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民歌《茉莉花》:曾在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奏响
更新时间:2024-12-20 14:09 浏览量:1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举行,《茉莉花》在仪式上缓缓响起。
这首闻名中外的《茉莉花》,正是起源于南京六合民歌《鲜花调》。
《茉莉花》脱胎于《鲜花调》
六合民歌源远流长,据《六合县志》载,早在周代域内即有民歌、民舞结合演唱的乡人傩会流行。“猎丰则引颈高歌”的原始音乐,在六合产生、繁衍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民间小调《茉莉花》诞生于此。在《鲜花调》第六代传承人李亚太家中,有一份记有《鲜花调》的清代古唱本,上面写着,“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鲜花飘飘在奴家;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玉簪花……”
档案记载,1942年冬,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一名文艺战士何仿,随团来到江苏的六合、仪征一带开展反“扫荡”宣传工作。剧团途经六合县八百乡(即今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的金牛山下,何仿听到了一位民间艺人演唱了《鲜花调》。
1957年,何仿受命率合唱队随团赴京参加全军文艺调演。节目单中缺少一首江苏民歌,何仿经过反复思量,在原曲的基础上,前后增补,使旋律更加明朗欢快。同时,也对歌词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将歌曲三段都改唱茉莉花,焕然一新的《茉莉花》便诞生了。
《茉莉花》在北京首次演出就一炮而红,随即受到中国唱片社的青睐。同年,由陈鸿虹、宋桂英、计秋霞、李小林四人女声演唱的民歌《茉莉花》被正式录制成唱片,一咏三叹、婉转悠扬的歌唱,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
《茉莉花》香飘四海
不仅是1999年的澳门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的重要时刻,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中方演奏的第一支曲子就是《茉莉花》。
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茉莉花真正走出国门还要追溯到1959年。当时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应邀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歌舞团,参加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何仿对《茉莉花》再做改动,其中包括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又进一步丰富,使之更加婉转悠扬,起伏有致,并将原先的四人小合唱扩大到10人。
演唱再次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从此火到一发不可收。1965年,周恩来、陈毅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会。周恩来点名要前线歌舞团随行,文艺工作者再次演唱了《茉莉花》。后来,《茉莉花》成为前线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的保留节目,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著名歌剧《图兰朵》中也多次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
茉莉花的振兴之力
起源于六合的《茉莉花》不仅是一首世界名曲,更是成为了一张中国文化名片。而对于起源地六合来说,“茉莉花”四季常开,不断散发着“茉莉+产业”“茉莉+旅游”“茉莉+文化”的迷人芬芳。
每年春末夏初,马鞍街道河王湖畔的中华茉莉谷内,30万株野茉莉形成花海、迎风绽放。
近年来,中华茉莉谷先后培育了被誉为“东方爱情神树”的六合野茉莉、被誉为“茉莉花超级新物种”的中华茉莉树系列品种,成功开发茉莉花茶、各类品种香水,都深受消费者追捧。
此外,结合《茉莉花》这一文化名片,马鞍街道打造茉莉主题游线,围绕“茉莉乡路”打造“茉莉游园”特色节点。“初心游园”内,茉莉花主题元素随处可见;“茉莉花港”内,茉莉花瓣形状构筑物作为水库观景台的重要标志物,结合滨水游园,设置刻有《茉莉花》“鲜花调”歌词、曲谱的景观标识,时时凸显茉莉花元素,展开一幅“水美茉莉香、悠然田园庄”的村庄画卷。今年5月,“茉莉画乡、食全石美”2024南京六合“茉莉花”文化旅游活动暨“六合大集”美食嘉年华开幕式举行,众多游客相聚于此,感受“茉莉之乡”的魅力。一朵洁白的茉莉花,一首婉转悠扬的民歌,一张璀璨的文化名片,盛开在南京六合的“茉莉”以其独特的芬芳美丽,奋力书写以茉莉花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新篇章。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祝东秀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