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福建省文旅厅:“三个聚焦”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更新时间:2025-01-14 15:57  浏览量:3

近年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简称福建省文旅厅)着眼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通过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创新“村晚+”模式和福建百姓大舞台、建设乡村戏台、举办福建音乐舞蹈节、培育阅向未来青少年演讲比赛等阅读推广品牌、开展街头文化艺术展示展演等项目和平台,有效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目前,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上等级馆(站)比率超90%,共创新打造公共文化新空间700多个,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3万多场。

聚焦“资源好不好” 做大优质文化资源体量

建设数据库,让优质文化资源“可共享”。目前,福建省图书馆共有馆藏数据库103个,容量超485TB,年均访问点击量约4000万次。其中,“福建文化记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建设项目53个,包括地方文化专题纪录片800多集,照片20万余张,专题数据库10余个,内容涵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信俗、畲族文化、船政文化、朱子文化、海丝文化、茶文化、福建地方戏等福建地域特色文化。省艺术馆的公共文化云平台推出“学才艺”线上培训,面向全省征集并建设全民艺术普及师资库,截至目前共征集优秀师资47名,拍摄课程78门,共520课时,系列课程各平台播放量已超百万,实现了群众文化的地域均衡化。

聚力出精品,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出彩”。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福建省艺术馆先后组织开展“街艺福见”全省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入围节目和十佳达人征集评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小戏小品剧本征集、全省原创小品小戏作品征集等活动,组织专家指导打磨提升,打造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群众文化精品。在国家第十九届群星奖上,福建省有4个作品入围决赛,厦门六中合唱团荣获合唱门类群星奖。2024年长三角地区暨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获一金三银的成绩。搭建群众文艺作品展示平台。常态举办福建音乐舞蹈节。作为文旅部同意保留的省部级节庆活动项目,其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培育了一批群众文化艺术人才,推出了一批群众文化艺术佳作,推动形成了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同时,活动注重成果运用,部署开展福建音乐舞蹈节优秀节目惠民系列演出,让来自群众的优秀作品更好润泽人心、普惠群众。

培塑新品牌,让公共文化服务“聚人气”。福建省文旅厅先后在全省部署开展“读中华经典 颂时代华章”诵读比赛、阅向未来全省青少年演讲比赛活动,其中,诵读比赛已成功举办六届,共征集到诵读作品15505个,线上线下参与人数累计超2000万人次;演讲比赛已举办2届,全省600余家图书馆、文化馆、学校、培训机构等参与,征集到参赛作品5000余件。创新“村晚+”模式,2024年,全省已举办“村晚”活动500余场,受惠群众近百万人次;12个乡村入选2024年“四季村晚”全国示范展示点名单。创新培育“街艺福见”街头文化艺术展演活动品牌。此外,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街头文化氛围,福建省文旅厅自2021年以来在全省部署开展街头文化艺术展示展演活动,推动在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广场、大型公园和景区景点等区域常态化开展街头文化艺术表演活动,为城市公共文化注入新动能。不完全统计,全省各地年均开展街头文化活动演出4000多场,惠及群众人数超1000万。

聚焦“渠道畅不畅” 做优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织密服务网络,让优质文化服务“更便捷”。实现省、市、县(区)、街道、村(社区)5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全省建成公共图书馆97家、文化馆(艺术馆、群艺馆)95家、各类博物馆147家,美术馆19家,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111家,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000多家;建成公共文化新空间约730个、“百姓大舞台”约500个、乡村戏曲小戏台约5300个。省级重点文化设施项目省图书馆改扩建已完成、海峡演艺中心进入收尾阶段,省美术馆有序推进。福州市图书馆新馆、福州市少儿图书馆、福州市文化馆、厦门市图书馆集美分馆、漳州市博物馆、霞浦县博物馆等一批新馆建成投入使用;莆田市秀屿区图书馆、三明市沙县区图书馆、三元区图书馆等图书馆新馆建设项目已列入各级政府规划。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等级馆占比均超90%。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等级,等级站占比超90%。

优化服务空间,让优质文化直通“家门口”。一方面,强化政策引导,高位谋划,将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纳入《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纳入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补助项目,明确提出要创新打造一批融互联网服务、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于一体的城市书房、清新书苑等公共文化新空间,作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重要阵地。另一方面,强化典型引领,在全省部署开展首届“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评选活动,遴选福建最美公共文化新空间30个,进行展示宣传。同时,探索“+文化”模式,连城县连续4次将冠豸书屋建设列入年度“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探索实施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建成了以连城县图书馆为总馆,城乡冠豸书屋为分馆,实现了1馆带21屋20个共建图书室(角)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在城区和70%乡镇构建起“10分钟市民阅读文化圈”共享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该模式先后入选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十佳”典型案例、2024年度福建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奖、福建省第三届省示范书屋。

推进数字赋能,让优质文化直达“手指尖”。深入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省图书馆已搭建起覆盖全省90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的福建省公共图书馆虚拟专网;探索智能导览运用AR技术,实现全馆空间、资源及服务三大导览功能的无缝融合,让读者实现“一部手机玩转图书馆”;设置全天候智能客服大屏终端,数智人24小时在线,解决非工作时段的读者服务难题,有效应对借阅政策咨询、图书查找、预约服务等问题,提升服务效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方面,省艺术馆数字文化馆平台二期已正式投入使用,满足群众足不出户观展需求;平台搭建集非遗项目名录、非遗地图、非遗展馆、非遗工坊、非遗旅游、非遗购物以及非遗慕课为一体的综合性小程序——“福建非遗”,为基层群众提供了分享学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

聚焦“机制顺不顺” 做活文化资源直达机制

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机制,让优质文化“暖人心”。拓展公共文化场馆错时延时开放。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119家错时延时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群众超4600万人次。创新开展小小文旅推荐官活动。目前全省已初步建立了3000多人的“小小文旅推荐官”志愿者队伍,开展了500多场特色主题宣传活动,上传各类推介视频800多个,助力福建文旅破圈、出圈。培育品牌活动。目前,全省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已培育“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激情广场大家唱、厦门市民文化节、泉州南安文化桥·心灯工程等品牌活动300余个。

深化公共文化供需对接机制,让文化供给“接地气”。鼓励引导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丰富高品质的文化供给。目前全省已建设“百姓大舞台”约500个、乡村戏曲小戏台约5300个,年均演出2000多场,形成了“周周有演出、节目有特色、人人都参与”的良好局面。指导支持各地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根据自身文化活动特点和基层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引导、带动城乡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据不完全统计,全省85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群众业余团队人数5万余人,每年开展文艺活动2万余次。拓展图书馆总分馆制。积极推动各级公共图书馆建立总分馆制,目前,全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部建立了总分馆制,共建立各类分馆1049个,分馆年均流通人次700多万。

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让文化供给“更丰富”。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福州市通过公开招标将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福州合唱音乐节、新福州人歌手赛、图书上架服务等文化活动、服务委托给社会企业执行,促进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漳州市每年向芗剧传承艺术中心、木偶传承艺术中心购买服务均达100场以上。三明市设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三百”工程项目资金,用于开展百场演出、百场讲座、百场展览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年均“半台戏”、广场文化活动、“周末讲坛”、夜三明·百姓大舞台、“周周有戏看·季季有精品”等活动500场以上。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法人治理机构改革,24家地市级以上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建立了以理事会为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参加公共文化机构的管理和运行。提升文旅志愿服务水平。据统计,全省公共图书馆已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数290多个,志愿者服务队伍人数3万多人;全省文化馆已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数1200多个,志愿者服务队伍人数3万多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