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真的比谭咏麟陈百强都厉害吗
更新时间:2025-01-04 07:20 浏览量:6
张国荣的粉丝最热衷的事情就是和谭咏麟比较。和陈百强比较。在他们两个身上找优越感。那么张国荣有几首好歌呢?事实上张粉丝应该绝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基本音乐认知。下面我长篇大论讨论一下他到底有几首好歌。一首优秀的歌曲无非下面几个因素的综合。
一,旋律优美并且有一定的结构,也就是作曲本身得比较出色;那种两段曲反复重唱的小作品就不算了,旋律本身就谈不上跌宕起伏的也不算。
二,词没有严重的问题,可以是情歌,但不能有情色、非主流价值观主题。
三,不能是劲歌快歌,因为劲歌快歌是靠鼓点节奏推动进程,旋律服务于节奏,通过劲歌快歌无法清晰识别旋律;可以是中板节奏的,但必须是抒情风格。
四,每首歌音阶跨度不一样,有大的也有相对小的,这个不必强求,但选择的KEY必须要有比较突出的高音,这个高音还得是一般的非专业歌手无法张口轻松唱到的高度;高音是全歌的歌眼,是一首歌所表达的情感最昂扬、最奔放时刻的体现,高音也是专业歌手和一般的歌唱爱好者(具有基本音准和节奏识别能力)之间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怎么能没有呢?
五,高音的性质和质量。是一次性蹦上去的呢,还是持续性地维持住的?或者反复在高音区游走的?是真声,混声,还是全假声?我的看法是:一次性蹦上去的高音缺乏技术上的说服力,必须得有持续高音;全假声的高音也没有质量可言,因为这同样是歌唱爱好者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情。
按这五个标准,我把张国荣前期和后期所有有一定知名度的抒情歌梳理了一下。这个“有一定知名度”,意思是:在各种唱片公司为他发行的精选里多次出现的,以及他本人在个人演唱会上经常唱的,尤其是独立唱完全歌的。串烧片段和独立单曲区别不用多说吧。经常入选精选集的,意味着它们是唱片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筛选的热门歌曲。
结果发现:张国荣真正意义上录制出来的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抒情好歌,按我列的标准看,仅一首:《爱慕》。只有它,各方面均符合一首经典好歌的基本标准。
且慢,张国荣唱过的录过的乍一听挺好的抒情歌曲还少吗?确实不少。按照音乐旋律和节奏标准,本身比较优美的就有如下:
风继续吹
默默向上游
一片痴
柔情蜜意
侬本多情
我愿意
为你钟情
全赖有你
当年情
有谁共鸣
分手
你在何地
共同渡过
奔向未来日子
想你
无需要太多
沉默是金
由零开始
烈火灯蛾
别话
风再起时
寂寞夜晚
月正亮
深情相拥
夜半歌声
今生今世
一辈子失去了你
追
眉来眼去
红颜白发
红
怪你过分美丽
有心人
最冷一天(取暖)
左右手
春夏秋冬
心跳呼吸正常
路过蜻蜓
我
梦到内河
洁身自爱
玻璃之情
这些作品,从曲词编角度都算佳作,但唱的角度,算佳作?我表示怀疑。23首早期作品,19首后期作品,风格很相似:都是喃喃低语,浅吟低唱,最高音也没有达到必要高度。因此基本上这样的歌只能欣赏音色、情感、歌手形象。这样的作品,是港乐里的旁门左道,支流。昂扬,大气,沉稳,厚重,凌厉——这些音乐元素里的阳刚美,完全没有,清一色小家碧玉阴柔美。所以,这类作品我一律算特色文艺小品,谈不上文艺经典。
如果歌手是个初出茅庐的新人,或者天生残疾的艺人,能有这样的音乐表现力当然很不错了。但实际并不是。流行歌坛多少实力派女歌手,唱歌也不是这种病病殃殃的气息和音高。
所以,这类作品给张国荣一概处理成这样,是不是变相毁歌?造成一种“抒情歌曲只有这样去唱才是最好的标准”这一错觉。张国荣在2001年以前生病没?答案是没有。只有《玻璃之情》算他病中录音,情有可原。
尤其不可原谅的是1990年以前录制的23首抒情歌,没有一首具有专业歌手应有的激情和声音技术难度。完全是靠底音音色+歌手形象,投机取巧,故意轻浅为之。不然怎么解释同时期很多劲歌也能吼出高音(尽管质量不佳,听感粗糙刺耳)?
有一定技术能力,故意藏着掖着,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曲线救国。这是典型的商业化演唱思路。
张国荣年轻时代具有唱好一些有难度的情歌的技术能力,但他没有显示出来,而是反其道行之。这不是简单的基本功能力不济,而是投机取巧,抄捷径,走近路。KEY选低了,演唱难度就小了,大型演唱会上需要当场发挥时,摆摆造型穿好特殊服装,辅以必要的舞台肢体动作和表情,再不行让舞美背景衬托一下,就会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场面。不客气讲,就这些抒情歌的KEY,职业歌手连开100场演唱会也不伤嗓子,甚至都不要护嗓,不需要排练。
而风格相似的主流抒情歌,主流港星(同为音色派)里的谭咏麟、陈百强、包括早期张学友(1985—1989年间的),都能拿出相当数量的有高音的难度技巧代表作。
我不拿林子祥举例。林大爷那是欧西派,高音是他家常便饭,咱不和胡须佬较劲。
我也不搬出罗文、郑少秋这样的戏曲嗓。曲风完全不同,没有横向可比意义。
张学友早期唱过的主流抒情歌里,只有两首明显是接近张国荣风格的、“没高音”的:《温馨》,《夕阳醉了》。其余好听的抒情歌他的高音还是存在的,不是那么容易被歌唱爱好者张口就来予以模仿跟唱的。
遥远的她(最后一段“啊啊啊”最高音到了高音5,比一开始的低音5,升了两个八度)
亲亲(绷紧的高音,还得是真声,还得收住尾音,收不住就拉稀)
忘情冷雨夜(按谭咏麟音高标准,这歌不算高;但按张国荣的惯常选KEY,这歌就相当高了)
陈百强更胜一筹。陈百强声底是一线巨星级歌手里最薄的,但他从不回避高音,而且至少录音室作品是拿出了相当数量的高质量高音抒情歌的。我举一些特别典型的(冷门歌可能会遗漏):
涟漪(这歌高音真是绝,“漪”用了假声,同调的“欢”却是真声,可谓切换自如)
孤雁(持续性紧绷的高音,跟唱会唱断气的感觉有木有?)
偏偏喜欢你(张国荣能不能按原KEY录一首偏偏喜欢你,让我见识一下?他录不出陈百强的效果的。现场可以唱,但是唱好了吗?)【偏偏为难你:张国荣,这歌不属于你】
等(最后一段哼唱的长假音,多么流畅优美,简直是天籁之声)
深爱着你(这不是早期民谣风了,已经是都市情歌风了,有气势吧?杠杠的)
盼望的缘分(于无声处听高音的典范,铺垫了大半天,突然来了个假声“锁”:别说,你把我心给锁住了。)
冷风中(冷吗?不,很热!热血沸腾!为丹尼的凌厉高音喝彩!you diserve it!)
迷失中有着你(先抑后扬的战斗诗篇:迷-失-中-有-着-你!字字铿锵。全歌因最后一句而画龙点睛)
梦呓(短小的精品,最高音绷住了的真声)
错爱(大气恢宏秒变小桥流水,刚柔相济,颇有谭咏麟《神的传说》之风韵)
未唱的歌(和大佬级男中音关正杰合唱大歌,毫不逊色。话说,敢和男歌手对唱的男人,才是真男人)
感情到老(不仅是高了,还特别厚重,深沉。这首歌的技巧与情感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人歌合一的境界。丹尼,不要觉得只有女粉丝是你的挚爱,有无数品味得了真男人好音乐的汉子,喜欢着你,不会忘记你的音乐。)
长伴千世纪(貌似不太高,但一句连一句不带换气的,难度很大!好听啊!就是因为连贯才好听,拖泥带水就显得态度不真诚。这歌给后期张学友翻唱的话,不拖腔不停顿不油腻,我就不姓李!我从此改名白面郎君张小二!)
从今以后(不多说了,细品。持续性的高音高潮,令人听了是欲罢不能,心潮汹涌澎湃有木有?为啥苦情歌必须有高音?没高音就不可能哀而不伤了,就是因哀而伤了,由哀及伤了嘛)
一生不可自决(重返华纳后,丹尼高音比较节约了。但这首世纪金曲,他仿佛拿出了自己全部的激情,射出了最后一发子弹。“你会令谁人自觉生可恋”的“生”字,这个歌眼,他连续三次,一字一顿地用真声顶了上去。此时听觉变成了视觉:一个叫陈百强的战士,把单手托举的人生炸药包,伸直,顶高,定格。)
半生人(持续性的三连音高音,不换气。)
岂在朝朝暮暮(持续性高音,绷紧)
亲爱的你(持续性高音。营造出了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余音袅袅的壮观画面!)
许冠杰算典型的小嗓歌手吧?他没高音?没激情?NO。1985年他在《最紧要好玩》专辑里推出一首罕见的不是他作曲的大歌:《星夜》。听听他的高音和假声,一样大气恢宏。
黄凯芹厚重的底声,名作《伤感的恋人》确实和张国荣一贯唱风很像:全程深情款款没高音。
但你以为黄凯芹没高音就大错特错了。《曲中情》听一下,从开头的极度低沉,到“情未了恨未了,从前事试抹掉(情潮亦已退掉)”的高音,是不是有石破天惊的感觉?是不是觉得特酣畅淋漓?听歌听歌,听的就是那一下震动心灵的呐喊,对不对?
《伤尽我心的说话》厉不厉害?这还是改编自台湾音乐人黄品源的国语歌。可是黄品源原唱真的弱爆了,别说音不高,声不厚,气都不够。停顿都没有,快速滑过。——爽尽我心的歌唱。这歌该改个名了,我相信黄凯芹本尊会同意我的意见的!
谭咏麟大神的高音好歌太多太多了。为了节约篇幅,我拿出几个超级代表:
最爱的你(1985):抒情歌曲的录音教科书,标杆。所有技术难度和运用效果,都在歌里面。敢问张国荣有生之年录过一首这个级别的歌吗?
雨夜的浪漫(1985):副歌全部在高音区游走,还不能嘶喊,否则破坏浪漫意境。
一首歌一个故事(1994):故事太长了,唱到后面高潮蜂拥踏至。
飞马(1998):流行摇滚风。高音得绷住。
披着羊皮的狼(2004):拿54岁的香港流行嗓,唱30出头的内地西北风!
张国荣主流抒情歌几十年唱成那样,最后很多人记住了他的脸,他的型,他的本嗓底音,却忘了作品被他投机取巧狸猫换太子降格了。他录了,别人也不好抢唱他的歌,于是他的唱腔就成了一种实际上错误但不得不竖起来的标杆。
谭咏麟的好歌像醇厚的佳酿;陈百强的好歌好比香浓的高级咖啡;其他一些男歌手,有高音的好歌,最起码感觉接近不错的茶;张国荣的抒情歌,由于缺失了高音,尝下来不过是微甜的白开水。
张国荣的CD,按我的理解是:没有典藏价值。不值得听,经不起反复听。我没要求他必须长成韩红那个模样才允许唱歌,但空有一副好皮囊,实际没把歌唱到位,这样的明星,有什么艺术干货留给后人呢?
张国荣这样的艺人,从个人才艺的角度可以给艺术大门以外徘徊而不得入的旁观者非常明显的光环和传奇,乍一看他很像一个周身刀的浑身充满艺术气息的全能选手。业界也给了他很高的定位。你说他不是专业歌手吧,唱片公司发行了他那么多专辑,都卖出了一定的销量,实际销量我们虽不得而知,但赔本的生意没人会做,真不行,就不会有新作品给他录,录出来也会压箱底,没得发行;唱片公司也赞助他举办了在红馆的相当数量的演唱会,真不行,赞助商也不会把大把的钱朝水里撒;金针奖他也获得了,颁奖机构是香港作曲家作词家协会,不能说不权威,不专业。
可是,抛开这些外人给予他的荣誉,独立研究他的音乐作品,而且是撒网式深究,又会发现他的音乐到处是商业化的泡沫和水分,缺乏过得硬的技术实力和人文实力。我越来越觉得张国荣唱歌方面是远远谈不上巨星的,是别的因素给了外界他唱歌水平特别高的假象,然后这个假象又进一步强化了他商业明星头上的其他光环。这只是一种直觉,就像第一眼看到走在最前面的皇帝明明身上没穿衣服,为何大家都一致地夸赞他的衣服多么漂亮呢?难道,和大家看法不一致的我,是那个单独搞错的人?
为什么不能是大家的看法就是三人成虎,就是以讹传讹,就是集体无意识跟风呢?业界人士揣着明白装糊涂打哈哈互相吹捧的事例还少吗?黄霑说:张国荣音域很宽,能唱两个八度;张国荣录歌都是一遍过。——这类话你当真就输了。黄霑可能是专业人士,但他更可能对外界说谎,因为这是圈内人必须要对公众保持的一个神秘印象。我听到的实际情况是张国荣音域没那么宽,那么真相会不会是:越被说“音域宽”的商业歌手,其实越存在有效音域不足的硬伤?这样强调不觉得是欲盖弥彰吗?
张国荣也提及过自己。他拿自己举例说;走音我觉得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我就做不到。——啊,这样的话就是变相自夸呢。夸就夸吧,有硬实力的话,外人也无话可说。可是,张国荣本尊在2001年拉阔上把所有的音都走得堪称惊天地泣鬼神,这又作何解释?——直白点吧:唱歌时遇到有的音是自己能力上够不到的,但又想拼命追求完成度,就不可避免会走音,再大牌的明星,尤其现场,没有绝对不走音的。录音棚好歹有音乐监制在把关,可以重录,再来。那种明明走了音还不自知的,还兀自陶醉的,不是纯粹的业余歌唱爱好者,就是完全不入流的底层歌手好吧!
张国荣的歌唱基本功,在他那个知名度圈子里的巨星中,第一,不是上乘;第二,不是垫底;第三,极度不稳定(这就是他的特色,不像刘德华,始终稳定地维持在一个低水平)。这个不稳定,最突出的例证是1995年的《宠爱》专辑。连录音室作品,都暴露出了非常明显的歌唱能力短板,这是令人吃惊的。我不拿他2003年发行的《一切如风》说事,这张病中勉强录制的单曲集,严格说就不该拿出来发行,否则是破坏音乐本身的美感,是对真心热爱收藏经典音乐的消费者极度不负责任的商业行为。
《宠爱》是一张电影主题歌插曲专辑。从每支单曲的曲词编底本来看,堪称首首精品;然而,从人声唱的角度说,它完全就是一张初学唱歌者试唱练声的“非卖品”。张国荣的大白嗓和虚弱的中气,在所有作品中一览无余。明明应该是一张神专,实际上效果却是一张白专。在我眼里,《宠爱》是张国荣个人发行的最差专辑,差在哪儿?一个词:歌唱能力业余。
我正是从《宠爱》中,通过独立听觉和独立思考,管中窥豹,探到了张国荣歌唱能力的最下限,也因此合理想象到了他的最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