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张学友明晚开唱,年初二他们就在杭州忙这事了
更新时间:2025-02-06 17:21 浏览量:3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
2月7日,杭州奥体AT中心体育馆将迎来“新年第一响”——张学友“60+”巡演杭州站。此时距元宵节还有5天,这座尚未褪去年味的城市,提前进入大型演唱会的倒计时。
这场蛇年中国最早的演唱会,像一列精准出发的列车,背后是许多个默默付出的身影,在假期中无声铺就“枕木”。他们中有的人离家一年未归,有的人失约了家人拍西湖的承诺,有的人在海边停留了24小时便匆匆返岗……当观众席的灯光骤暗,舞台上的光束亮起时,这些自嘲为“全国最早开工的舞台牛马”,或许不会被提及名字,但他们的故事,早已刻进现场的每一次欢呼与每一声呐喊中。
“年夜饭是唯一能停的站台”
大年初三下午,杭州萧山机场的接机口鲜有旅客。杨晟拖着行李箱快步走向出租车通道,箱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在空旷大厅格外清晰。作为张学友“60+”巡演的现场运营负责人,他已跟随“60+”走过200多场,一年多未曾回家。春节前,他陪母亲短暂旅行,在天津老家匆匆吃了一顿年夜饭,“大年初三的机票,是早就定好的”。
抵达杭州后,杨晟直奔奥体中心体育馆。从电路到地面保护,再到后台布置情况,他逐一仔细勘察,直到深夜11点才返回酒店。“发现小问题必须连夜解决,否则第二天设备进场就可能耽误。”杨晟的声音已有些沙哑,回酒店他才想起来,那天都忘了吃晚饭。
接下来的日子,他的轨迹被压缩成“酒店——场馆”两点一线。年初五深夜,当杨晟结束工作走出场馆时,空气中忽然有一丝淡淡的蜜糖气息,杨晟承认,“那一瞬间很想家”,“但没办法,只能调节自己的情绪。明天屏幕和机械要进场,得再检查一遍流程。”
钢架上的父亲,失约的西湖
40岁的朱宏生蜷在体育馆通道的角落里,裹紧棉服打了个盹。这是自己参与的第几场?他记不清了,“肯定200多场了。”因为负责的是棚顶作业,朱宏生和同伴往往是舞台的“开路先锋”,爬上10多米的钢架作业是常规操作。棚顶搭完升起来后,负责挂灯的、挂音箱的、装机械的工人,才能陆续跟上作业。
作为第一线的搭建工人,就像是演唱会的特种兵,观众在现场看到的每一寸酷炫舞台,背后都是他们的技术支持。
为了这次“超前点映”的张学友杭州演唱会,大约有100多位搭建工人,提前结束了与家人的团聚,从河南、江苏、东北等地赶到杭州。
虽然跟着巡演常年漂泊在外,节假日更是几乎没有休息,但像今年杭州站这么早开工,朱宏生也没遇到过。因为节前还在忙一台大型年会,朱宏生年二八才回到江苏老家,家里待了三天,给完儿子压岁钱,大年初二晚上就已经到了杭州,“真的就是‘回家看看’”。
年初三开工,干了一个通宵,棚顶作业终于在年初五按时完成,困的时候,朱宏生就和同伴们,在角落里眯一会儿,“习惯了,巡演的搭台时间向来非常紧凑,只有每一道工序按时交付,不拖延,才能保证整个搭建顺利完成。”
去年7月张学友开唱的时候,朱宏生就来过杭州,当时没来得及出去转转。今年春节,他答应儿子会给他拍几张西湖的照片,但临时通知要赶去为下一站做准备,“好像这次又来不及了”。
三层地毯下的“强迫症”
魏猛的春节假期只有36小时。大年初二中午,他带着家人抵达普陀,往年都会在海边“放空几天”,但今年只待了一晚便匆匆赶回了杭州。“地面保护必须赶在设备进场前完成,一秒钟都拖不得。”作为主办方杭州星烁演艺的资深员工,2008年从业至今,他清楚:一场演唱会的成败,往往就在不起眼的细节。
大年初四一早,魏猛就出现在奥体馆,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地面保护,是一桩艰巨而繁琐的事,凡是体育馆主体结构内要经过的路以及场馆内场地面,都要铺满保护设施,而且一铺就要铺三层,包括——防火地毯、PE板,以及最上面的钢板。只有保护到这么细致,像升降机等大重量设备进场时,才能受力均匀,不会对场馆地面造成损害。
这场“地毯战役”,从当天中午持续到晚上9点,尽管腰已经在痛了,但魏猛还是仔细检查了每一块区域后才放心回家。
“时间是指挥棒,但质量是底线。”魏猛告诉潮新闻记者,过去17年,他从未这么早开工过,也算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年初四至今,他穿梭于电力接口、叉车动线与灭火器点位之间,像一名精细的校准师。“观众只会记住舞台是否震撼,但对我们来说,安全是第一的,前期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
24小时轮班,与零抱怨的春节
对于杭州奥体AT中心赛演活动部的夏丽达来说,还在年里头,就要筹备演唱会,还是第一次,“这也是杭州奥体AT中心成立以来,开年最早的一场”,前几年像毛不易、苏有朋的项目,至少都是出了正月之后。
年初五一早,夏丽达就来到场馆,开启了“假期牛马”状态,当天的主要工作是协助主办方进场。说是进场,其实涉及到方方面面细碎的对接,包括车辆管理、卸货管理、协助接电、登高培训、搭建监管、物资出入库、后台保洁、空调调试等等,有一些对接工作除夕前就已经开始动了,“对于场馆方来说,主办方和观众的满意,就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好体现。”
现场接电测试和灭火器压力值检查
基本上从年初四开始,奥体馆每天都有几十名工作人员提前返岗,配合着整个演唱会团队片刻不停的运转。
比如接电,因为涉及到视频、音响、灯光等不同设备的电力,所以每天要测试好几次,春节期间场馆的物业和安保,24小时都一直有人值班,“如果发现电线温度过高,就要及时测算并调整接电方式,因为这是保证演出安全举行的基础,不可能存在侥幸心理。”夏丽达说。
还有一部分同事,春节加班期间,每天都会巡查好几趟,主要看看搭台工人有没有规范佩戴安全帽,有没有做好绳索防护,搭建及货物堆放是否规范。大家都是牺牲了春节假期来为这场演唱会出力,都很辛苦,“我们必须对所有人负责”。
最让夏丽达感动的是,春节假期所有提前回来加班的同事,没有人有抱怨和吐槽。他们当中有的人,舍弃了原本与家人出游的计划,有的人取消了去外地探访亲友的行程,“但当一场演出最终完美呈现在观众眼前,所有人都会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你可以想象:2月9日晚,当张学友唱完最后一支安可曲时,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的穹顶下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杨晟在控台长舒一口气,朱宏生已经到达下一座城市开始忙碌,夏丽达和同事们有条不紊地开始收尾。
这场蛇年全国最早的演唱会,每一个齿轮的咬合都浸透着“小人物”的取舍。他们或许永远无法坐在观众席享受掌声,但正是这些坚守,让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得以穿越寒夜,如期抵达。
他们的故事没有热搜,却构成了文化生活最坚实的底座——正如朱宏生儿子终将明白:父亲错过的不是西湖的风景,而是为了千万人能够如期遇见心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