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贵州,锅香四溢暖三冬(跟着味蕾去旅行)
更新时间:2025-02-01 08:58 浏览量:4
本报记者 苏 滨
“贵州这个地方,单说火锅就很毛揪(贵州话“厉害”的意思);进门先搞酸汤鱼,出门一锅辣子鸡;家常豆米腊肉,野生菌肉饼鸡……”2024年底,一首新歌《贵州火锅100种》,在贵阳市云岩区文昌阁路边音乐会首发。朗朗上口的歌词,铿锵有力的曲调,打开了专属贵州的冬日味蕾,开启了酸辣鲜香的火锅之旅。
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自然风光旖旎,民族文化绚烂,地道风味万千。贵阳的豆米火锅、凯里的酸汤火锅、兴义的地摊火锅……冬游贵州,无论是穿梭在繁华都市的街头巷尾,还是探访偏远乡村的农家小院,游客总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火锅情缘”,感受舌尖上的温暖和满足。火锅,让贵州的美食与旅游深度融合,释放巨大魅力。
贵州火锅知多少?从汤底种类分,有麻辣、酸汤、清汤、豆米、糟辣等,酸辣鲜香,各具特色。从烹饪方式数,豆米、豆花、豆豉、蹄髈等,风味多元,口感独特。从省会贵阳到各地州市,不下百种的各式火锅,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贵州火锅风味之丰富,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要吃盐,过大年。”贵州自古不产盐,由于群山连绵,过去运输困难,加剧缺盐。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苗族群众就地取材,寻找替代盐巴的调味品。他们煮饭时,将多余的米汤倒入土坛,发酵后食之酸香,这就是白酸汤。
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虽然酸汤无法替代盐巴,但食用之后身体舒畅有力,关键还解湿气。制酸的方法由此流传并不断完善,这才有了后来的红酸汤、虾酸等火锅,而酸汤也逐渐从最初食盐的替代品,演变为贵州传统风味名菜的底色。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而贵州火锅风味之丰富,还得益于各民族间饮食文化的深度融合。
夺夺粉火锅是安顺市有名的街头美食。“夺”是一个动词,意为“叉起、戳进去”。因为火锅主料是米豆腐,煮熟很难夹起来,而需要用签子叉起来,故名“夺夺粉”。
软哨的柔韧、剪粉的细腻、蔬菜的清新……夺夺粉里几乎可煮万物,再搭配特制的安顺辣椒蘸水,瞬间激活食欲,香辣鲜美跃然舌尖。作为安顺人的集体记忆,随着时间积淀,夺夺粉如今也成为风靡全省的特色美食,吸引游客前来感受那份乐趣与美味。
复杂的气候,多样的地形,多元的文化,加之烹饪方式的创新,让贵州火锅风味更丰富。
豆米火锅选用常见的四季豆作为主要原料,文火熬煮慢炖,豆米逐渐软烂,浓郁的豆香溢出飘散,搭配猪骨和多种香料熬制的汤底,再加入由五花肉制成的软哨,一锅的醇厚鲜美呼之欲出。
在第十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贵州推出10条全域精品旅游线路,榕江牛瘪火锅、大方豆干火锅、独山虾酸火锅等地方美食均在推介之列。
聚焦“桥旅、农旅、体旅、酒旅、红色旅游、康养”等业态,贵州还推出“贵阳—兴义—荔波—铜仁”“贵阳—兴义—铜仁—遵义”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并以其为基础,面向不同出游群体推出“2+X”共计30余条衍生线路,让游客尽情畅游贵州的多彩美景,随心品尝贵州的地道美食。
“美食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带给游客情绪价值,还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通过故事化的美食体验、沉浸式美食剧场以及美食打卡点等多元路径,美食与文旅的融合,潜力巨大。”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游客对体验式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美食+”将催生更多文旅新业态,特色美食也能唱“一出好戏”!
原刊于《人民日报》(2025年02月01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