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刀郎,中老年人还为谁花钱?
更新时间:2025-01-10 22:39 浏览量:2
作者 | 丁茜雯 编辑 | 范志辉
1月5日,2025年刀郎“山歌响起的地方”演唱会北京站正式落下帷幕。
作为中老年顶流,刀郎演唱会被称为“尽孝硬通货”,银发人群含量颇高,甚至不少大爷大妈们将这次观演当作是老伙伴们难得的聚会。在音乐先声两日现场的走访中发现,年轻人陪同观演或者护送父母入场五棵松体育馆后在附近场所打发等待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来自天津的张女士对音乐先声表示,其父是刀郎的忠实粉丝,“我爸爸对刀郎的歌如数家珍,这次也是抢了很久,最后靠身边的朋友助力才搞到了票,又组织了两天三日的北京游让老人玩一玩”。而在社交平台上,此类为父母拼尽全力抢票圆梦的网友不在少数,甚至在互联网上衍生出了交流抢票经验、拼手速互帮互助等“大孝子女大比拼”。
有趣的是,不仅仅是年轻人“孝”出浑身解数,只为一张票博得父母一笑。
新时代的中老年人,其实早已在主动触达音乐消费领域,成为银发群体的潮流趋势。
“新老人”托举演出经济
所谓的银发经济,也被称为老年经济、乐龄经济,是面向老年公民的生产、分配、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称。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曾提到,把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作为完成“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一重点任务的举措之一。
从需求端来看,老年人的消费习惯赫然爱好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过去,老年人更多聚焦在生理、安全需求,像是保健品消费、医疗消费等;而“新老人”则在当下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品质生活,有了更加明显的个性化、多样化生活方式。
在这之中,最受关注的便是银发人群在演出市场中影响力。
据《扬子晚报》《文汇报》报道,刀郎南京、北京演唱会年轻人占比远远低于老年群体。另据融360的一份调查显示,有三成以上60后追星群体,每月为追星消费超过5000元。
而老牌歌手复出开唱频率增加、票房号召力在银发市场反响热烈,也与当下依托粉丝经济的年轻流量艺人逐渐失利,形成了强烈对比,也不乏出现将银发经济作为如今音乐演出市场消费的推动力的希望。
在传统观念中,银发人群更多被赋予了与观演需求相左的刻板印象,但在当下,银发人群也在强势加入追星大军,凸显着银发经济的潜力。除了刀郎外,谭咏麟、张学友、张信哲等歌手的演唱会也同样如此,其中仅在谭咏麟成都站演唱会,3.5万的购票人中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观众占比就达到了60%。
不难发现,除了刀郎,80、90年代的港台流行歌手、千禧年初期的内地歌手一代,率先成为这波人口红利的受益者。某种程度上,这也像是银发人群为青春补票的选择,折射出他们追求个性化、多元化老年生活的需求。
不过,相较于早已深入演出市场良久的年轻一代,银发人群作为普遍的“新手”入圈,也难免因老一辈的观念认知、行为习惯与年轻人之间产生代际鸿沟。比如在刀郎演唱会,便有不少年轻网友吐槽“大爷大妈非要拿其他空位的荧光棒,抢荧光棒和抢鸡蛋一样”、“抢不到就撒泼”等等。
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比如蔡琴、刀郎、海来阿木等近期开唱艺人门票争夺激烈,炒票、骗票以及黄牛的泛滥,也令银发人群防不胜防。
站在演出市场角度来说,这种现象也需要主办方、场地方、艺人等进行适老化的改进,包括宣传科普观演规则、降低购票难度、划分老年人观演特殊区、设置老年人检票窗口等等。这同样也是在建设老年人“友好型”演出市场、进一步提升银发经济在音乐消费市场的潜力。
除此之外,新时代的子女“孝心消费”转变也有所影响。以80、90一代为主的子女辈并不是单纯以红包、保养品等方式尽孝,也更加关注父母一辈精神娱乐消遣,“中老年歌手”巡演门票一度成为“尽孝通行证”。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针对中老年群体的演出产品有望进一步丰富,不说托举整个市场,却也挖掘出了更多增长空间。
音乐消费新蓝海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其中新增网民742万人,50-59岁占比15.2%、6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20.8%,而我国60岁以上网民网络支付使用率已达75.4%。像是在微信视频号,45岁以上用户占比便超过70%,中老年人的活跃度也极高。
与此同时,银发人群也正在从生存型必需品向享受型非必需品转型,从过往传统养老观念到逐渐认同享老,消费能力也在持续增长。
早在2023年,以消费额统计,中国中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就达到14.4万亿元,占据消费总量38.1%。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6%,预计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
在音乐消费领域,银发一族也被更多关注,辐射到流媒体、演出、综艺、健康、旅游等多个版块。比如被年轻人抛弃的KTV靠着“夕阳红”迎来又一春,QQ音乐、酷我音乐等App中均为中老年推出了关怀版本,其中像酷狗音乐便将K歌与交友深度结合打造出老年人专属的K歌社交专区。
此外,在老年大学、老年社团等推动下的乐器、声乐学习、演出等,也让线上、线下的银发人群付费学习、观演和参演热情高涨。比如据乐器工具类App“自乐班”数据显示,其自2019年底推出以来,三年内用户达到20多万人,60岁以上银发用户占到70%;旗下众筹开发的电吹管硬件,也在8个月无推广、单价高达2999元的前提下,卖出6000多台。
很大程度上,这一代老年群体大多经历过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等内容的变迁与冲击,也是最早一批接受互联网、海内外娱乐业发展等新潮事物冲击的“当时年青人”。比如早在邓丽君被称为“靡靡之音”的80年代,那时的年轻人其实就是如今的银发族;更不用说,后续几十年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港台文化的洗礼熏陶,也曾是他们青春期的追星主流。
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于银发族中愈加普及化后,老年人也更多地凭借着“时尚弄潮儿”的老年魅力出现走红。比如发布翻唱二次元、K-Pop等歌曲爆红的“南姨Minami”、抽象派翻唱“老刘爱学习”、乡村美食说唱“王大姐来了”等中老年博主,均在当下受到年轻人、同龄人关注追捧。
我们也看到,诸如王琪、海来阿木等年轻一代网络歌手在下沉市场爆红,背后的重要推手就是中老年群体。比如王琪的《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便是中老年撬动流量的典型案例,并在2021年登上了央视春晚。
一场KTV的聚会、一场演唱会的录屏、一场关于弹奏演唱的学习、直播等,都成为了最好的社交货币与沟通桥梁。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排版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