌诀照洒于地堂)
Quand les vagues nous emmènent vers des airs mélancoliques
(任时代尽淘浪 伴随骊歌去倾放)
Dévoilant mes émotions fortes
(将我最深感情绽放)
Les maisons délaissées, Les champs abandonnés
(门牌已给割分 农田也都退耕)
Mais je revois encore cette radio que j’ai aimée
(仍能记得这小收音机历史和年份)
Les larmes qui montaient jadis en écoutant de tendres chansons
(从前老歌里涌起的热泪感 盖上过的风尘)
M’accompagnant sur tous les chemins
(支撑起我人生路前行)
La ville change chaque jour, Les lumières s’éteignent
(迷城每天变更 霓虹也给抹深)
Je me souviens de mes chagrins d’amour que je chantais
(仍能记起我K歌之中为恋情悔恨)
Et malgré les étoiles filantes, je ne peux effacer toutes ces émotions
(浮沉里经过流星井喷潮水迫近 都不可抹掉这情分)
Alors continue à chanter l’amour
(让动听的老情歌被续吻)
La lune chante la patrie 明月传诵着故乡
Sa lueur illumine cett’ porte 月色将这趟门刷亮
Les vieux murs résonnent 渐老的幕墙
De tristes chansons 怀旧的点唱
Qui savoure chaque instant ? 谁懂珍惜细赏?
门牌已给割分 农田也都退耕
仍能记得这小收音机历史和年份
从前老歌里涌起的热泪感
盖上过的风尘
支撑起我人生路前行
迷城每天变更 霓虹也给抹深
仍能记起我K歌之中为恋情悔恨
浮沉里经过流星井喷潮水迫近
都不可抹掉这情分
让动听的老情歌被续吻
云月中夜行 暴雪中陷阵
蛰伏在这变迁旅途上续缘分
流逝中觅寻 “苦海 翻起爱恨”
苍老乐章的余震
佑护着这上锈的裂纹 “在世间”
抵抗愚乐的下沉
洪流纵使退隐 人潮也都转身
仍然替这里几多哀伤乐曲 而无憾
和弦也许已分解出寂寞感
却永有一种人
敢于凄雨黄昏上逐云
流行已经降温 斜阳也都染金
仍然替当晚闪闪歌星盛开而震撼
曾和你于那鎏金歌韵情深拥吻
怎么可再续这情分
让月与歌寄存此地共振
让月与歌
永伴我生 “明月照地堂”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黄超
统筹:贺蓓
执行统筹:钟欣 林经武 丁慧峰 彭思敏
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丁慧峰 钟欣 林经武 实习生 王静媛
编辑:刘芳 郑若琳 陈逸芬 蔡思思 彭思敏
剪辑/摄影:朱俊毅 林经武 钟锐钧
设计:金国华 尹洁琳 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