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的BGM有什么门道?影响心情甚至“控制”消费者
更新时间:2025-01-17 09:56 浏览量:1
逛商场的时候,我们有时会被商场公共区域播放的音乐所吸引。有时商场内店铺播放的音乐,会和公共区域的音乐发生冲突,让人有点不太舒服。在咖啡馆、餐厅、酒吧,音乐有时可以让人藏在乐声下面,享受私密空间,有时则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舞台中央。
圣诞节前后,商场里经常播放“金够败”,快到农历春节,经典的中国民乐则很受欢迎。蛇年来临,聂耳1934年从民间音乐《倒八板》改编而成的《金蛇狂舞》,会在很多地方与人们相遇。
在美国学者洛兰·普卢德的新书《东京聆听:当代城市中的声音与感官》中,声音被说成是一种城市景观。“声景”这个概念自上世纪提出以来,已被广泛接受。在商场、餐馆等公共空间,或办公室等相对密闭的空间中,音乐塑造了有特点的氛围。
书中提到,为场所定制声音以带来特定的感觉,影响人们的心情和精神状态,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们,这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BGM的门道是操纵“专注”与“分心”
《东京聆听》的讲述始于米尤扎克音乐,这种原名“Muzak”的音乐,实际上人们的耳朵早已十分熟悉,大体上指在公共场所连续播放的背景音乐。不过当代人更熟悉“BGM”这个词,它来自日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BGM”,音乐能代表一个人的性格、品位,一种BGM就是一种拼盘式的表情或特色。
在东京的一家Coco壹番屋吃饭的时候,普卢德听到店里一直在循环播放《伊帕内玛来的姑娘》器乐版,这是安东尼奥·卡洛斯·裘宾1962年写的一首歌,店里的音响大概锁定在了一套巴西风格音乐的广播频道。
“没有人在听它,声音只是机械地流入人耳。”普卢德写道,“叠加在音乐之上的,是客人们喋喋不休的大嗓门,一旁的店员们则在说着亲切的待客话语。每当自动门刷地一开,街上的噪音和热浪便争先恐后地涌入室内。”店里的外卖窗台上还有一个小音箱,也在放歌,播的是低保真的广告短歌,和《伊帕内玛来的姑娘》混合在一起。
很多时候我们会隐隐约约对店里的声音环境有点印象,在脑海里有一种抽象的感觉,声音可能会帮助我们记住这家店。有时候,我们会用“那家音乐不错的店”来指代某家商铺。
音乐学者杨宁在杭州开了一家咖啡馆,他用自己的音乐知识和碟片收藏,策划了店里的BGM。杨宁的曲库时长大概8小时,以时长15至30分钟为一组,编成约二十组。“开店的时候,如果我觉得音乐不合适,就去换一组。之前我做了几张CD,但是店里太忙,没时间去翻面。”
杨宁告诉记者,他觉得店铺BGM的作用就是“营造和左右店里的氛围”,基本原则是不扰民。他并不会去用几个词明确框定BGM的风格,但脑海中有一个印象,“我会保持音乐的总体风格中性偏冷,不太会用热闹的曲子。也不都是‘小甜歌’,也放过斯克里亚宾前奏曲这类很飘的曲目”。
冬天,为了不加剧客人的冷感,他从曲库中拿掉了听上去比较冷的cool jazz,换成一些弦乐作品。在圣诞季则加入了一张圣诞主题的人声碟片。“我有三张Tord Gustavsen三重奏的碟片,北欧超冷爵士!觉得店里太吵,可以放这几张,15分钟之内肯定会恢复安静。”
对很多店铺经营者来说,用公开的音乐平台上的歌单,基本上可以解决问题。不过如果店主对空间内的音乐风格有一定要求,自己选择音乐是必然的。杨宁就认为现成的歌单无论操作的便捷性还是音乐的品质,都满足不了他。
普卢德在书中提到,她从东京的零售场所和办公区声音研究中注意到,“专注”和“分心”这两种感官在声音的影响下,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关系。BGM是现代消费文化中的一种“广告”,它既让人专注于眼前的空间,也让人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因此BGM也被视为“声音空调”。当你开始不在意它,或有意从BGM中摆脱出来,比如戴上耳机听你自己准备的音乐或通话联络客户,你就是在为下一次和它接触“做准备”。摘下耳机,你还要回到这个声场当中,直到离开这家店。
为场所品牌化打造BGM
前不久,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在深圳举办“2024零售调改升级研讨会”,有商业空间环境音乐公司在会上提出,如何用正确的音乐营造空间软环境是一个专业课题,好的音乐可以潜移默化地降低消费者步速,达到促进消费的可能。因此,音乐设计也是商业空间调整改造的一项内容。
一家机构在自己的官方微信上推介了4首适合商业综合体在春节期间营业时使用的音乐。这几首歌都是原创的。听起来氛围都对头,音乐质量中规中矩,与相似主题的知名歌曲听上去差不多,但又是新作,可以规避版权问题。
《东京聆听》中通过历史资料和采访得知,从BGM产生之初,专业机构帮助用户解决版权问题,就是主要的业务之一。但随着需求越来越丰富,这类机构不断安排原创音乐,在版权作品和新作品之间进行策划,一些机构为客户量身定制音乐,并且还会用科学手段去测试、优化。
成都市锦江区的一家潮流商业综合体COSMO成都,曾介绍他们的BGM方案:为烘托青年潮流氛围,他们与厂牌Soulection合作打造内部声景。这是一家美国西海岸地区的厂牌,由几位潮人艺术家创立于2010年,发掘了不少全球年轻音乐人,在嘻哈电子场景领域颇有名气。他们的风格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Hip hop、R&B、Funk、Trap、Indie Pop、Jazz、House等各类音乐。
用提供曲单的方式来策划场所音乐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更先锋的方式是策划范围更广的“声音”。普卢德在2016年探访了东京的新商场NEWoMan(新女性),这家商场目前仍在东京新宿营业。NEWoMan的口号是“为新女性提供新城市的新体验”,是高度强调女性氛围的。普卢德发现,商场并没有BGM音乐,在大堂里能听到的是潺潺水声、热带雨林中的自然声。一块说明牌上写着,这些热带雨林声音来自婆罗洲,其中还能听到长臂猿的叫声。
在NEWoMan商场的女厕所,普卢德听到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白噪音”。为了“缓解尴尬”,卫浴品公司东陶(Toto)曾在1988年推出了“音姬”,利用背景声音和环境噪声作为掩护,保护使用者的隐私,以避免当时广泛存在的为保护隐私而冲水造成的浪费。“音姬”包含涓涓水声和带鸟鸣的水声。为NEWoMan提供BGM策划的TML公司,目标比“音姬”要更高。
TML是日本主要的声音顾问之一,该公司的设计师告诉普卢德,洗手间已成为商场的延伸,日本消费者在消费评价网站上对商场洗手间氛围是非常看重的,因此洗手间BGM的直接目的并不跟消费关联,而是要让人感到惬意、舒适。“必须是氛围音乐,不能有明显的旋律或节奏,也不能太‘活力十足’”,要“既有趣又透明”,“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倾听兴趣,而不是强求某一种”。该公司在洗手间的绿植、洗手液、烘手机等设备和“舒缓声音”的BGM之间追求整体效果,力求带来高度感官化和品牌化的体验。
在《东京聆听》的结尾,普卢德提出,声音策划不仅是企业操纵音乐来进行品牌塑造,也是每个人与城市连接的一种方式。有人讨厌BGM的刻板之处,也有人喜欢BGM带来的律动感,甚至认为BGM是更新潮的音乐。
《东京聆听:当代城市中的声音与感官》
[美]洛兰·普卢德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