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退票权”该由谁来主导
更新时间:2024-09-11 02:09 浏览量:31
近两年,文娱演出市场空前火爆,各种演出、演唱会门票一票难求,但抢票不易、退票更难,随之而来的各种“退票纠纷”层出不穷。《2023年中国演出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约四成消费者遭遇购票难、不能退转票。在某投诉平台,搜索关键词“演唱会 退票”出现的投诉高达29375条,退票难、退票手续费贵等问题成为投诉焦点。
在多数消费者享受“演出大餐”的另一面,少数消费者却遭遇到退票贵、退票难,如:距离演唱会开始还有半个多月,就不允许退票;从下单到申请退票仅2分钟,就被收取了50%手续费;因家人去世、身体原因申请退票,按要求提供了相关证明,仍被拒绝……这类现象既让消费者很难接受,也不利于演出市场做大做强,这种退票困局,亟待有效破除。
2023年,国家相关部门开出“解药”——要求“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设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费标准,保障购票人的正当退票权利”。此举使演出门票“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现象大大减少,但未能终结退票乱象。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退票贵、退票难还有好处,既能遏制“黄牛倒票”,也能防止竞争团队恶意抢票再大量退票。
的确,制定退票规则需要做到客观公正、全面考量、兼顾多方利益。而目前的退票规则,都是由各售票平台或者主办方说了算,自然是从利己的角度来制定规则,吃亏的必然是消费者。导致的结果是,“不可抗力因素”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不明确,全由平台说了算;提交的退票申请以及相关证据能否通过,也全由平台来决定,消费者难免遭遇退票困境。
因此,要想解决演出市场退票问题,不能让售票平台或主办方垄断主导权。须由独立于相关利益方之外的力量主导退票规则制定。去年相关部门关于退票的要求具有独立性、公正性,但有关表述语焉不详,缺乏具体指导性。而江苏省消保委将联合中国标准化协会,召集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以及经营者代表推动票务服务指引出台,很值得期待。
因为由第三方主导、多方参与制定的票务服务指引,有望不偏不倚,既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又能兼顾平台、主办方的利益。这样一来,平台操作就有了合规指南,消费者维权也有依据。但江苏省消保委的举措,只能规范江苏范围内的退票事项,其他省份仍然面临着退票困境,要么其他地方消协组织借鉴江苏经验,要么国家层面出台统一的退票规则。
在由第三方或多方参与制定退票规则外,业内人士的一条建议也值得参考、采纳,即建立更具限制性的转赠票服务。当消费者因特殊原因无法观看演出时,可以将演出票实名转赠亲友。为防止黄牛炒票,可限制每张票的转让次数。如此一来,既能解决消费者退票难问题,也能防止平台和主办方损失,具有可行性。但这种转赠票规则最好由独立机构制定。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发展简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活跃度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25.17万场,票房收入190.16亿元,观众人数7910.13万人次。可见,演出市场热度不减。但还需要继续“添柴”助力,首要办法是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给演出消费持续注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