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狂欢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演唱会治结石?歌手秒变 “华佗”,声波的恐怖力量

更新时间:2025-02-01 22:59  浏览量:3

近日,一位歌手被歌迷戏称为“在世华佗”,缘由是一位网友发帖称自己原本患有肾结石,在听了该歌手的演唱会后,肾结石竟被震碎,回酒店后随小便排出体外。

此消息一出,瞬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歌迷们纷纷将功劳归于歌手强大的唱功以及热烈的现场氛围,甚至有人调侃,演唱会治病或许将成为明星们的新赛道。

唱歌能震碎结石,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存在一定可能性。医院里的结石手术,有一种常用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便是借助声波之力。此技术无需开刀,只需提前确定结石位置,将仪器对准结石,隔着肚皮发射声波,就能把大块结石震碎成小块,使其能从尿道自然排出。乍看之下,这与在演唱会上承受音响轰击似乎并无本质区别,但理论相似并不等同于实际效果相同。

碎石机和演唱会音响有着巨大的结构差异。碎石机内部有一套复杂的反射机构,可将自身发出的声波精准聚焦到一个点上,把能量全部集中。而演唱会的音响阵列,目的是让一大群歌迷都能听清,要么扩散声波,要么将声波聚拢到一个大概方向,想要它锁定毫米、厘米级的结石并集中力量发功很难。

此外,声波的破坏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发声源的频率和振幅、声波传播距离的远近、传播介质(如金属、水、空气等),以及声波与碰到物体是否能产生共振等。就频率而言,人类按耳朵是否能听见,将声波分为三档:频率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大于2万赫兹的是超声波,夹在两者中间的我们才能听见。

医院的碎石机为降低对器官的附带伤害并高效碎石,主要使用耳朵听不见的高频超声波。而歌手能被听见,其演唱频率远达不到超声波范围,即便震撼歌坛的海豚音也不过2000赫兹往上,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人类最高音频率是5989赫兹,离超声波仍相差甚远。

所以,与其相信歌手“华佗在世”,更大可能是歌迷在演唱会上又蹦又跳、大量饮水,外加结石本身不坚固,才使其脱落排出。

虽然歌声震碎结石不太现实,但某些声波的破坏性却十分恐怖。例如音爆,网上时常谣传某地发生剧烈爆炸,响声震天,可当地一查却无事发生,这种神秘爆炸大概率是附近有战斗机飞行突破音速产生的音爆。

在声源不移动时,声波像同心圆以340米每秒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当声源高速移动,新老声波相互挤压,若速度超过音速,声波会被甩在身后,压缩在一个锥形区域,积攒巨大能量,这便是我们听到的惊天爆炸声。

音爆不仅出现在突破音速瞬间,飞机维持超音速飞行时可一直产生,只是我们身处音爆区域时间短,通常只听到一两声。像协和式民航客机,因其超音速飞行产生的音爆噪音高达110分贝,严重影响航线上居民生活,导致多国禁止其靠近或要求降速。

除了音爆,各国防暴警察装备的声音炮也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声波武器。它可看作是融合了声波碎石机逻辑的特殊音响,能将向四面八方扩散的声波收拢到30度的扇形区域,使身处其中的人承受巨大声波能量。

当噪音超过90分贝可能损害听力,超过120分贝耳朵会剧痛,还会引发晕眩和恶心。警用版声音炮能对几十米外目标输出130分贝以上的声波攻击,可让对方瞬间失去活动能力,甚至永久失聪。

在刘慈欣的《三体》中,描写了未来人类内战中使用次声波氢弹的场景,这种武器能干脆利落地击杀舰内成员,却不损坏各类机械和物资。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其实有一定科学依据。

上世纪中叶,曾有科学实验室人员集体出现不适,排查后发现是某些设备发出的次声波作祟。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接近人体固有频率,会引发器官共振,轻者头晕目眩、抽搐麻木,重者器官受损致死。

然而,对于次声波武器的研究,学界结论不一。有学者认为前期研究夸大了其危害,要使次声波共振致命,需大幅提高声源功率,以现在的科技水平,造出能释放240分贝次声波且贴脸输出的大型机器不太现实。

但也有人怀疑这是学界的障眼法,认为次声波早作为绝密武器在世界各处悄悄应用。如在上世纪末的科索沃战争以及约十年前美国驻古巴大使馆人员集体发病事件中,都有疑似次声波攻击的迹象,这些争议和事件使得次声波武器更令人感到神秘。

声波,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既有着传递情感与信息的温柔一面,又有着强大的破坏力令人敬畏的一面。从看似荒诞的“演唱会治病”,到威力惊人的声波武器,它不断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文章来源@赛雷三分钟的视频内容

标签: 结石 声波 华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