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女星大S因流感合并肺炎去世,为何这个病如此凶险?
更新时间:2025-02-03 15:51 浏览量:2
2月3日,女星小S(徐熙娣)经纪人向媒体证实,其姐姐中国台湾知名女演员、歌手大S(徐熙媛)在日本旅游期间因患流感并发肺炎不幸离世,年仅48岁。专家强调,流感不等同于普通感冒,而是一种可能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应及时就诊。其中,流感合并肺炎的重症患者中老年人、有基础病患者更为多见,需要引起重视。
流感虽有自限性,却容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
据悉,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分甲、乙、丙、丁(或A、B、C、D)四型。其中甲型流感传染性最强、最容易发生变异。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1月31日公布的数据,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国内累计流感病例据推算已达到约952.3万人。
为何流感威力如此凶猛?相关专家强调,流感不等同于普通感冒,患者常出现迅速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常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其中最常见也最厉害的甲流潜伏期一般为2-4天,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也会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恶心等胃肠道不适。
网友悼念大S猝然离世的同时也心有疑惑:流感为何进展这么快,甚至夺去性命?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老年医院)肺病科(呼吸内科)阚民强副主任医师提醒,虽然甲流有一定自限性,但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如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心肌炎、脑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也可能加重本身的基础疾病。
以流感病毒相关肺炎为例,可由病毒本身直接侵犯引起,或由继发细菌感染而发生。这类肺炎容易发生于有基础肺部及心脏疾病患者、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缺陷者,早期表现流感症状,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会发展成为重症乃至危及生命。
记者注意到,大S此前曾多次被报道患有癫痫、心脏二尖瓣脱垂等基础疾病,南京市中医院感染科张彦亮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患基础疾病人群确实发生重症的风险会更高。这部分患者在早期没有及时或者正确处理,耽误了病情,等到全身多个器官、多个系统出现问题,再救治起来难度就会更大。
据WHO估计,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的重症和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即使是健康成年人,病毒因素、继发细菌感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等原因仍可能增加重症流感和死亡的风险。据悉,此前也有多例因确诊重症肺炎而迅速逝世的病例。如2023年12月25日,36岁知名财经媒体人罗琦因重症肺炎离世,从高烧到去世仅4天,引发广泛关注。2024年1月,38岁网红二胎宝妈任荣荣感冒后一直拖着没有去医院治疗,导致最后送医时诊断为重症肺炎,1型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最终抢救无效离世。
老年流感患者继发肺炎症状往往不典型,应及时就诊对症治疗
专家指出,小于5岁特别是小于2岁的幼儿,大于65岁的成人,以及患有肺部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人群,肺病、心脏病、糖尿病和免疫抑制患者(HIV感染或器官移植)都应更加警惕重症流感。“春节值班期间就接诊了两名甲流合并肺炎的患者,因为症状较重都收治住院,均为老年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病情比较平稳。”阚民强主任介绍,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和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肺功能降低,发病初期往往没有发热、咳嗽、咳痰等肺炎典型症状,不像年轻人那么明显,无论是老人自己还是家属,往往容易忽视。
此外,一些老人患上流感之后,仅靠单纯的常规吃药治疗,效果并不明显。“但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呼吸道防御功能明显减弱,加之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营养不良等问题,导致老年人更容易被多种病毒、细菌侵袭呼吸系统出现感染。”阚民强主任强调,不少老年流感合并肺炎的患者都是“拖”出来的,第一时间就诊检查,明确诊断,及早发现肺炎隐患对症治疗非常重要。
仍处季节流行期,不宜自诊自疗,记得做好预防
另一方面,很多市民习惯感冒、流感之后单凭自己的相关知识判断去药店购买药物自行治疗,但专家提醒,如果没有明确病因,有时候虽然症状相似,但是用药未必精准,很可能延误治疗,把小病拖成大病。以肺炎为例,很多住院患者并不是单纯的细菌性肺炎或者病毒性肺炎,往往出现的是合并感染,单一的西医或者中医治疗效果都较为有限,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优势。
记者了解到,虽从2025年第3周流感监测数据看,全国南北方省份哨点医院中流感样病例的占比较上周有所下降,但根据既往监测的结果,我国流感冬春季的流行期大多为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或3月,目前仍旧处于季节性流行期。因此专家再次提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好口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