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诊疗 | 当节奏遇见疗愈-----精神康复中的奥尔夫音乐治疗
更新时间:2025-04-02 11:31 浏览量:2
奥尔夫音乐治疗
奥尔夫音乐治疗由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立,其核心理念是“原本性音乐”。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音乐潜能。奥尔夫音乐治疗强调通过即兴演奏、歌唱、舞蹈等多元化的音乐活动,激发个体的音乐潜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并在提升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力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同时对于人们的压力管理、情绪调节有一定的帮助。在安定医院日间康复病房也开展了这项治疗,吸引了众多康复者参与。“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最原始的表达方式,它们能够直达心灵,唤醒我们内在的疗愈力量。”奥尔夫音乐治疗的主要心理学理论基础为: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潜能和价值,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倾向。通过即兴演奏、歌唱、舞蹈等多元化的音乐活动,激发个体的音乐潜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在日间康复病房的课程中,康复师任玉凤老师带领参与者们通过感受音乐的段落变化配合音乐进行肢体运动,感受节奏的魅力。随着奥尔夫音乐的加入,参与者们逐渐放松身心,跟随音乐的律动自由舞动,用身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节奏与动作结合:有效提升注意力
奥尔夫音乐强调节奏感和身体参与,而舞动治疗则通过肢体动作促进身心整合。在“奥尔夫音乐舞动治疗”中,参与者需要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拍打、跺脚、跳跃等动作,并完成一系列指令。这种将听觉、动觉和视觉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保持专注。
即兴与共创:在音乐中释放压力,继发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舞动疗愈强调即兴创作和团体互动。参与者们围成圆圈,跟随音乐节奏即兴创作动作,并通过眼神、肢体交流,感受彼此的能量和情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压力得到释放,情感得到流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也更加紧密。参与者们需要根据音乐节奏和主题,即兴创作动作和舞蹈,并与他人进行互动。这种充满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参与者的记忆力和执行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奥尔夫音乐与舞动疗愈的未来可期
在为期八周的舞动结合奥尔夫音乐训练后,看到了一些患者的变化,其中李林林(化名)的变化比较明显,长期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困扰的他在初期训练中,由于肌张力障碍造成日常动作迟缓难以完成简单的平衡练习,但在渐进式任务导向训练(如抛接球、阻力带拉伸、定向行走)中逐渐增强了躯干控制能力。任玉凤康复师发现,在康复的逐步深入后,林林步行时的步幅较干预前增大,原本紧绷的肩背部肌肉通过放松训练逐渐软化,日常活动中自主调整姿势的频率增加。在团体协作类运动(如双人传球、镜像模仿游戏)中的互动意愿增强,从回避目光接触转为偶尔主动示意同伴调整动作节奏。持续注意力任务完成时间延长至干预前增长。家属说林林在家里也开始主动做家务了。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鼓励人们通过身体律动、乐器演奏、即兴创作等方式感受音乐、表达自我。而舞动治疗则是通过肢体动作促进情绪表达、身体觉察和心理整合。日间康复病房的课程中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融入舞动治疗,为参与者带来了一场身心灵的盛宴,也开启了音乐与舞动结合疗愈的新篇章。期待更多患者的加入。
本文版权归北京安定医院所有。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图片:任玉凤 审核:李先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