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霄雲翻唱华晨宇作品陷版权争议,双方回应引爆音乐圈
更新时间:2025-04-02 05:11 浏览量:6
近日,新生代歌手黄霄雲翻唱华晨宇经典歌曲《烟火里的尘埃》引发轩然大波。这场因“版权授权”与“改编边界”产生的争议,不仅让两位艺人的名字登上热搜,更掀起了公众对音乐行业版权规则的深度讨论。
3月31日,黄霄雲工作室率先发布声明,称已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烟火里的尘埃》的“词曲著作权授权”,并强调对音乐版权规则的尊重,同时表示将对“不实侵权指控”及恶意诋毁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声明中提到,翻唱初衷是出于对原作的喜爱与艺术再创作,且流程合规。
然而,4月1日,华晨宇全球歌迷会官博连发两则声明,矛头直指争议核心:其一,黄霄雲团队仅拥有《烟火里的尘埃》原版词曲授权,但未就《孩子》live版的改编部分进行沟通或购买版权;其二,强调翻唱需在“原创基础上自行创作或购买版权”,而非直接裁剪他人创作内容。华晨宇方认为,此举可能模糊原创与演绎的界限,呼吁行业尊重创作心血。
根据华晨宇方的声明,黄霄雲的翻唱版本被质疑涉及《孩子》live版的和声改编部分。尽管黄霄雲团队坚称已获得《烟火里的尘埃》词曲授权,但华晨宇粉丝指出,原唱版本之外的改编内容(如华晨宇在演唱会中的独特编排)需额外授权。这一分歧暴露了音乐版权授权的复杂性——词曲版权、表演权、改编权等细分权益常被公众混淆,而行业对“二次创作”的界定仍存在模糊地带。
此次事件不仅是个案,更折射出音乐行业的普遍困境。近年来,李健翻唱《传奇》支付百万版权费、毛不易《消愁》抄袭风波等案例,均凸显了版权问题的敏感性与专业性。数据显示,数字音乐市场中,翻唱作品流量占比已超原唱30%,但利益分配与版权管理机制尚未完善。
黄霄雲团队的果断维权,被业内视为年轻音乐人版权意识觉醒的标志。而华晨宇方的回应,则呼吁行业建立更清晰的授权规则,避免“致敬”与“侵权”的界限被随意跨越。正如法律专家所言,音乐生态的良性发展需以尊重原创为前提,无论是翻唱还是改编,明确的授权声明不可或缺。
黄霄云
事件发酵后,社交平台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友支持黄霄雲,认为其团队“专业且守法”,并称赞翻唱版本的艺术价值;而华晨宇粉丝则强调“保护原创者权益”的重要性,质疑改编未获充分沟通。亦有中立观点指出,公众应更多关注事件背后的版权教育意义,而非陷入“饭圈互撕”。
华晨宇
2021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已对音乐版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但实际操作中,授权流程的透明度、改编尺度的界定仍需细化。此次争议或成为推动行业改革的契机——例如,建立统一的版权信息查询平台,明确不同授权类型的适用范围,以及加强音乐人的法律培训等。
黄霄雲与华晨宇的“隔空交锋”,最终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在数字音乐时代,如何既激发创作活力,又守护原创价值?答案或许在于更完善的规则、更开放的对话,以及每一位从业者对版权的敬畏之心。