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科学编辑无法去南极跨年,竟发疯整顿职场!
更新时间:2024-12-28 07:09 浏览量:5
图片来源:网络
撰文 | Ziv
审校|Skin
还有90个小时就是新的一年了,把科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钱从四面八方来!
不知道大家都有什么跨年计划吗?可以说来听听,也能跟其他朋友互相参考!
我先来:我准备去爬山!
如果有其他也打算爬山跨年的人请点个赞好吗。
有些打工人虽然也是跟工作一起跨年,但是他们看上去要快乐很多。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群人过年也不能回家,而是驻扎在南极麦克默多科考站。每到年底,他们都会举办一场盛大的音乐节。
Icestock是世界上最南端的户外音乐节,12月正值南半球的夏季,这里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寒冷,于是科考站的工作人员可以隆重地庆祝新年。
2022-2023年度的Icestock音乐节阵容表(图片来源:Bill Henske / Polartrec)
在音乐节上演出的都是在麦克默多科考站或者附近工作的人。2024年元旦,有14支乐队表演了11个小时,人们从午后一直庆祝到新年的钟声敲响(因为南极处于极昼,零点也是白天)。
(视频来源:arielwaldman)
麦克默多科考站不仅有音乐节,还有邮局、咖啡馆、电视台和酒吧,几乎是一个设施完善的小城镇了。
你问我怎么知道的?当然是因为看了2024年12月号的《万物》杂志!
看完原创文章《南极科考进行时》,真的让人很想立马报名一个南极科考旅行(如果公司出钱团建就更好了)!
文章里还提到,人们将已经荒废的洛克罗伊科考站改造成邮局和纪念品店,还有世界尽头的博物馆。你可以从这里的企鹅邮局寄出盖着南极特殊邮戳的明信片,还可以申请来企鹅邮局工作,工作内容是处理信件和明信片、铲除积雪、清点企鹅数量和清理企鹅粪便……
既然一时半会儿去不了南极,那就跟着这篇文章的作者佳玉老师来了解一下南极科考秘密资料吧(bushi!
提前祝佳玉新年好!你有什么跨年计划吗?
佳玉:也祝你新年好呀!(兴奋地搓搓手)原本计划是去广州跨年,机票都买好了,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后决定还是留守北京,做点好吃的,在家看B站的跨年晚会!
如果可以去南极,你最想打卡哪里?
佳玉:哇,仅仅是去南极这一件事,就已经非常令人兴奋了好吗!至于打卡哪里,我觉得文章中的企鹅邮局和难抵极科考站很让我心动。前者去到后,可以给自己的朋友们寄明信片,上面还盖有独特的纪念邮戳,之后明信片会从地球之极辗转几个国家、跨越几千米,感觉是一份不错的纪念品。至于后者,感觉暂时只能停留在想象了。当时查资料的时候了解到,南极大陆的难抵极位于南极点东北方向 800 多千米的冰原之上,因其极端的偏远和难以到达而得名,全世界仅有10名探险者,依靠风力以风筝滑雪或者徒步(2018年首次有人徒步抵达难抵极)的方式远征难抵极。
南极科考站的人是怎么维持日常生活的?南极一片冰原,他们怎么获得食物和水?
佳玉:科考站的物资供应通常在南极夏季进行,那时海冰较少,船只就可以接近并供应食物了。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飞机运输。每个夏季科考站都会储存大量的冷冻食品,不过在一些设备先进的科考站,他们会有自己的温室来种植一些蔬菜,这样就能吃到新鲜的食物了。淡水资源既可以通过补给船,也可以通过融雪装置来收集,毕竟在终年零下十几、二十度的南极,最不缺的应该就是雪了吧!
写文章时你发现了什么跟想象中不一样的南极科考生活吗?
佳玉:本来我以为南极科考站的生活会很无聊,一望无际的雪景会很单调。南极的风景刚开始看的时候都会觉得新鲜,时间长了可能也会觉得不过如此。但是,我才了解到科考站的设计都很人性化,比如英国的哈雷六号科考站就有一整个建筑是专门用来休闲娱乐的。它有上下两层,楼下有餐厅、商店、厨房和酒吧,楼上有健身房、计算机房、影院和读书室。研究人员可以在这里攀岩、打台球、看书,或者在电脑前度过悠闲时光。除了科考站自身的设施,距离较近的两个科考站还会一起举办很多活动,比如马拉松、排球赛、橄榄球比赛等。马拉松感觉在南极已经成为了常规赛事,明天3月的南极马拉松起点和终点均设在别林斯高晋站(俄罗斯科考站)。赛道将穿越多个国家科考站,包括乌拉圭的阿蒂加斯、智利的爱德华多·弗雷·蒙塔尔瓦总统基地以及中国的长城站。
你想去企鹅邮局工作吗?(我不会告诉老板的)
佳玉:真的想!!不过在此之前,我要练好口语,强身健体……
我也是。
新!年!快!乐!
想在这个新年送自己和孩子一份特别的礼物吗?那就快来订阅《万物》杂志吧!
现在订阅2024~2025年《万物》杂志
可免费获赠
万物全年音频节目
还有更多好礼等你开启!
参考资料:
[1]https://casla
bs.case.edu/ansmet/2024/01/01/happy-new-year-3/
[2]https://studyearth.wixsite.com/utepthwaites/post/happy-new-year-from-the-30th-annual-icestock-festival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