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丨除夕夜,舞在新加坡
更新时间:2025-01-31 18:05 浏览量:3
“甩甩甩,甩甩甩,甩甩米线!”
除夕夜,新加坡海岸边鼓点激荡。舞台中央,云南歌手王彦凯身穿黑红相间的彝族服装,挥臂踏步。在云南方言里,“甩”不是手部动作,而是“吃”的一种豪爽表达。一首《甩米线》,把过桥米线“甩”到了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面前。
“甩!甩!甩!”台下,一个坐在妈妈腿上的小男孩高举双手,跟着王彦凯兴奋地喊。急雨初歇,600个座位依然满座,场外观众也络绎不绝。更远处,在贺年灯饰、小吃摊旁,人们驻足在大屏幕前同步感受这场演出的热烈气氛。
这是新加坡一年一度的春节盛会“春到河畔”。今年,40位来自十多个民族的演员组成“风从云南来”演出团,从小年夜至大年初二,与新加坡本地演员一起,带来风格各异的歌舞表演。演出团团长、云南蒙自市歌舞剧院院长马骉说:“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歌舞,还有云南的风。”
今年“春到河畔”的观众数量预计将突破100万人次。小年夜,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以一记响锣宣布活动开幕,并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春到河畔’已成为新加坡华人农历新年庆祝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声、尖叫声,让演出团中最年轻的演员、16岁的李西媛印象深刻。除夕夜,她上场表演民族芭蕾舞《踩着云》,现场许多观众举起手机拍摄。“在很陌生的地方,我的舞蹈居然得到这么多观众认可,我觉得很开心。”
60岁的新加坡观众钱凤莲对演员们灵活的腰部动作赞叹不已。她笑着说,自己一直想去云南看看,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王彦凯再度登台,演唱歌曲《云南》。开唱前,他指着舞台前的台阶问观众:“我可以坐在这儿唱吗?因为在我的家乡,我们都是坐在山坡上唱这首歌的。”
王彦凯说,除夕夜在后台,大家都在一块,氛围很温暖。更让他感到安慰的是,新加坡本地歌手们给予了他鼓励。除夕夜演出开始前,新加坡歌手卢佩莘在后台对王彦凯说:“你唱得特别好!”
卢佩莘在大年初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认为王彦凯的作品“既有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有青春活力的新鲜气息”。她还表示,这样的跨文化交流应该被珍惜,音乐能打破心灵的隔阂,在表面上看似不同的人群之间架起理解和欣赏的桥梁。
除夕夜11时29分,36位演员身着不同民族服饰共同上场,献上群舞《风从云南来》。主持人说,这支舞有“高原的粗犷、河谷的柔美、城市的宁静”。
跨年时刻,伴随鞭炮声全场倒数。王彦凯拨通了和爸爸妈妈的视频电话,告诉他们演出顺利。他知道,家里早早用青菜、萝卜、大骨头煮好了酸汤。那是家里过除夕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